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论镔铁刀与磁铁的关系大不大,但高昌的冶铁业比较繁荣也是事实。最早一批中原工匠抵达后,立刻给他们送了地,还尽是靠近井渠的好地——高昌从来不缺地,只缺水,有井渠灌既的土地,从来都价值不菲。
随后,朝廷征发役徒给他们修建了房屋,支起炉子,开始打制各类铁器。
冶铁所需的燃料暂时仍然是木炭,与高昌本地铁匠一样。
考虑到这边干旱的自然环境,伐木需要到北边的山上,路途相对较远,成本较高。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要换成煤炭。
邵树德听高昌本地人传闻,有些山上经常着火,山洞冒出浓烟,派人去查探一番后,才确定是煤炭自燃。
这说明本地是有一定规模煤矿的,这就解决了来源问题。
当然,目前大夏使用煤炭冶铁打制兵器的,只有修武一地,其他地方仍然使用木炭,以确保质量。
时至今日,在邵树德的反复说教下,工匠们虽然无法证明,但已经渐渐相信是煤炭中蕴含的杂质影响炼铁了。并且,侧面的证据也不是没有,比如冒黄烟等等,只不过没有决定性证据罢了。
在这种事上,邵树德不愿多说,因为他也没有证据。
多年以来,他一直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求人们用严谨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尽量使用逻辑思维。没有证据的事情,便不能完全采信,哪怕看起来很像真的。
当年魏家的铁匠提出煤炭杂质影响铁器质量的“假说”,就因为没法证明,始终没有得到“夏王赏”。
但随着外围证据越来越多,工匠们开始逐渐认可这一假说,并试图寻找去除煤炭中杂质的办法,包括但不限于烘烤、阴燃等等。
这种处理过的“煤炭”已经在去年有所应用了。怎么说呢,打制了一批铁器,质量比使用未处理的煤炭冶炼好了许多,但还不如使用木炭的。
至于原因是什么,还得继续寻找。或许是煤炭本身质地上的,或许是工艺上的,或许是这种“对照实验”的设计本身有问题。
邵树德初听闻时没觉得什么,后来得知魏氏铁匠铺竟然斥资搞对照实验,大为欣喜。
会不会炼焦这件事没什么,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种逻辑思辨能力,才是最弥足珍贵的。拉长到整个历史的维度,把这种逻辑思维尽可能推广,让更多人用逻辑来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对于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推动作用,可比什么发明强太多了。
得知这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