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理论,没有成功的案例,大家实际上还是无法肯定的得出原子弹一定成功的答案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毅然决然的投入了20亿美元,还有无数电力,来研制生产原子弹,本身是需要莫大勇气的。 而有些时候,往往就是这个勇气,击退了许许多多人和国家在某些方面和领域内的尝试。 所以不要盲目的崇拜苏联比美国研制原子弹短了多少年,我国比苏联研制原子弹又短了多少年,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如果没有美国搞出来的那枚原子弹,可能苏联和中国,虚耗十年都未必敢迈出搞原子弹的那一步呢。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李乐这个穿越者,在核武器研制这个大方向上,能够给德国核武器的研制,带来多么巨大的转机。 大方向上的指引,已经让海森堡等德国科学家有了迈开步伐的勇气,而在具体操作方面,有元首挑头执行的大工程,可要比其他放养状态下的计划,执行力强上千万倍。 在研究原子弹的问题上,美国是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来管辖所有的核项目的。 一开始是纯科研的铀顾问委员会,之后项目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形成曼哈顿工程,与基础研究同步进行。 光委员会的成立,就耗费了美国两年的时间,可是这时间不是白白浪费的,因为一旦形成了程序上的统一,确保了权力的集中之后,在美国想染指核工程的任何部门,都必须服从统一调遣。 这不是开玩笑的,就比如说海军想要参与到核武器研究的项目中来,可以出人出力出钱,但是却没有任何的指挥决策权限。 而在这方面,第三帝国却正好相反,大家省去了互相扯皮的时间,可是各个部门各干各的。 军械部、威廉皇帝学会、各个大学,甚至是某些部级单位都有自己的核研究机构。 虽然说起点较高,研制的科研力量同样雄厚,可原本资源就不够,这下更分散了。 更让人郁闷的是,各部门的研究方向也不一致:雷德尔和邓尼茨等海军高官,就一直想把核发电用于潜艇和战舰。 与之相反的是,美国在1942年的时候就基本终止了核发电项目的研究,专心研究核武器方向。 现在有了元首的加入,原本就高度独裁的第三帝国机构,迸发出来的力量,要比想象中的更加庞大。 各个部门都结束了相关的研究,由伟大元首的一句话,加入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研究机构之中,为德国的核武器计划添砖加瓦。 这个规模庞大的计划,就是德国的“铀计划”。它计划在1944年,为德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核武器。 “日本的离心机和提纯设备,我们已经完成了评估……技术上有一些可以利用的部分,相关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