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古代种花种草日常 > 第八十五章 干旱

第八十五章 干旱(1 / 1)

这一年,确实发生了旱灾。好在,只是田里受了灾,河里的水并没有断。

赵兰水塘的水也没有断,只是水位有所下降。当然,注意到这个情况的人并不多。

村东头富贵屋的人就注意到了。

“赵家水塘的水并没有下降多少,按理由,她家水塘的水,早该灌溉完了。现在,可以确定,那里肯定有地下水的泉眼。”春甲汇报。

“确实有地下水啊!”蒋云舒感叹道!

……

从第一个灾民到来,陆陆续续,便有灾民不时经过。里正派人守住村口,劝其进城,曰城里有人施粥,村口派人白天夜间加强巡逻。

后来,灾民越来越多,据说,城里不让进,只能在城门口,等着施粥。可也吃不饱,弱小的喝了两口就被抢了,环境不好,治安也不行。每天都有不少人死亡。

城门口灾民越来越多,无奈之下,官府下达文件,让每村尽力安置灾民,按安置的人口的数量,去官府领粮食。

里正,接到下达的文件,便动员村民们收留灾民,除了自己家收留三个,赵兰家收留一家三口,一个妇女两个小孩,父亲据说,为了保护他们死在了路上……总归,动员了几天,村里才收留了十来个灾民。外面还有三四十个灾民,而且,数目在不断增加。村外的灾民,要进来,可村里的又没人愿意收留他们,一时陷入危险的僵局中。

外面未被收留的人神情渐渐变得躁动起来。

没人收留灾民,不是村里人不善良,而是,人心不可测,一无所有的人更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他的道德底线在哪里。许多人是不愿意冒这个风险的。赵兰也是不愿意的。可是,把灾民拦在村外,也不是办法,风险虽然不在身边,可是,离自己也不远啊!要是他们激愤起来,失去理智冲进来,哎!那可就惨了。也不是不可能出现血流成河,生灵涂炭的场面。

于是,里长,天天在村里游说,那眉头一天比一天皱得紧。

这天,又游说到赵家,赵沈氏依旧说:“我家就我和孩子姑妈,赵兰他们还小,这已经收留了三个了,要是在收留,那外人比自己家还多,可一点也不安全。你看,你再到其他家说说看,我家真不能再收留了。”

里长哪里是不知道,可是,别人家他就是不收留,里长也是没办法。

“要不再收留那弱小的。”里长劝道。

“再弱小,吃顿把顿饭,也就不弱小了,咱性命要紧不是吗?总不能救了他人,自己命丢了是不是。”赵沈氏不松口。

“你话在理,可,你看外面灾民越来越多,我不也怕他们躁动起来冲进来吗?到时候,可就没办法收场了,还不是没了性命。”里长再劝。

赵沈氏逼得没话说:“那,那就跟村里同生共死呗!”

里长直摇头,也讲不出话来。

一旁的赵兰,看两人互不相让,赵沈氏一脸的坚决,我就是不收留人了,里正一脸为难的苦脸,似乎说:你再收一个呗!

赵兰打破两人的僵持,提议道:“我有个小小的提议啊!我是这样想的……”

赵沈氏怕赵兰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事情的危险和重要性,忙呵责道:“赵兰,你小孩子,不懂不要开口。”

里正却露出笑容说:“小姑凉,点子多,说不定能解我燃眉之急呢,先让她讲讲,我听听,好的同意,不好的,我肯定不会同意。说一说没什么关系。这主意嘛!最后不是得我自己决定。”

赵沈氏勉强的笑着说:“我这不是怕她出了馊主意,坏了你的事嘛!”

里正忙说好话:“没事,没事,我这不是没办法,说不定你家姑凉讲的,能给我提个新思路呢。兰儿,你讲,没事。好不好的,叔不怪你。”

看着赵沈氏并不赞同的表情,赵兰觉得自己吧!有想法还是得提一提,毕竟,真如里正所说的,灾民造成的困扰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危险在未发生前消除。

等发生了,再做补救设施,不就什么都晚了吗!

赵兰不再看赵沈氏,直接对里正提议道:“上次跟里长叔提议的修建道路的事,一直也没条件修建,这……”

还没等赵兰讲完,里正就尴尬的打断了:“这路啊!太长,路又不能修的窄,修建起来比较费时费力,我寻思着村里人估计不会同意,这事就没办,你看,这修路跟灾民也没有关系,侄女就说说灾民的事嘛!”

这就打了脸了?我说的是事实,再说这本就与我要说的提议有关,看你心虚的不好意思的。

赵兰没在意里正所说的,继续提议道:“我说的就跟灾民有关,我想,不如把灾民集体安置在西边荒地里,派人管理他们。可以先让他们自行上山砍树搭木棚,暂时先有个住处,官府发的粮先让她们一起煮了一起吃,棚搭好后,每户劳力者帮村里修路,以防他们无事可做,生出是非。,老弱病残的做后勤,或开荒地,自己种粮食。自食其力,这样子也能更好的管理和监督他们。你看这法子可使得?”

里正眼前一亮,这法子不错,来回的渡着步子,思索着,赵沈氏吃惊的看着赵兰,没想到她真想了个法子。听着还不错。

什么时候。,她变得如此聪明了?

里正思索了并没有多长时间,大概觉得赵兰的提议可行,便拱手说道:“多谢侄女提议,此方法甚好,我这就回去商量着其他人,尽快拿出个章程。以消村外隐藏之祸患!”

里正快步回去了,听说,在祠堂请了村里老者,已经村民代表,共同商议此事。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的赵兰提出的提议,并加以完善。

下午,里正带了人到村口,对灾民叙述的村里的决定与、规以及,管理的章程,规定。愿意接受村里定的规矩做的,就签了名进来,不愿意的,也不强求,就请到别的地方去,不许靠近村子。

灾民们听了无有不从。

村西边荒地挺多,找了个不远不近的平地,村里提供了些许工具,就开始搭建房子。

里正记录在册,一共有四十三人,劳力者十一人,老者八人,小孩二十四人。大多数是大人带着小孩。要不老者带着小孩。只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单独一个人,瘦得如难民一般,皮包骨头,一双大眼睛显得特别不调和。他眼神呆滞,虚弱无力倚在一棵小树上,树都没有被他压弯丝毫。

赵兰见了十分可怜,把他领到家中,安置在后面原先养猪的屋子。当然,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地铺了席子,做床。

晚上没敢让他多吃,只喝了点稀饭。看着他那可伶巴巴,恳求的眼神,赵兰又用勺子舀了两口米汤,对他说:“你饿得太久不能吃太多,多了会要你的命,明天,明天,早上我肯定给你喝两碗。”

小孩听话的点点头,但是,目光依旧落在碗里。

没饭吃的日子,赵兰并没有机会体验,虽然,没有体验过,但也知道,这滋味没人愿意再体验一次。

吃完饭,赵兰亲自送小孩回屋。看着他躺下睡着,赵兰才出来。

哎!天灾人祸,自古百姓难生活啊!

赵兰看着分外圆的月亮叹息道。

灾民安置好,搭建的木屋,也很快完工,里正,每天派人监督干活,以及,粮食的分发,注意他们的状态,以及行动,以防发生不测。

木棚搭建好,并逐个分配好,灾民的情绪终于安定下来,不再焦躁。官府的粮也每天足额分发下去,灾民就更安分了。

三天后,灾民中十一个劳力者便按里正的要求开始凿石,铺路。老人八人,有三人身体恢复得不错,也加入到铺路中,做些力气小的活。二十四个小孩,十个大的负责带十四个小的。

大家分工明确,次序井然。很快一个个就有了笑容。

后来,又陆陆续续有灾民过来,里正见,前面的管理得好,又不费劲,也乐意做个善人,来了的,又愿意遵守规则的,就都留了下来,最后,竟然收留了一百四十九位灾民。路修建的速度也快了很多。

官府得知,赵家村竟然收留了如此多之人,感到不可思议,县蔚特地来视察。

官路走完,进村,五百米的土路很平整,马车不颠,县蔚开口夸道:“没想到,你治理下的这路都如此平坦。不错,不错。”

里正里正弯腰谦虚回:“不值得夸奖,应该的。要致富先修路嘛!”

里正把从赵兰那听来的话,不知不觉的就讲出来了。

“要致富先修路!”

县蔚显然头次听说。回味了片刻,又夸道:“这话精彩!精彩啊!”

“没有,就随便讲讲。”里正忙抹着额头上的汗。

“咦!这些人在干什么?”县蔚指着前面修路的人问道。

里正忙扯着嗓子喊道:“都让让,县老爷来了。”

前面不远处的灾民,忙让到道路两侧,跪下。

里正见了,才放下心,笑着对县令解释:“这些就是其中的一些灾民。属下,见他们吃完官府发放的米粮后,无事可做,怕他们滋生事端,便让他们前来修路,以方便大家出行,造福百姓。”

说话间,一行人,就走到了在修建的道路前,县令停住脚,抬眼朝前往去,八九尺宽的平整的地面,从脚下延伸出去,不见尽头。

路修得这么好?

先前,里正口中所说的修路,应该是修这样的路吧!而不是前面的土路。

最新小说: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天空中一朵云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我在大唐是传奇 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