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与沔北之间物资交流频繁,也不乏一些江陵当地人想要在当地复制沔北的产业模式来兴建工坊。但是沔北的产业规模经过数年的酝酿发展,远非江陵当地小打小闹可比,产品一路倾销过来,哪怕加上运输的成本也要比当地产品造价更便宜,没有足够的利益空间,那自然就没有发展产业的机会。
但今是由荆州总管府出面运作这些产业,自然也就没有了之前的限制,因此这些工坊很快便建立起来,从原料加工到最后的产品产出,一套流程运作流畅。除了之前的经验使然,也在于江陵本就临近长江,低廉便捷的物流成本使得这些手工业的发展如同加了加速器一般。
江陵当地的赤贫无产者们被招募到了工坊进行做工,从而换取饮食维持生存,至于生产的产品则就近进入到军市之中。
西魏诸军将士们通过所奖赏的军功券在军市中购买商品,但是由于大军出征在外,他们的需求也并不像居家生活那样多种多样,除了衣食消耗之外,其他大部分的商品其实是没有太大的需求。
他们没有相关的需求,但是其他江陵士民有啊。由于江陵处于军事管控中,一些民间的商业行为、物资流通基本上就停滞了,这些江陵士民在消耗完家中储存后便无处进行采买补充。唯一正在活跃交易的只有城外军市,而军市又只是面向西魏将士供给商品。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所以很快便有人希望能够从军队那里交易商品。像是一些在军市中完全无人问津的商品,却是城中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军市中商品多是平价,只要离开军市进入正常市场流通,就有着极大的利润空间。
于是就在这种供求关系的影响之下,军功券的购买力在各种交易的加持之下更加的大幅增长,也让许多西魏将士都大得其利。
这当然也是属于一种剥削掠夺,但是要比直接的烧杀抢掠更加温和,维持军纪的同时又能稳定民生,同时还加强了对于江陵士民人心的控制。无论是军队、流民,还是城中有恒产的士民,都在这个临时的秩序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各安其位的形成了江陵战后最新的社会风貌。
王琳等周遭各路人马,其实是比较希望看到江陵持续性的混乱,民生迟迟得不到恢复,烧杀掳掠也难以持续长久,持续的混乱不只让占领者不得人心,还增加了他们大军继续驻扎下去的负担和压力,从而降低诸军反攻夺回江陵的难度。
可是正如他们没想到江陵城这么快就被攻陷一样,接下
来江陵秩序的快速恢复也是他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