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的物理学界沉浸在一种喜悦的氛围中。 顶尖大佬汇聚一堂,为物理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此举让其它自然科学领域的人无比羡慕。 物理学的突破就好像没有瓶颈一般。 从牛顿到麦克斯韦,现在又横空出世一个布鲁斯·李。 物理学大厦已经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美,成为自然科学的象征。 而化学领域,自从1869年门捷列夫首次发表元素周期的成果后,好像就再也没有什么重大突破了。 居里夫人的放射性倒也能算一个。 但是即便加上放射性,也远远无法和物理学比较。 因此,索尔维在去请那些化学家,准备举办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的时候,不少人兴致缺缺。 有了布鲁斯会议的珠玉在前,一个不受重视的化学会议,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 然而,就在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结束后的一个月,无数人还处在对物理学的震撼中时。 一个让世界上所有人更加震惊的成果,公开发表了。 1909年12月15日,《自然》杂志封面刊登了一篇论文。 作者是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化学教授,弗里茨·哈伯(第79章)。 论文用大量实验数据证明了,哈伯带领的团队,成功实现了从空气中制造氨这一人类伟大的壮举。 虽然目前是在实验室合成的,但是方法已被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哈伯甚至公开宣称,将会在5年之内,实现工业化生产。 从此人类可以摆脱天然氮肥的限制。 这意味着人类将有吃不完的粮食,再也不会饿死人了。 论文一出,举世震惊! 轰! 首先是化学领域的从业者们,无不欢呼雀跃。 哈伯的成功无疑是化学界的伟大里程碑事件。 人工合成氨这一化学突破,无论怎么夸赞都不为过。 它将深刻改变人类的历史,全球人口从此有了大爆发的保障。 伦敦大学学院,化学系。 第四届化学诺奖得主,拉姆齐,正和其他几位化学诺奖大佬讨论事情。 当他们知道哈伯发表的论文成果后,震惊过后就是无尽的喜悦。 拉姆齐兴奋地说道:“哈伯的这个成果,足以载入史册了。” “瑞典诺贝尔委员会,肯定已经为他预定了化学诺奖了。” “他也会像布鲁斯一样,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 “甚至,比布鲁斯还要出名,毕竟他的成果是与无数普通人息息相关的。” 第一届化学诺奖得主范托夫笑道:“真是大西洋后浪推前浪啊,现在的年轻人不得了啊。” “哈伯这小伙子今年才41岁吧。” “如此年轻就能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功,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第三届化学诺奖得主阿伦尼乌斯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