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蔡邕的说法,蔡琰还知道在自己小的时候,郭鹏曾经豁出性命和刺客战斗,保护了他们一家人,不然他们一家人都会遭遇不测。 所以算是救命恩人的角色,而当时郭鹏才十三岁。 蔡琰姐妹对这段往事十分好奇,对郭鹏的事情也很好奇。 “父亲不是说郭君在大汉最北边的上谷郡做官吗?又怎么会来到远隔千里的吴郡呢?” 蔡琰觉得很好奇。 “现在不应该叫郭君了,阿琰,阿琬,记住了,子凤现在是上谷太守,你们要叫郭府君。” 蔡邕微笑道:“之前,幽州发生了几十万人的大型叛乱,子凤率军平定叛乱,立下大功,现在已经是护乌丸中郎将上谷太守了,现在子凤已经是两千石官员,为幽州武将之首,今非昔比了啊!” 蔡琬还有些迷迷糊糊,但是蔡琰已经被传授了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很是惊讶,捂住了嘴巴。 “郭……郭府君应该才二十三岁吧?” “是啊!” 蔡邕不无感叹的说道:“但是子凤的功绩是真实的,不可抹杀的,弱冠从军,战阵厮杀,这份功绩是他用性命搏来的,子凤从小坚毅勇敢,我早就知道他一定可以成大事,现在看来,果不其然!有子凤在,大汉北疆无忧矣!” 蔡琰是没想到父亲对郭鹏的评价那么高。 普天之下,第一郭鹏吹是袁术,袁术的吹让郭鹏在中原地区声明大显,还带动了一大帮人一起吹。 而第二郭鹏吹就是蔡邕,蔡邕的吹让郭鹏在江东声名显著。 如果说袁术的吹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借着郭鹏的名望让自己变得更有名气,招揽更多游侠与自己交往,那么蔡邕的吹就是出自于对郭鹏的欣赏和感激,自发的行为。 多亏了蔡邕在江东十年如一日的吹,郭鹏郭子凤的名号在江东士族交友圈里那是人尽皆知。 江东士子人人都知道郭鹏与蔡邕的过往。 什么为了营救蔡邕诣阙上书和酷吏阳球对着干,不惜被他鞭打受伤。 还有什么不惜性命力斩刺客保护蔡邕一家。 然后得知阳球阴谋刺杀蔡邕的事情之后又赶回雒阳第二次诣阙上书,成功扳倒了阳球。 之后千里送蔡邕护他周全,从雒阳送到五原,又从五原送到江东。 蔡邕经常说的话里面也基本上的都有郭鹏的存在。 比如『无子凤,便无我』。 又比如『当年子凤不顾艰险千里相送,力斩刺客护我周全,现在想起,仍感叹不已』。 还有『世上再也没有比子凤更重情义的人了』。 蔡邕还特别喜欢拿郭鹏来和江东子弟们做对比。 说郭鹏十二岁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郭鹏十三岁的时候又怎么样怎么样,二十岁的时候又怎么样怎么样。 一个有情有意勇猛无畏的豪气干云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加上这些年郭鹏在战场上的表现被蔡邕一顿吹,郭鹏在江东的声望比在中原地区还要显著一些。 如果说在外人面前蔡邕的吹还要稍微收那么两三分,以免过犹不及,在自己家人面前,蔡邕对郭鹏的吹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蔡琰和蔡琬带着十足的好奇心期待着这位被自己的父亲吹得天花乱坠的名士的前来。 然后郭鹏就来了。 海上通讯不便,也不知道明确的抵达日期,郭鹏就没有通知蔡邕,免得蔡邕白跑一趟。 反正自己身边有往年来返两地给蔡邕送礼品的使者,他们熟悉道路,就让他们带路,是一样的。 蔡邕本来想亲自去港口迎接郭鹏,也是没得到郭鹏抵达日期的消息,所以急的和锅盖上的蚂蚁一样,今天问子凤怎么还不来,明天问子凤怎么还不来,蔡夫人都快给蔡邕折腾的神经衰弱了。 所幸,在此之前,郭鹏来了。 蔡邕的家住在吴县县城内,郭鹏带着随从们赶着车马进入吴县之前,也稍微领略了一番江东的风土人情。 在江东,郭鹏见到很多往来的商船,还有出海捕鱼的渔船,蓝天白云,一派祥和的氛围。 在北地待的时间长了,郭鹏习惯了北地寒冷干旱的生活,乍一来到这八月底炎热的江东,还真是有些不习惯。 身边的亲卫们都说这里好热,忙不迭的脱掉多余的衣物,大口大口的喝水,郭鹏也有些难以忍受这酷暑炎热的天气,也擦了擦汗,灌了几口水。 顺着道路往吴县赶,大约半天的功夫,郭鹏来到了吴县,蔡邕的家门口。 看来吴地士族还是挺照顾蔡邕的,给他的生活照顾得很好。 的确,有名气有本事的人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哪儿都能生活。 郭鹏叫人递上了拜帖,自己站在门口等待,想给蔡邕一个惊喜。 很快,郭鹏便听到了大门里传出了『子凤在哪儿』『子凤是你吗』这样的呼喊声。 惊喜成功了,郭鹏很高兴。 不过说真的,十年不见,和记忆中相符合的蔡邕的声音响起的那一刹那,郭鹏顿时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就十年了? 这十年过得也太快了吧? 蔡邕出现在郭鹏面前的时候,郭鹏抬眼望去,看到蔡邕比起十年前略显衰老和憔悴的面容,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路上想好的措辞,只在这一瞬间就完全忘掉了。 蔡邕风风火火地跑了出来,见到郭鹏,先是愣了一下,好像没认出来郭鹏似的,又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下郭鹏,接着仿佛从他的身上找到了一些可以证明他身份的东西,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十年不见,蔡邕的相貌还是那样子,他已经不会再发育了,而郭鹏却经历了最激烈的发育期,他的相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两人分别的时候郭鹏十三岁,现在郭鹏已经二十三岁了,从少年变成青年,身高体重相貌各方面都有了改变,下巴和嘴唇上方都有了胡子,气质也愈发稳重。 这样子的情况下十年不见,稍有点记忆上的偏差,便是相见不相识,笑问何处来。 两人相顾无言好一会儿,直到蔡邕眼眶里的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郭鹏才忍不住的几步上前来到了蔡邕面前,一拜及地。 “学生郭鹏,见过蔡公,十年不见,蔡公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