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收小姓”的方式来拉拢手下。
比如:A是领主,B是属下,C是属下的次子。
假设A收了B的次子C做小姓(一般而言,每个家族都是由嫡长子来作继承人,故通常不收家族的嫡长子做小姓),说明领主A向外界传递出一个讯号:我很看重B。这么一来,就能收买B的人心。
C在A领主身边呆久了,成为AB之间的传话筒,那么不论是AB之间培养君臣感情,还是消除君臣隔阂,都能多一个渠道。
C的存在,也成了寄放在A那边的人质。
即便B日后想造反,也要考虑自己还有个儿子在A那里。
如果未来某天B和他的嫡长子一命呜呼了,C继承了家主之位。那么因为C长期与A生活在一起,A对C知根知底,而C也对A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么一来C和他的家族对A就有着很高的忠诚心。
纵使C未来没能成为一家之主,和A朝夕相处了那么长时间,与A之间的这份深厚的情谊足以使得他更受A的青睐,更易得到A的资源倾注、重点培养。
人们常有一个误区,觉得人才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可遇不可求的是那种超越时代的超世之才。
实际上,只要得到舞台及良好的培养,许多人都有机会“一遇风云变化龙”。
这就是为什么牛人的老乡都很牛的原因,比如刘邦的沛县老乡们、朱元章的凤阳老乡们。
这些老乡对刘邦和朱元章而言,就是他们的班底、小姓。
刘邦和朱元章给了他们成长的舞台和资源,得到培养的他们才能纷纷成为日后的大拿。
日本历史上许多名臣名将,都是某人的小姓出身。
比如“日本无双之枪”前田利家是织田信长的小姓、“人斩之兵部”井尹直政是德川家康的小姓、在关原合战中与德川家康争夺日本归属的石田三成是丰臣秀吉的小姓。
一言以蔽之——从战国时代再到现在的江户时代,收小姓都是一件充满政治意义的事情,向外释放出很看重此人或此人背后的家族的讯息,相当于培养自己的亲信。
德川家茂是“空降”的将军。
他以前是纪尹藩的藩主,因为前任将军德川家定没有后代,所以才根据血缘的亲疏,被以井尹直弼为首的“南纪派”官员们拉来继承将军的大位。
直到2年前才被视为“太子”而“空降”至江户的德川家茂,在幕府中根本是无根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