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高阳城时,明月的使节团里多了不少甲兵将士,而赵括正是他们的领队。“我听闻长安君在去齐国时,说过一句话,叫做弱国无外交,如今燕国请平,是因为惧怕我赵军兵锋威胁其下都武阳,大军在前线,就像抵在燕国胸口上的剑,一刻都不能放松,不然,燕国将再度放肆。故而此番长安君入燕和谈,身边的武贲决不能少,不可堕我国军威!”在赵奢的这番话后,赵括便被勒令与长安君同行,赵括本担忧父亲伤病,想要亲自照顾他,然而在军营里,赵奢抹去了父亲的角色,只是一位不容违抗的将领。赵括只好有些不舍地离开了,与上一次去临淄时不同,那时候的他,只为脱离了父亲的束缚而欣喜,可如今,见识到真正的战场,见识到父亲的大将风采后,他那点青年人的自尊自傲,便不翼而飞了。“小子一定不辱使命,达成一个让马服君也能满意的和约!”明月只能如此对赵奢承诺。二人不知道,在他们离开后,赵奢又给亲信们下达了一道死命令。“老夫离开邯郸时曾许诺过,此番北征,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战事虽告一段落,但仍不可松懈,倘若我死了,大旗不倒,军不发丧!直到长安君完成和谈,为我国赢得利益为止!”一股肃杀悲凉的气氛笼罩在大军中枢,能在寒冬腊月里依然坚守在这前线,所有人都对长安君此行寄予厚望。普通士卒希望他能早点完成和谈,让和平重新降临,他们才好解散归乡。将领们则希望长安君能够多割城邑,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在新夺取的领地上,获得更多的土地。此时此刻,明月一行人,已经抵达了高阳北方数十里的城。城在易水南岸,是昔日赵国交割给燕国的五城之一,如今随着燕军的收缩,又被赵军所占,燕赵两国的疆界,已推进到了易水。在城歇息过夜时,明月若有所思,能在前线见到赵奢是一大幸事。这让他看明白了一个道理:于他而言,当然认为一切都得为四年后的长平之战让路,但也必须考虑到军方的意愿,故而他绝不可能一城不割,不然肯定会遭到各方诽谤怨恨。所以得到、高阳、行唐、曲逆、勺梁这原属于中山故地的五城,便是明月与燕国和谈的底线。燕国方面也早已得知了赵使入燕的消息,作为请平的一方,自然是忙不迭地来相迎,双方约定,在易水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