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必要么?”邵树德问道。
宋乐叹了一口气,道:“殿下,君王是君王,宰相是宰相。”
邵树德默然。
他想起了明朝,朱元章一开始执行的是一省六部制,即中书省统管六部,但他随后撤销了这个机构,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使得朱元章在事实上兼领了宰相的职务。
宰相有决策权、议政权、执行权,朱元章把决策权牢牢把在手里,朝官们只能给些建议,六部具体执行,权力为史上帝王之最。
这无疑会带来繁重的工作量。老朱也不客气,我上就我上,天天肝到深夜,让人无话可说。
曾几何时,宰相拥有全部权力,从决策到执行,皇帝无需过问。甚至皇帝不着调了,还要被宰相训斥,乃至换掉。
到了隋唐,宰相的权力有所削弱。三省六部和政事堂的存在,确保不会不会出现一个大权集于一身的权臣,因为皇帝可以往政事堂塞自己人。
一省六部制,宰相做决策,效率高,副作用是可能出现权臣。
三省六部制,宰相做决策,效率低,但很难出现权臣。
明清的内阁制,则是另外一个次元了,皇帝做决策,学士给建议——当然如果皇帝懒政或年幼,又会事实上变成一省六部制,但就法律制度层面而言,学士是没有决策权的,虽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他们往往可以钻空子,取得这个权力。
邵树德内心之中也有些不定。
他觉得,如果一步跨到明清皇帝直管六部的程度,不光文臣非议,怕是武将也要骇然,步子迈得有些太大了。
“殿下之前提六部尚书为正二品……”见邵树德不语,宋乐笑道:“其实明眼人都看在眼里,都若有所思。”
邵树德哈哈一笑,掩饰尴尬,小把戏被人看穿了。
“仆建议,裁撤尚书省,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之权重归六部。六部置于中书省治下,保留门下省,如何?”宋乐问道。
这个三司是在中晚唐缺钱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藩镇割据之下,河北的上供就是象征性的,还经常一毛钱都不给朝廷。
河南、河东几乎也不给朝廷贡献财政,因为养了太多兵。比如东都镇原辖河南府、汝州,在德宗那会财政收入不到六十万缗,但他从来不给朝廷钱,相反还要朝廷转移支付贴钱。
京西北诸镇,更是完全依赖中央转移支付。
宣武镇养兵十万,也甚少给朝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