作为燕国的“昌国君”,乐间很清楚,自己的一切,都是源于父亲的余荫。在燕国,乐毅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他当年以轻卒锐兵,长驱齐国,济上一战,齐军大败,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齐地七十余城,都被乐毅攻了下来。而临淄的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于燕。齐国传承八百年的大吕钟收于武阳元英宫,当年被齐将匡章夺走的召公之鼎重新返回了蓟城历室。国仇得雪,燕国人高兴极了,他们都在传颂说,自从召公之后,燕国或困于山戎,或败于齐燕,还从来没这么荣耀过,而五伯以来,人臣之功也未有及乐毅者……这声望,这威名,哪怕乐毅最后离开了燕国,哪怕他死在了邯郸,他的子孙依旧能享受福泽,燕国封君,无贵于昌国君,乐间年纪轻轻,已经是朝廷重臣!不过年仅七岁就做了昌国君的乐间本人,却知道事情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美好,在国内,他依旧饱受怀疑,为了维系留在燕国的乐氏殚精竭力,所以年近二十四岁的他,因为过于成熟稳重,看上去竟似三旬。不过这些烦恼在奉命来迎接赵国使者时,统统都得收起来,乐间换上了笑脸,打量长安君,见他仪容不俗,礼仪得体,暗暗修改了对他“孺子易与”的印象。同时,乐间也注意到站在长安君旁边那位青年,见他面善,却还是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直到那青年恭恭敬敬地喊了他一声“兄长”后,这才惊喜地说道:“莫非你是马服君的长子?”“正是赵括!”乐毅与赵奢交情莫逆,两家孩子打小也没少在一起玩闹,乐间长赵括几岁,赵奢一直让他以兄事之。不过以赵括这从不服人的脾性,小时候可没少和乐间打架,但儿时的事情到了成年后说起来,就成了笑话,成了二人的谈资,在驶往易水北岸的船上,赵括和乐间的叙旧就没有停止过。当然,乐间也没有怠慢明月,礼数上恭恭敬敬,光从派乐间来迎接这点上,就能看出来燕国对和谈的重视。不过在他身上,明月却看不到“败军之将”的那种屈辱尴尬。“或许是觉得这场仗不是他自己打的吧?”明月如此想道。乐间族兄乐乘的信还在他身上,又带上了与乐氏交情匪浅的赵奢之子,可都是为了乐间此人。在明月眼里,这个人,或能成为今后几年燕赵之间风平浪静的关键……但明月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