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营的流民管理工作,早已经是驾轻就熟,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所有流民进入希望营治下的第一天就是学会规矩,愿意遵守规矩的留下,不愿意遵守规矩的滚蛋。
在学会规矩这一条上,就能把一些混在流民当中的青皮混混给筛查出来。
整个辽东对人口的需求量可以说是按照百万计算的,这还是已经开发出来的熟地。这些熟地建奴撤走之后,大片土地都会空闲出来,急需有人填补其中的空白。
可以说只要有粮食种子,有多少人口都不够。
与郑氏交易过后,留在天津也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处理的大事,张三便带着侍卫队与琪琪格一起回了宣府。
连续两年张三都没有参加年终会议和来年的预算会议,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参加。
刚回到宣府就收到一个让他非常振奋的消息,人造动力在几个科学大能手里变成了现实。
听到这个消息张三扔下琪琪格让侍卫将她送回家去,张三则快马加鞭赶往重工业司。
到了重工业司却发现除了几个留守值班人员,其他的重要人员一个都不在,询问之下才知道大家都去试验场看新物件了。
到了试验场就看见孙元化正在指挥技术人员操作蒸汽机。孙元化很快就发现张三来了,赶紧过来见礼问道:“先生何时回来的?”
“刚回来,听到你这里的好消息就赶紧赶了过来。怎么样?初阳先生,能够实力应用吗?”
“现在刚刚开始试验,我们正在试验这机器的最大功率,而且这机器体积庞大,过于沉重,移动不便。只能用固定地点的动力。”
“没关系!只要造出来,剩下的就是慢慢研究怎样造的更精致,更有功率。若是试验过后功率稳定,可以优先安排你们重工业司的机床、矿山、纺织厂等需要动力的单位使用。毕竟使用风力得看老天爷脸色,而且风力并不稳定,动力稳定性不好,我们产品的质量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有了蒸汽动力,相信我们的加工精度能够更上一层楼。”
“先生说的没错,动力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我们产品的精度,有了蒸汽动力我们用蒸汽动力造蒸汽机,就能造出更加精巧的蒸汽机。”
“社会的进步就是因为人类不断的创新,用更好的工具代替之前的工具。蒸汽机的出现将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们之前必须依赖的自然力和畜力可以不必那么依赖。甚至发展到更高阶段,动物将彻底变成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不再有其他必要的功能。”
孙元化现在对张三所说的机械动力代替畜力深信不疑,蒸汽机造出来之前谁能想到还能有用蒸汽推动的动力。
眼下造出的这台蒸汽机还没有试验出最高功率,已经比五匹马的力量还要大了。若是用这台蒸汽机作为工业母机加工零件,做出的零件精密度肯定会更上一层台阶。
张三很想到这台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台的蒸汽机身边看一看,却被孙元化拦了下来。
“先生!此机器刚刚制造出来,很多缺陷还没有被发现,随时都可能出现故障,先生万金之躯怎可轻易深陷险地。”
张三知道自己想要近距离观看一下这个划时代的产品是不可能了,远远望去这个大家伙用傻大黑粗形容在合适不过,锅炉上的烟囱里向外冒着滚滚烟尘。高压的蒸汽通过管道进入缸筒,推动活塞向外运动,活塞连着曲轴,曲轴连接着飞轮。
当活塞做功到最大冲程时,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利用飞轮的惯性运动,使得活塞再次返回缸筒底部。排气阀关闭,进气阀打开,蒸汽机便完成了一轮做功。
说起来很简单,真正做起来就知道有多难了,就说这进气阀和排气阀怎么工作,这些东西张三只说过一个大概,剩下的都是孙元化等人自己摸索出来的。
现在东西做出来了,也就说明方向是正确的。剩下的设计缺陷在试验的过程中,可以慢慢改进,并不急于一时。
这蒸汽机在短时间内都只能在内部消化,这东西的科技含量并不高,西方人一旦拿到实物很快就能仿制出来。
张三让孙元化通知所有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到重工业司会议室开会,同时派人通知民府总管赵用贤,以及度支司主事宋思明前来重工业司开会。
赵用贤与宋思明二人接到通知不敢怠慢,先生一回到宣府连家都没回,就直接去了重工业司,这一定是有大事发生了。
中午在重工业司吃过简单的工作餐之后,赵用贤与宋思明也赶到了重工业司。
会议室里坐满了参与此次研发的技术人员和生产环节重要岗位的技术工人。众人都眼巴巴的看着主席台上坐着的几个希望营高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张三站起身来,冲着台下的员工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诸位工友们,你们知道你们所研发的机器意味着什么吗?”
众人都是摇头表示不知道,那个烧煤的机器又蠢又笨,现在看来用处不大啊。
“我告诉你们,蒸汽机的发明意味着我们掌握了一个可以自由控制的动力,这是划时代的发明,我们现在所用的风车动力,若是天上不刮风我们的风车动力是不是就得停摆,由风车动力带动的各种设备是不是就无法工作。
利用河流的水车动力也是一样,冬天河水封冻之后水车动力就得停摆。
而我们现在所发明的蒸汽机可以不管天上有没有风,是不是冬天,河水有没有封冻。只要我们的煤矿里挖出的煤不断,锅炉里的火不熄,我们的动力就会一直保持。有了稳定的动力来源,我们的生产效率就会进一步提高。
这些都是你们的功劳,你们是我们希望营当之无愧的英雄。我宣布所有参与蒸汽机研发的员工,年底薪水多发两个月,初阳先生奖励奖金一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