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蜀郡不是汉王朝境内第一富有的地区,有大量地区不适合做学宫的推广,但也必然存在部分富裕地区拥有这种推广的资格。
朝廷政令少有针对一县一郡之地,而是会为了保持公平推向所有掌控的郡县,难于做到区分对待。
哪怕张学舟通过了这类学风建设的措施,又有当朝陛下同意,推动学宫之事也必然落到一地鸡毛。
“想做一些事情真的很难”文翁心情沉重道。
“时机不会不来,只是早与晚的区别”张学舟安慰道:“您不必忧心,只要陛下能看到你在蜀郡城带来的成效,陛下哪怕是遇到困难也会尽可能去解决!”
“您这么说……这是?”
“我会向陛下举荐,至于什么时候举荐则难于担保,什么时候事成也无法担保,但我会尽可能在这方面进行推动。”
张学舟没担保也没直接应下事,但他给出了一个承诺。
朝廷之事不是脑袋一热血就能推动进行,而是需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让一道政令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每个年代的情况不一样,所动用的策略就会有不同。
‘学宫’很好,可以产生大量人才,但这只有在一定经济的情况下才能正常推动。
张学舟并非愣头小年轻,他经历的诸多事情极为复杂,远远超出了他正常年龄应该承受的内容,张学舟也清楚该如何做事。
“陛下那边较为缺年轻的人才”张学舟提醒道:“文郡守有机会可以向长安城送几批人过去,若有部分人可以揭榜进入朝廷,这也能让朝廷看到蜀郡的人杰地灵!”
“送几批人……这送到长安城的花销不少啊!”
张学舟的答复让文翁郡守满意,他也很清楚张学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
而等到张学舟提出一个建议,这让文翁郡守来回思索。
蜀郡是大汉王朝的蜀郡,蜀郡的人才前往长安城是一件好事,他并不会敝帚自珍,也不会因此产生爱惜羽毛不舍人才之举,但长安城的消费让文翁郡守都没念头。
一两个蜀郡人前去长安城没效果,十个八个也不够大气,没数十上百人的规模压根引发不了重视。
但数十上百人奔赴长安城的路费不少,这些人在长安城每日消耗的钱财极高,文翁郡守只是稍作计算,只觉脑壳都疼了起来。
“我得想想办法!”
张学舟无法担保什么时候举荐,也没法担保事情是否能成,这显然需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