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足够动能,从表面逃逸。”
“就好像金属电子吸收光子,有一个阈值。”
“只要超过这个阈值,无论光子的能量是多少,电子都会吸收。”
“这种现象说明,量子论在处理宏观物质所具有的天量原子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我们可以假设。”
“对于所有的宏观物质而言,电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不再需要特定能量的光。”
“而是只要高于某个阈值的能量就行。”
“金属的阈值很低,而玻璃的阈值很高。”
“这样的话,当同样一束光照到金属上时,电子能够发生跃迁,所以吸收的光多。”
“而玻璃中的电子无法吸收这些光,发生跃迁,所以光就透过玻璃了。”
“这就是我的回答。”
哗!
密立根的解释,明显比康普顿的还要难一个等级。
因为这不仅需要了解量子论,还要知道光电效应。
在场大部分人根本听不懂。
“啊?有谁能告诉我,密立根教授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啊?”
“不是量子论吗?怎么又带上光电效应了。”
“上帝啊!一个小小的玻璃,竟然和这么多前沿物理扯上关系,这也太夸张了吧。”
“......”
菜鸟们处于极度懵逼的状态。
只有吴有训、哈勃等人,以及前排的物理学家们,才能立马明白其中的意思。
随即,他们的脸上就露出恍然的神色。
因为密立根的分析非常有道理!
直接从电子跃迁阈值入手,避开了玻璃是非晶体这种问题。
“确实是天才般的想法!”
“密立根教授果然不愧是和布鲁斯教授同时代的物理学家。”
“他挽救了美国物理学界的脸面。”
“用华夏的俗语就是:姜还是老的辣。”
大佬们对于密立根的回答赞不绝口。
大多数人看到大佬们议论的声音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