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将军 > 第209章 圣人赏赐诸葛亮剑,入相之势

第209章 圣人赏赐诸葛亮剑,入相之势(1 / 1)

第209章 圣人赏赐诸葛亮剑,入相之势

第209章 圣人赏赐诸葛亮剑,入相之势

“大夫此为严刑逼供,屈打成招!”

见兵卒要为他上刑,卢铉在惊慌失色下说出这句啼笑皆非的话。

平时这一番话都是别人对他喊的。

他用权势欺凌那些得罪过,或者不满李林甫的人。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盛世从不缺乏刚正之士,那些天真的官吏以为弹劾李林甫,就能让圣人知道李林甫玩弄权术。

但大部分奏折,到不了李隆基面前,被截留在中书省。

不是谁都有机会像杜琎那样,留名史书。

周边的陈论和独孤元等御史见李瑄敢用驴驹拔橛,感到栗栗危惧。

特别是独孤元和张志亮两人,他们的罪责“富贵休妻”和“结交巨富”。

这没有什么可瞒的,能轻易查到。

杨慎矜的背叛,让他们意识到右相亦可能身居于险地,无法过来帮他们。

他们的富贵和权力,都来自于李林甫。

从开元末、到天宝初,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他们也并非没有自知之明,以为那要等到“霍光死去”以后了,没想到危机来得这么快。

“啊……”

李瑄没有回应卢铉的话,只有公堂上的叫声,对其自我回应。

枷锁已经上身,手拉住脚,木头已经被按在双脚之间。

在酷刑前,一名士卒抬起头,看到李瑄冷漠的双眼后,立刻开始实施。

毕竟卢铉平时在御史台不可一世,在罗希奭死后,俨然成为御史台第一“御史”。

其他的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只要不依靠李林甫,他必想方设法挤兑。

去年王维被任命为侍御史,明明不想争权夺利,也被卢铉出言不逊。

最后王维只能以侍御史之身,被迫出使榆林、新秦两郡。

要知道,平时监察地方的都是监察御史,侍御史是纠察京城百官的官职。

当王维回来后,立刻辞职不干。李隆基自然不答应。

王维是当前的文坛领袖,是朝廷的牌面,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于是李隆基给王维一个更清闲的官,兵部的库部司员外郎。

“铛铛铛!”

随着兵卒不断地敲击枷柄,卢铉感受到痛苦,叫得更凄厉。

“卢铉,你招不招供!”

李瑄看卢铉的身体逐渐拉长,从公堂上走下来,向他问道。

“让我招什么?我从未向王忠嗣动刑!”

卢铉不招,他咬着牙纵憎恨地看着李瑄。

好歹也是大才子,竟然用这种卑鄙手段污蔑他。

“还嘴硬!加大力度。”

李瑄向士卒吩咐。

然后转而看向其他御史:“看等会你们的嘴是不是和卢铉一样硬!”

御史们看到卢铉的惨状,更是肝胆俱裂。

卢铉改进武则天发明的驴驹拔橛酷刑,最终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士卒们一次次敲击,明显能看卢铉的腰身不断地拉长。

卢铉的五脏六腑好像都已经出问题,以至于他的口中、鼻子都有鲜血流出。

他想昏过去,但这种情况下,他哪能昏沉啊?

刚有昏迷,就被痛感震醒。

他终于体会到之前被他用刑的官吏的痛苦。

“停……我招供……”

卢铉的意志再坚定,也不能经受驴驹拔橛的不断摧残,在神志都不清晰的情况下,卢铉有气无力地向李瑄求饶。

不知是承认谋害王忠嗣,还是承认冤杀咸阳尉,亦或者以前他犯下的累累罪行。

杨慎矜立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罪状,又将笔放在卢铉手里。

卢铉痛苦不堪,很难签字,但此时此刻,李瑄并没有下刑,他在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不得不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他眼前一片模糊,连内容都无法细看。

“卢铉身为殿中侍御史,知法犯法。使御史台没有法度,使朝廷失去纲纪,令官吏冤死,令百姓悲哀。没有信义,不知廉耻,不尊长者,利欲熏心。卢铉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离间君臣天理不容,贪财好色鱼肉百姓,酷刑杀人十恶不赦,妄用天后朝酷刑,使乾坤翻转,朝野混乱。如此伤天害理,奉圣人之命,用之酷刑施之彼身。”

“将酷刑最大,处死卢铉!”

李瑄接过杨慎矜呈上的罪状,观看一番后,细数卢铉罪状,向士卒下达命令。

说完,他重回公堂之上。

“李瑄,你……你不讲信用……”

卢铉听说李瑄要处死他,猛然间惊醒,他不顾疼痛,对李瑄嘶哑地喊了一声。

他直呼李瑄的名字,看起来癫狂。

“我可没说过放你!难道这样的罪行,你还想活命吗?”

李瑄目光盯着卢铉。

虽然有私怨,但他从未将卢铉这样的小人物放在心上。

这一次,李瑄为天下而杀卢铉这样的御史,以警天下。

“李瑄……你不得好死……”

卢铉的叫骂声,很快就偃旗息鼓。

因为他眼睛也流出血来,他疼得已经叫不出来了。

他腰变得更长。

已经承受到人的极限……

陈论、独孤元等御史汗流浃背,他们别过头,不敢去看昔日同僚的惨状。

他们更担心下一个到来的是自己。

李瑄杀人,简直和他们不遑多让。他们这才想起来,自己这些人加起来,杀的人也不过是李瑄的零头而已。

渐渐地听不到卢铉的喊声。

又听不到卢铉的呻吟声。

最后连喘息声也没了……

“禀大夫,卢御史已经气绝身亡……”

小卒探了一下卢铉的鼻息,向李瑄禀告。

“嗯!人拖下去,刑具留下……”

李瑄挥了挥手。

之身说驴驹拔橛将人拽两半是吓唬人的。这种刑具没有将人拽成两半的强度。

到一定程度,人会活活痛死。

当李瑄说出“刑具留下”这四个四后,御史们面无血色,他们双腿打颤,不能自己。

“陈论,你无端陷害万年尉,伱可知罪?”

李瑄拍了一下桌子,点到侍御史陈论。

“下官知罪……请求大夫对下官从轻发落……”

陈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求饶道。

“下官也知罪……请大夫饶恕……”

其他的御史也纷纷向李瑄求饶,害怕大刑加身。

特别是张志亮、独孤元这样的罪行,只是免职而已。

其他的就算重惩,也不想死在公堂上。

他们以为李瑄敢用驴驹拔橛对付他们。

就这样,所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都签字画押。

李林甫的事情很隐蔽,他们也不清楚。他们只是李林甫的一把刀而已。

许多事情,李林甫根本不用吱声,他们就帮李林甫给摆平了。

还有一个叫李珦的侍御史,他虽然认罪,但他只是认自己的罪。

他罗织罪行,肯定是李林甫指使,李瑄让杨慎矜对李珦严加审讯。

御史台清除的差不多时,李瑄再来到监牢中。

此时,御史台再无人能阻碍李瑄!

即便还有一些是李林甫的人,但那些小官都不足道,只要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肃清,李林甫就会在御史台失去权势。

那边外放的监察御史,不过是无根之萍罢了。

“王将军,太子已经承认派奴仆到太原,你过目一下吧……”

李瑄将李亨签字画押的状纸交给王忠嗣。

疑惑的王忠嗣,伸手接过这份状纸。

他看到李亨派人是为他送梨花春酒,有些不信。

但太子都这么说了,他又能怎么样呢?

按照律法,只是这样不为罪责。

但圣人的猜忌还在。

圣人不可能只是想象梨花美酒,然案子可以结束。

至于对太子、对王忠嗣的处罚,全靠李隆基决断。

“李将军,我签字!”

王忠嗣迟疑一翻后,承认他从未做过的事情。

他能用反间计,离间草原,灭掉突厥汗国,自然是一個聪明的人。

知道李瑄想要大事化小。

一直拖下去,将牵连子女。

“王将军会安全的!”

李瑄说安慰王忠嗣后,带着佐吏离开。

不论是接触王忠嗣,还是接触太子。李瑄皆是带着杨慎矜等佐吏。

未与他们单独见面,这样能避免李隆基心中的疑虑。

“大夫,听说右相昏倒在兴庆殿上,被人紧急送回府上,圣人还派御医为其诊治。”

李瑄出监牢后,杨慎矜将自己得到的消息告诉李瑄。

“只有这样右相才能下得了台,能博取圣人的同情。圣人宠信李林甫,他是有智慧的。但李林甫先后失去刑部、吏部、大理寺、御史台的权势,他的爪牙和党羽,不断地被绳之以法,他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看吧!过不了多久了。”

李瑄微微点头,向杨慎矜说道。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是李林甫威慑天下地方官吏,铲除异己的武器。

没有三司,李林甫在地方和朝堂上,威势会迅速地削减,政令不会再如之前一样有效。

而吏部,作为选拔、考核官吏的部门,失去这些,李林甫无法培植大量党羽。

李瑄还听说李隆基剥夺了李林甫推荐采访使的权力。

这使李林甫堂堂右相,比开元年间任何一个中书令权势都小。

纵使这一次李隆基不惩处李林甫,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情况不复存在。

李瑄又吩咐杨慎矜,将审讯的结果告知刑部和大理寺。

他前往兴庆宫……

翌日,早朝。

李林甫这厮竟然还能早朝,美名曰带病上朝。

李林甫知道在这关键时刻,他不能逃避。

哪怕是圣人要处置他,他也要在朝堂上虚心接受。

李林甫经过一夜的考量,做好东山再起的准备。

在这最为困难的时刻,李林甫倒是平静了。

朝会一开始,李瑄就将王忠嗣案的经过,上奏李隆基。

一直无法处理的案子,被李瑄短时间内告破。

昨日,李隆基收到李亨的奏折。

李亨在平日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孝顺。

从奏折上,看到李亨声泪俱下的忏悔,认为自己应该先将梨花美酒交给圣人,再由圣人派人送给王忠嗣,以避免边将与太子密谋的嫌疑。

李亨表明自己一直将“子之孝”“臣之忠”当成座右铭,他兢兢业业,不敢行不轨之事。

再加上李瑄的阐述,李隆基相信李亨没有谋逆之心。

但不敢再重用王忠嗣。

因为李亨和王忠嗣关系好到私下千里送酒,这让他很不安心。

“太子久居深宫,不会有异心。然私自送边将美酒,有违法度,免去太子俸禄一年,以示惩戒。”

“令太原令尽快告破太子奴仆被谋杀一事!”

“王忠嗣私自收太子美酒,有钻营之嫌,不复原职,派为永嘉郡太守,爵位复原。”

李隆基将王忠嗣贬得远远的。

永嘉郡(今温州)在江南,虽然是富庶之地,但王忠嗣已经不再可能接触军队。

海贼被剿灭后,那里只有少量郡兵,纯粹是一个纳税之郡。

“陛下英明!”

诸文武大臣齐声向李隆基拜道。

太子没有被废,让一些大臣松一口气。

而一代名将王忠嗣被贬鱼米之乡,令人唏嘘不已。

自王忠嗣代守边郡以来,大大小小战斗,从无败绩。

他的父亲王海滨在武街之战为国捐躯,九岁时被李隆基召入皇宫。又在壮年时被贬。

他以悲剧开始,似乎又以悲剧结束!

如果不出意外,王忠嗣将来会在江南一代的诸郡辗转。

永嘉郡之后还有缙云郡、余姚郡、余杭郡等等。

当然,王忠嗣也会有翻身的机会。

那就是,太子继位!

李亨继位后,只要不是傻子,就会重新启用王忠嗣,获得王忠嗣的效忠,稳定局势!

文武大臣都不禁在想,完全取代王忠嗣,充满锐气,且所向无敌的李瑄,不知会如何做。

李瑄面对李隆基的宣读,无能为力。

他在进入长安的那一刻,就知道与太子情同兄弟的王忠嗣,最好的结局,就是被贬为太守。

事情的比历史上的石堡城事件严重,但结局比历史上要好。

永嘉郡比汉中郡要舒服得多。

昨天下午,李瑄入兴庆宫提前向李隆基交待,他暗示过李隆基,王忠嗣功绩巨大,从未败绩,杀死王忠嗣令边关将士寒心,不敢效死命。

也提醒现在朔方军、河东军骑兵要与吐蕃大战,王忠嗣死一定会对河朔骑兵有影响。

李隆基本就因蒿箭射蒿之论,淡化对王忠嗣的杀心,经李瑄一提,便准备让王忠嗣以后在远离长安和边塞到江南富贵。

心中最苦涩的,当属李林甫。

他费尽心机,想要一石二鸟,将太子废掉,阻碍王忠嗣入相。

现王忠嗣被贬,勉强达成他的目标,但太子还是好好的。

太子不除,他一日不能安宁。

最关键的是,李林甫自己麻烦缠身,他知道卢铉已死,御史尽招供。

圣人会怎么处理他呢?

他很可能一败涂地,李瑄,简直是他的克星。

接下来,李瑄又向李隆基上奏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的罪行,并将罪状呈上。

李隆基看完后下令将张志亮和独孤元免除官职,终生不用,家产全部抄没。

将郑和裳、卢祜、陈论下罪入狱,由刑部量刑。

在李珦没有审讯完毕的情况下,李隆基下令将李珦以“诬告罪”发配至剑南。

代表他想结束这件案子。

李瑄也没有多说,有意料这种结果。

“右相推荐奸佞,使国家蒙羞,百姓得祸。朕觉右相身兼繁重,才有如此疏忽,免去右相含嘉仓出纳使、关内盐池使、广运潭转运使、铸钱使、闲厩使、曲江宫苑使、长春宫使、关中和籴使、和市和籴使……并罚俸一年,以示惩戒。”

李隆基一口气免去李林甫二十个使职。

本来李林甫的使职已经被李瑄搞点一波,现只剩下不到十个使职。

特别是失去铸钱使、闲厩使、广运潭转运使这样关键使职,使他的权威再次到达新低。

当初李林甫任礼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时候,也没有这么惨过。

“臣谢陛下宽恕,臣心服口服,今后必恪尽职守为国家和圣人效力。”

李林甫出班行礼谢恩。

万幸的是,首席宰相之位保住。

然他的权势一降再降,他甚至有放弃弄权专断的心思。

自华山金矿事件后,一次又一次,每次他都输得彻底。

若非他拜相十年的功绩,早就跟韦坚一样,到岭南去养老了。

但此时已经是不归路,不弄死太子,他将来必家破人亡。

当初,李亨刚为太子的时候,曾向他示好过,暗示李林甫国家栋梁,以后要向李林甫学习。

但李林甫怎么会相信李亨的鬼话,杀母之仇能是那么容易忘掉的吗?

现在多次算计李亨没成功,两人矛盾不可化解。

就算不弄权,他也要去寻找机会,找太子麻烦,不过这次不会主动。

李林甫现在陷入一种偏执,他认为太子犯下这么多次错误,被废只差一个契机。

“李将军务实强干,有卓越才能,处事与乃父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日前,李将军在晋昌得名剑章武,曾为季汉名相诸葛亮佩剑。诸葛亮治国,如镜一样明亮,如水一样平正,百姓畏而服之,敬而爱之。”

“李将军有诸葛亮一样的品性,故将章武剑赐予李将军,朝后令常侍送至宋国公府。”

李隆基为奖赏李瑄破王忠嗣案,将诸葛亮剑赐予李瑄。

“谢陛下!臣得宝剑,当如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瑄听到李隆基的话后,出班拜谢。

看着庄严的大殿上李瑄拜谢的英武身形。

李林甫痛心,裴宽有些失望。

文武大臣肃然。

这一次,他们明显能看到一种不可逆转的威势在李林甫身上流失。

这威势不是流入左相裴宽,而是这名未及冠的少年英雄身上。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文武大臣们竟然在李瑄身上感受到一种势。

入相之势!

一名敏锐的朝堂官吏,在皇帝任命宰相前,都能猜出宰相的候选人。

不论什么原因,这些候选人身上会有一种入相之势。

若论功绩,文采斐然的李瑄早就有这种势。

但王公大臣因年龄原因,不认为李瑄符合。

现在却有这种感受,代表李瑄的功绩、行径、品德、才干,已经将年龄劣势抹平。

拜为宰相,也只有这些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王爷,堂上见 风烟传 半拍丑女 重生之我的男友是太监 妖有仙妻 有妻足焉 洛国赋 特战天神 三国之我是曹昂 碎月如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