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就可以像橡皮泥一样任意捏造,圆的方的长的扁的线条空心都可以。
另一边方面,就在于石墨烯材料的电流载荷能力了。
超导材料与超导材料之间亦是有区别的。
电流载荷能力越强,能提供的磁场和各种性能就越强。
而在这方面,石墨烯拥有着巨大的潜力。
这种极品材料,限制它应用的唯一原因就是工业化生产实在太困难了。
目前来说,还找不到一种能大量、稳定产出高质量石墨烯的方法。
不过对于现在来说,徐川要的并不是石墨烯材料的超导能力,他只需要石墨烯优异的物理性能来辅助提升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的韧性。
至于目前石墨烯无法大批量生产的问题,那并不是他需要头疼的问题。
如果是应用在超导材料上,小批量的制造也足够了。
如何削减成本、如何产品化、如何从中牟利,那都是工业界和商业界需要去考虑的,和他这个学者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
相对比张平祥院士所说的的掺杂氧化锆原子来说,徐川更看好通过石墨烯材料作为晶须(纤维)增韧材料来弥补高温铜碳银复合材料的韧性。
因为对于一种超导材料来说,如果材料间晶构破裂,是会导致超导能隙出现缺口的,而超导能隙出现缺口,则会导致各方面的超导性能都急剧降低。
但晶须(纤维)增韧技术的核心其实要归根于材料的化学键上面去。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金属材料都很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其原因是金属键没有方向性。
而在陶瓷这类材料中,原子间的结合键为共价键和离子键,共价键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在这种情况下,离子键的同号离子接近时斥力很大,所以主要由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组成的陶瓷,滑移系很少,一般在产生滑移以前就发生断裂。(高中知识,别再说看不懂了!)
这就是室温下陶瓷材料脆性的根本原因,而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的性质和陶瓷材料很类似。
但晶须(纤维)增韧技术能很好弥补这一点,当晶须或纤维在拔出和断裂时,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有利于阻止裂纹的扩展,提高材料断裂韧性。
简单的来理解,就是当你要掰断一根快子的时候,在快子上有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能吸收来自你手臂的力量,从而保持内部快子的形状。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