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队扩充的速度太快了,快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1933年的时候,德国国防军正规部队的数量,还只有10万人。 可是7年之后,现如今1940年的第三帝国正规军,总兵力已经轻松超过500万,东线的兵力就有300万以上。 这样的扩军速度,兵员素质下降是在所难免,武器装备不足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以德国装甲部队为例,作为德国装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将军,曾经提出过,德国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应该有360辆甚至更多。 可是因为急速扩军,德国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多数情况下都只能维持在220辆到280辆之间。 在战争的后期,也就是德国工业遭到破坏,武器装备生产水平下降,前线部队损失增多的时候,装甲部队的坦克保有量更少。 那个时候,能够凑出150辆坦克的装甲师就已经算得上是主力,有些临时拼凑起来的装甲师,甚至只有几十辆坦克。 残酷一些说,那就是风光无限,至今被广大军事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德国装甲部队,在实际作战过程中,从未满编过。 真实的歷史中,1940年的时候,东线德军之中,有三分之一的部队用的重型武器装备,并非是本国的产品。 比如说卡车,德军之中,有五分之一的卡车,来自战败的法国。还有一些来自比利时荷兰以及丹麦。 来自这些国家的卡车可不是一个型号,而是庞杂的数十种型号。这样的装备情况,怎么能保证后勤运作? 尽管李乐已经努力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简化了重型装备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只是多少缓解了主力部队的装备压力罢了。 淘汰下来的缴获法国等国家的装备,也只是从主力部队换装到了非主力部队,根本没有任何所谓的“淘汰”说法。 一线部队不要的东西,二线部队抢着要。二线部队不要的装备,到了三线部队都是宝贝。 大半的德国军队还在用马拉大炮呢,谁好意思说淘汰一些汽车?自行车都是好东西的情况下,没有部队会拒绝汽车的诱惑。 不仅仅是不能淘汰这些汽车的问题,而是德国还在向法国订购这些汽车!为了武装更多的部队,德国军方不得不利用起能利用上的所有力量。 让法国生产军事武器装备,似乎有些不妥。可是让法国人提供民用级别的卡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为了偿还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法国维希政府向德国出口大量的民用装备。包括石油开采设备,包括民用级别的小汽车和卡车! 德国军方可不管什么民用级别还是军用级别,这些小汽车和卡车都被军方占用,反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