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赚钱嘛,不寒碜
第155章 赚钱嘛,不寒碜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甚至有人开始放狠话,扬言王景若真敢一意孤行,他们不介意物理上“教化”王景。
对此袁隗心中腹诽不已,因为袁绍和袁术起兵讨伐过王景的缘故,他比外人更加知道王景和北军的强大,真要能动武,他早就动了,还用得着像现在这样跟新党各种周旋?
此时此刻,袁隗颇有种骑虎难下的尴尬和心悸。
可声势造起来之后,就算是他现在想要退缩也不行了。
因为此时不仅仅是王景治下的四郡世家,就连之前被王景击败的各路诸侯,还有各地豪族,也纷纷聚拢起来,形成声势浩大的“反王景”同盟。
虽然这种“反对”,现在还仅仅停留在反《遗产法》的框架里。
可谁知道后续会不会演变成政治乃至军事冲突?
袁隗开始有点慌了,局面一旦失控,他这个辅政大臣必定首当其冲,要第一个挨北军的刀子。
可身在局中的另一方,被群起反对的王景,却一点也不慌,反而有点恣意悠闲。
洛阳城外,连绵无尽的稻田,汇聚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你疯啦,在这乱说话!”
因此袁绍的这条计策十分狠毒,王景不管,那朝堂上的分裂就会加剧,从而拖延北军的发展步伐。
王景若是管吧,袁绍就激化新党与旧党的矛盾,坐等袁隗和袁基被杀,让王景背负骂名,而袁绍则顺理成章地接管汝南袁氏的政治利益和人脉网络。
“招工人?给钱不就好了吗?”
“嘿,你懂啥?招工人一个月得三百文呢,可是招流民,只要给口饭就行,这能比吗?”
可以说是已经掌握了绝对优势的资源,垄断了绝大多数的顶尖人才。
杨彪开的两家纺织工坊,用上了奇巧阁最新研发出来的新式提花机,大肆收购蚕丝纺成丝绸进行售卖,仅仅两个月的收益,就顶了名下所有田庄一年收成!
这个数据太惊人了!
“唉,我们这些小人物,凑合着能活下来就好,想那么多有的没的做什么?至于做官,你还不如做梦呢。”
更何况即使是袁绍,手下恐怕也没有几個许攸这种级别的谋士,死了一个,剩下的还敢不敢再来,都是问题。
随后荀攸问起许攸该如何处理:“主公,许攸此人胆大包天,甚至有过行刺先帝的案底,需不需要属下派出暗卫,先发制人?”
天下世家,占据的土地、人口,何其庞大?
就连袁隗,都以为王景已经放弃推行《遗产法》,只是暂时抹不开面子,所以才用出了这么一个拖字诀。
弘农杨氏正忙着四处招募流民做工,不知详情的升斗小民,顶多只是在闲暇时插科打诨吹嘘两句。
为首的骑士身披扎甲,腰佩长刀,虽然恶言恶语不停催促,可却不敢真的虐待眼前这些流民,甚至看到有流民累倒了,他还会派人过去救治,生怕死掉。
书房里,王景拿着暗卫送来的密报,目光快速扫过,随后笑着问道:“公达,在背后搅风搅雨的人,查出来了吗?”
然而王景只是略作思索,便拒绝了这个提议,嘴角淡然一笑:“无所谓,就让他去折腾好了,反正不影响大局。而且说不定,事后会有意外之喜。”
但根据过往的经历,荀攸又不得不按捺住心中的焦虑,打算看看王景是如何破局的。
可在洛阳的世家圈子里,却是彻底炸了锅。
八月金秋,是收获的季节。
“什么黑心,这是行善积德好不好,原本这些流民都是要饿死的,现在能有一口饭吃,这难道不是好事?”
而袁隗作为新党的领袖,一旦王景按耐不住性子大开杀戒,他必是第一个沦为刀下之鬼。
“查出来了,南阳许攸许子远,此人乃袁绍帐下谋士,五日前经由孟津港渡口,秘密潜入洛阳。之后就暗中活动,串联各郡名门望族,挑拨生事。”
王景嘴角扬起,发出一声冷笑,语气颇为不屑。
可王景看似毫无作为,京师洛阳的局势,却在他的巧手拨弄之下,悄然变化。
位于暴风眼中心的卫将军府,此时此刻,依旧风平浪静。
荀攸发现自己真是越来越看不懂自家的主公了,眼下的局面,看似平静,实则凶险万分。
“嗨,这你就不懂了吧?”
杀人不一定有用,但效率却一定是最快的。
麦田里,正在收割麦子的几个佃户好奇地向这边张望:“这是这个月第三波了吧,弘农杨氏怎招收如此多的流民,他们这是要开垦荒地不成?”
很显然,新党此刻对王景群起而攻乃是袁绍在背后推动,目的也很明显,就是为了给王景制造麻烦。
知情者开始炫耀:“听我七舅姥爷的二表哥的邻居家的朋友说了,弘农杨氏有祁侯照拂,现在据说要开纺织工坊,所以需要招募大量的工人。”
然而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王景什么没做,整日就是带着家里的几位如花美眷,四处游历,要么就是偶尔出没在墨学书院,传道授业,过一把为人师者的瘾。
而在官道上,却有数千衣衫褴褛的流民,拖家带口的,被一队骑兵驱赶着走路。他们麻木的眼光,只有落在金灿灿的麦穗上时,才会焕发出生机和神采。
荀攸也是聪明人,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袁绍想做什么,随即忍不住感慨:“汝南袁氏如今内部离心离德至此,果真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纵使四世三公,家族显赫于帝朝,终也有要落幕的时候。”
而王景直接站到世家的对立面,岂不是天下皆反的局面?
在荀攸看来,这明显是犯了战略上的错误,是十死无生的局面。
“呵,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看来袁隗这老东西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居然连汝南袁氏内部都已经开始掌控不住,被一个晚辈推到台前来当挡箭牌。”
“也是,这吃人的世道啊,原本我家也有十三亩地的,要不是被袁……”
“哼,怕什么,有祁侯在,世家豪族还敢像以前那么嚣张吗?而且我已经把我家孩子送进鸿都门学名下的墨学书院读书了,说不得以后还有机会做官呢。”
“看什么看,想吃饱饭,就给老子赶紧赶路!”
“我的天啊,杨家好歹也是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做人怎如此黑心?”
所有知道的人,眼珠子都彻底红了!
搞丝织工坊实在是太挣钱了!
这才两个多月,弘农杨氏就赚到了别人一年的收入,而且生产只需要足够多的原材料和工人就可以,不用看天吃饭,妥妥的旱涝保收。
正因为对比如此明显,工业品对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碾压,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摆在所有人面前,引发了世家和豪族深深的震撼。
此前黄琬和杨彪两位旧党台柱先后倒向王景,而杨彪甚至让嫡子杨修投身墨学,这件事在世家的上层圈子里被人笑话了好久,觉得杨彪和杨修这对父子肯定是失心疯了,居然信了王景的邪。
可现在纺织工坊的收益一曝光,顿时就轮到他们傻眼了。
一年十二个月,种田还得看天时看季节,不是想种就能种的,万一遇上点自然灾害,说不定还得减产甚至赔本。
可纺织工坊的机器,却是可以一天十二个时辰的开动!
更重要的是,量大管饱,旱涝保收!
顿时原本叫嚣着要抵制王景的那些世家豪族,现在也不叫嚷了,一个个的,都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别看儒学的经典中圣人教诲让人不要逐利,可世家豪族又有几家不逐利的?
他们的田产都是靠着放高利贷从自耕农手中巧取豪夺而来,可见在逐利这件事情上,他们从来都不会客气。
而在一些比较看重经济效益的豪门眼里,办工坊要是能赚大钱,他们还真不太乐意种地。
但凡脑子没大病,只需简单计算一下投入成本与收益产出的对比,他们就很容易比较出经营土地和开办工坊哪个更有赚头。
实际上,早在战国时代,商人们就算出了做买卖比种地更挣钱,只是商业不怎么稳定罢了,可开办工坊现在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因为洛阳本就汇聚了大量的富人和商贩,甚至一些来自西域的胡商也都是嗷嗷待哺的状态。
炎汉帝朝生产出来的东西对于西域而言,是比金子更珍贵的宝贝,以至于他们不远万里,满载着金银珠宝前来洛阳花钱采购。
在这样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时代,但凡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有点用,就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有着弘农杨氏这个例子存在,王景几乎什么也不用做,原本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局势便被他用一招斗转星移给彻底扭转。
卫将军府,荀攸满脸赞叹地走进王景书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主公当真是好手段。”
“哈哈,公达,就等你了,快入座。”
书房里,这时候已经坐着李儒和贾诩。
出任河南尹,主持洛阳政务的贾诩,捻着胡须一脸喜色道:“主公这一招真是妙极,四两拨千斤,只轻轻一推,就让世家之盟土崩瓦解。”
李儒也笑道:“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分化瓦解,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因势利导,天下可定矣。”
世家豪族,争名逐利。
王景为了稳固自身的政权,清丈土地,点算人口,都是必要的政治举措。
但做了就要得罪世家,而不做又不行,简直两难。
可现在就简单多了,无非是利益交换,愿意接受新法的世家豪族,就允许他们加入新的工商业体系里面,将他们拉上战车,共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利益。
世家固然高傲,可是赚钱嘛,不寒碜。
如此一来,不肯接受新法的冥顽不化之徒便成功被孤立出去,打击起来就简单得多了。
荀攸也是直到此时,才真正看出王景的用意,以至于由衷地感慨起来:“将世家从土地上剥离,此举当真是釜底抽薪,主公思虑之周到,攸不及也。”
世家和豪族为何能屹立不倒?
因为他们拥有土地,并且通过这些土地控制大量佃户,掌握了大量人口。有人有粮,之后再建立坞堡,甚至组建自己的私人武装,顿时就成为了帝朝境内一个个小型的国中之国,将朝廷的触角牢牢阻挡在外。
炎汉帝朝可以是从立国之初便帝王制与封建制并存,汉武帝以推恩令打击了各大封国,可问题依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到了东汉时期,地主豪强的势力不降反增,以至于动不动就要刺杀皇帝和公然造反的案例居然比比皆是。
在东汉,但凡对帝朝的政策看不顺眼,又或者是对自身的待遇有所不满,立刻就揭竿而起,突出一个无法无天。
比如在幽州伙同乌桓人一起造反的张纯张举二人便是典型,而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人当年谋废灵帝刘宏也是一样,可见在世家和豪族眼中,皇权既不神圣也无威严,只要他们不爽就可以造反。
由此可见,世家和豪族已经成为炎汉帝朝最不稳定的内部因素。
若是想要国家稳定,并且朝廷的政令能够畅行无阻,就必须解决世家和土地深度捆绑的问题。
杀戮当然是一个办法,但这其实是一个蠢办法,而且遗祸无穷。
王景不需要用这么酷烈的手段,毕竟效率太低,与其动刀子,不如撒币,用海量的金钱,砸到一些开明世家心动为止。
因势利导,还能顺带推动华夏文明朝科技侧前进,何乐而不为?
现在,整个洛阳的世家,有超过三分之一都开始转变态度。
他们不敢来找王景,却一个个都求到了杨彪身上,希望他能不计前嫌,继续当大家的带头大哥。
而杨彪不敢擅自处理这件事情,就推到了王景这里。
贾诩心思一动,出言建议道:“主公,还请建立专门的组织和机构,来专门管理此类事务才是。”
王景闻言若有所思,商业的繁荣确实不能太过无序,否则一样会滋生出各种问题,显然贾诩的建议十分中肯。
“可,就依文和所言,择日在洛阳成立行业协会,来方便朝廷的统筹和管理。”
历史上的华夏,直到唐宋两代在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民间才开始逐渐出现规模化和正式化的行会组织。
而行会组织存在的作用,就是为了调整同业关系,解决同业矛盾,保护同行利益,协调与官府的关系,同业或相关行业联合起来组成行会,这种行会带有地域和行业两重性。
丝织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王景的土地政策,可谓意义重大,因此必须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人来掌管,才能放心。
因此荀攸问道:“这丝织行的会长,主公心中是否已有合适人选?”
“哦,公达可有建议?”
“属下认为,有一人最为合适。”
“哦,是谁?”
“鲁方。”
“他啊……倒还真是挺合适的。”
对于自己的这位管家,王景自然是十分满意的,关键是他的身份特殊,一方面是王景的家臣,一方面又是墨者,同时还参与了对旧式提花机的改良,让他当会长也是合情合理。
而鲁方出身于木匠之家,社会地位卑微,离开王景的支持他便啥也不是,因此也不用担心尾大不掉,可以放心任用。
…………
洛阳,西园。
昔日的灵帝行宫,如今已成为王景招待贵客的场所。
以王景眼下如日中天的权势和地位,收到请柬的人,自然不敢不给面子,就算自己不到,也会派出家族中的重要人物过来捧场。
太尉黄琬之子黄奎,太傅袁隗之子袁胤,司徒杨彪之子杨修等人,都是洛阳城内身份显赫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此刻都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等候着正主入场。
不多时,一道傲岸的身影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
“是祁侯!”
“祁侯来了!”
看到王景到来,众人无不起身行礼,脸上的表情,既敬且畏。
敬的是他的功绩,而畏的,自然是他的无敌战绩。
身为沙场上纵横无敌的绝世猛人,哪怕此刻王景没有穿戴铠甲,配备兵刃,也自有一股踏平尸山血海的霸气和武勇,让人见之惊惧,如同直面太古洪荒世代的凶蛮巨兽一般,战战兢兢。
面对众人透视而来的目光,王景表情淡然,举起手中的酒樽:“诸位,满饮此杯!”
“谢祁侯赐酒!”
众人高举酒杯,开怀畅饮。
酒至酣处,气氛也变得轻松和热烈起来。
王景位于首座,以人主的身份,开口笑道:“今日请诸位前来,就是为了商讨建立行会一事。”
虽然王景的酒很好喝,但显然大家今天都不是奔着喝酒来的。
一听到王景聊起正事,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认真起来,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王景的每一句话,生怕听漏了任何一个字。
“此物你们都认得吧?”
王景命人将一份份绸缎样本,发放到每一位到场的宾客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