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过后,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一是对于弩车这种器械,先进行合理的分拆,将其拆成一个个易于生产,便于组合的部件。
二是对于部件的生产,想办法研究打造生产部件的专用机器,而不是用人工打造。
这种做法虽然麻烦,但却可以解放出大量的人力,同时机器生产的品质较为平均,不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异。
而选择弩车这种作为试验品,也是因为弩的部件相较于弓,有着天然的优势。
一把好弓,不仅需要的弓弦弓臂,更需要两者微妙的组装方式,差着一点,效果便谬以千里。
而且任何一个部件损坏,都严重影响整体效果,即使换上备用弓弦或者弓臂,其实都等于换了一半,这和换把新弓已经没有多少分别了。
而弩就不一样了,其对于材料要求本身不如弓高,部件虽多,但也等于某个部件损坏时,可以保留绝大部分的部件,反而相对经济。
但部件太多,精密性高了,也容易出问题,这就涉及到一个工程上的平衡点,袁熙让诸葛亮组织制弓工匠研究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找到了兼具经济和方便的配比。
弩臂的材料做大了最大兼容,危急的时候,寻常木材也可代替,主打一个量大管饱。
而钢丝混合牛筋甚至麻绳绞出的弩弦,虽然耐用1性不高,但寻常状态下射个几百支箭是不成问题的,在一场正常战斗中也是足够了。
而且弩弦是通过机器绞制的,生产速度大大提高,甚至可以放在军营里现场生产,若是配合蒸汽机,则完全能满足了军中需要。
弩箭也是做了最大化的精简,要么是一体浇筑成型的铁箭,用于破甲,要么是用机器滚轮切削的木杆箭矢,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虽然没经过打磨微调,不太适合做弓矢,但做弩矢已经足够了。
而且这些弩车即使损毁大半,部件用光,也可以短时间内将完好的部件重新组合,再度拼成一辆完好的弩车。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让赵云等将领赞叹的,便是这些用来生产的机器,几乎全都可以随军运送,到了交战地点现场生产都行,大大缓解了后勤压力。
尤其是在这种长期的消耗战中,更是能将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曹军所面对的晋军兵营,就是一座移动的生产工场!
赵云看着弩车发出密集的箭矢,将慌乱不堪的西凉骑兵射的人仰马翻,顿时想起了临行前袁熙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