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性。
所以这段时间朱载坖也在想人才培养的事情。
但是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成效的,这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里培养出来的人,还不一定会成为人才。
所以目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引进人才。
可是引进人才,需要从哪来呢?
这好像也是问题。
刘一手只是朱载坖的一次尝试。
而他之所以能被引进,也是因为他确实有才能,而且孟冲也和他打过很多次的交道,对他也算是知根知底。
所以朱载坖才会大手一挥,直接把刘一手放在“怡然堂”这个无比重要的位置上。
要不然朱载坖岂会轻易相信一个半道杀出来的程咬金?
翰林院虽然很多人才,但这人才的所有权是属于他老爹嘉靖道长的。
而且朱载坖即便想去挖墙脚,也不见得有人真会跟着他去顺义搞产业园的。
毕竟这些翰林学士们可都是抱着“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怎么可能会跟着朱载坖干这么不上道的事情呢?
因此朱载坖想来想去自己的人才储备应该还是要来自于内书房。
也就是培养高级太监人才的地方。
明朝的政治体制放眼上下五千年也是独一份的。
很多朝代都是二元政治,即以皇帝为首的皇权——以丞相为首的相权模式。
但是明朝却出其不意的搞出了三元政治。
皇帝——丞相——太监。
皇帝作为天然的强势的一极,自然是无可争辩的元首。
但在皇帝放权或皇帝年幼的时候,太监这个依附于皇帝而生存的政治力量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影响力。
比如英宗朝的王振,正德朝的刘瑾,以及将来万历朝的冯保,天启朝的魏忠贤等等。
这些太监们先不说他们搞的事情怎么样,单凭影响力而言,谁要敢无视他们,那绝对也是对明朝历史的不尊重。
而这些太监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厉害的影响力,也都全拜宣德皇帝所赐。
英明伟大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工作强人,他可以在不要宰相的情况下疯狂工作三十年。
但这并不是所有人常态。
大多数的精力还是比较普通,不可能像老朱那样疯狂内卷的。
因此在老朱的好孙建文时代,朱允炆就开始有意识的依靠著名的“建文三傻”方孝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