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其实并不全是为了让大和国开辟疆土,主要是这个仁德天皇实在是太坑了。仁德天皇登基以来,开始干得不错,带领大和人进行垦殖土地,发展农业。可是随着仁德天皇的年龄增大,他就开始大规模修建自己的皇陵。这个巨大的皇陵修建了三十多年,几乎把大和国数百年积攒的家底都投入进入了。可惜仍不能让仁德天皇满意,他非要修建一座举世无比的皇陵。秦始皇修建了规模庞大的皇陵,这是因为秦国国力强盛,人口众多。(拥有无数战俘奴隶使用)。可是大和国无论后世他们的子孙如何为他们吹捧,但是却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时候的大和国,面积只有两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五十余万,甚至不及后世大坂一个区。就这点可怜的实力,他非要建造与国力并不匹配的皇陵,对于大和国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况且大和国几十年并没有打过仗,根本就没有通过以战养战,获得输血。
太宰感觉不能让仁德天皇闲着,一旦让仁德天皇闲着,他整天的奇思妙想,就会把大和国给坑苦了。仁德天皇整日琢磨着向他的皇陵里捣鼓东西,今天一件金器,明天就烧一批陶马,后来再烧一批陶帆船,甚至大量制作精美的陶女俑和陶武士,要不然就是各种珍贵的首饰和珠宝。
在太宰的心中,与其让仁德天皇天天琢磨着向皇陵里增加东西,不如找一个事情吸引他的目光和注意力。而此时的狗奴国正是这么一个合适的角色。如果顺利,就让大和国在狗奴国身上咬上一块肉,损人肥已。
太宰开始上窜下跳,与大和国各贵胄商谈吞并狗奴国的事情,不得不说,大和国太宰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忽悠家,在太宰的忽悠下,大和国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疯狂的备战之中。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太宰不仅超额完成了任务,组织了一支由三万四千余人组成的军队。至于这支军队的成色,可以自行脑补,反正和狗奴国的那支十万大军相比,只弱不强。
大和国的常备军也就一千多人,突然扩充了三十多倍的军队,武器装备就非常匮乏。不过聪明的仁德天皇脑洞大开总能想别人不能想的事情,原本他修建皇陵的时候,往陪葬坑里扔了无数兵刃和甲胄,现在仁德皇天皇一声令下,刚刚被埋进去的兵刃就被挖了出来。可是区区几千件兵刃仍无法满足大和国的三万四千余军队的巨大的缺口。
仁德天皇不仅对自己恨,对其他人更狠。仁德脑洞再次大开,挖自己的皇陵弄出四五千件兵刃,那么他爹的皇陵中应该也有兵刃。二话没有,挖,于是大和国第十五代天皇应神天皇的皇陵被他这个不肖子挖开了,得了近千件兵刃和甲胄。仁德天皇不满意,没有办法,他爹都死了快六十年,那些兵刃都腐朽得无法使用了,只得到一些戈矛枪头或甲胄叶片。仁德天皇一口气把第十四代仲哀天皇、第十三代成务天皇、第十二代景行天皇等七位天皇皇陵给挖了。总共得到上万件兵刃和甲胄。
其他甲胄和兵刃,实在没有办法就用菜刀和竹枪代替,总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仁德天皇总算把他三万四千军队都武装了起来,至少人人可以得到一件兵器。兵刃的问题就这样被仁德天皇给粗暴的解决了。而此时大和国的史官快哭了,他们不知道这段历史应该怎么记录。
反正篡改历史是日本人的传统,他们子孙应该可以给他们仁德天皇粉饰一新的。
战场原本都是男人的事情,现在大和国却没有那么男子。三万四千军队需要十几万百姓帮助运输物资,可是大和国却没有那么民夫,只要让女人上。运输物资的队伍中,有很多女人,很多衣衫非常艳丽的女人。
为了支持这次大和国的扩张之战,整个大和国都动员了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出力,就连很多贵胄也把他们的妻妾赶出来帮助运输物资。
在后世的影视作品中,日本美女是世界男性最向往的。然而在大和国,女子和货物并没有什么两样,现在这些大和美女被赶上了战场,她们不仅要帮助大和军队运输物资,事实上大和国并没有足够多的物资需要运输,可是偏偏仁德天皇动员十数万大和女人上战场。
大和勇士如果吃不饱肚子就无法打胜仗了,这是大和国扩张的第一战,许胜不许败,仁德天皇自然不想让他的军士饿着肚子上战场,可是穷搜整个大和国,能搜到了粮食连三分之一都无法满足,那么这些大和美女的作用就突显了出来。
作用可以自行脑补。
夜里那些大和美女可以慰安大和勇士,白天她们就可以以自己的身体让大和勇士果腹。
大和国和出云国联军将近四万人马浩浩荡荡向狗奴国南部进发,他们将分批乘船上战船三千余艘由海路进攻狗奴国。
然而,无巧不巧由海路迂回进攻狗奴国南部的魏国舰队与大和国这支舰队在丰后水道相遇
大和国倾全国之力组织了三万四千军队,对于这支军队的军权,仁德天皇并没有放权给太宰,而是命皇太子去来别尊挂帅出征。去来别尊不是别人,正是大和国第十七任履中天皇。要说去来别尊命运也是非常坎坷的,他是公元三三六年生人,碰到一个长寿的父亲,只好当了非常苦逼的六十四年皇太子。去来别尊好不容易熬到了仁德死亡,偏偏他又遇到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弟弟,去来别尊还没有登上皇位,就被其弟吉仲派兵困在宫中。
足可见去来别尊能力也不怎么样。此时大和国和出云国联军的舰队进入了丰后水道,望着汹涌澎拜的海面,去来别尊道:“太宰阁下,你确定狗奴国精锐军队皆在其北部境内吗?”
太宰道:“皇太子殿下请放心,根据我们的情报,狗奴国王熊袭被俘虏之后,其留在国中的迈信石亲王和石日歹命亲王,为了争夺狗奴国的王位打得头破血流,狗奴国绝大部分残余军队皆集中在丰都(既今福冈县行桥市)。”
去来别尊的眼睛眯了一下:“这怎么可能?难道迈信石亲王和石日歹命亲王都是蠢货吗?如今狗奴国分崩离析在既,他们还争这个王位有意义吗?”
太宰道:“谁说不是呢?想那熊袭也是一代熊主,却生出了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不过迈信石亲王和石日歹命亲王都非常克制,并没有把战火引向整个狗奴国,而是仅仅在丰都城范围内。一旦两位皇子决出胜负,他们才会集中力量,抵抗邢马台国的入侵!”
去来别尊的笑了笑道:“很好,很好,真是天佑大和,只要我们能得到狗奴国的领地和子民,大和国的国事就会顺利许多了,而我们大和民族,终于可以跨出这个让人烦恼的小岛了,这可是历代天皇的心愿。”
此时的大和民族,事实上和华夏民族一样,都是从一个非常小的部落,慢慢发展起来的。任何一个大国,都会有对外扩张的历史。中国在三皇五帝的华夏部落时期,仅仅有今天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山西、陕西东部、河南南部的一小块地方,能发展到今天的疆域,不侵略扩张是不可能的。当然,被侵略(或者文明点叫民族问题)也是手段之一。大和民族其实也是一样的。大和民族最初只是发源于难波平原(今日本大坂)的小部落,大和民族崛起的第一步,就是九州岛上的两大霸主邢马台国和狗奴国双方互殴了二三百年,结果双方耗尽了彼此的元气,最终被一海之隔的大和国白捡了一个便宜。
太宰一鞠躬:“我想我们不止能够得到狗奴国,如果事情发展顺利的话,我们或许还有意外的收获。听来自魏国的商人说,魏国已经成为了天朝的新霸主,而这个魏国并不满足称霸天朝大陆,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魏国对南洋的扩张,已经引起了另外一个霸主笈多帝国的忌惮,我们大和国立足于魏国与笈多帝国之间,我想,在这两个巨人的面前,我们能很容易找到合适的生存之道,让我们也能成长为一个巨人。”
去来别尊并没有说什么,太宰给他勾勒的画卷非常美好,只是去来别尊并不知道,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世界就会有多大。一个小小部落的太宰,心中格局实在有限。去来别尊并不知道,此时无论是大魏帝国还是笈多帝国,都不会拿正眼去看所谓的大和国。大象打架,最先遭殃的肯定是蚂蚁,只要不慎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任何大和天皇都想着向四周扩张,有理想是好事,只要有理想相匹配的实力,那么才有可能真正成功。大和国不缺乏理想家和空想家,他们都想跳出大和国这个孤岛,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巨人。更加可悲的是,偏偏大和有了华夏这么一个邻居,一旦大和国产生扩张的想法时,华夏伸出一根手指头,大和只能乖乖趴下来。历史上日本对朝鲜半岛数次侵略,无一例外都被华夏揍得找不到北。哪怕明朝万历年间,明朝吏治腐败,财政空虚,然而就是在那种情况下,仍可以把大和扫大海里喂鱼。
某些大v和公知一直在鼓吹所谓的中日友好,事实上这只是自欺欺人一厢情愿的做法,抛开日本侵华战争,日本对中国加强的伤害这一因素不谈,只要仔细看看历史,就会发现中日之间,从来没有友好,有的只有战争和中场休息。
蔚蓝的大海上,成群的海鸥在帆影间穿搜着。突然大海的尽头,出现了点点帆影,太宰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这里怎么可能有魏国商船?”
“你确定会是魏国商船?”
“皇太子殿下,对面的帆船是魏国商船,没错,确实是魏国商船。只有魏国才可以制造出来如此庞大的商船。”太宰兴奋的道:“这下好了,我们大和国终于可以有实力一举拿下狗奴国了。魏国商船载重量非常大,他们一船运载的粮食,足够我们一万人吃上三年(每人一石粮食吃一年)。”
魏国商船可不是容易对付的角色,一般而言,魏国商船很少单独出动,通常都是三五艘或数十艘结伴而行。虽然只是商船,在这个时代商船和战舰的区别非常不明显,魏国的商船几乎都装备上了八牛弩、弩炮或猛火油柜,这样的商船,甚至比一些传统海洋大国的战舰更加凶悍。平时大和国根本不敢招惹魏国商船。哪怕魏国的捕奴船经常出现在近海,他们也只是看看而已。
不过,此时大和国和出云国足足有近四万军队,三千余艘舰只,这样强大的实力,绝对可以把魏国商船吞下来。
魏国的海军主力皆在南洋和印度洋地区部署,哪怕是为了支持瀛洲军东渡,魏国海军也仅仅派出了一支分舰舰队。这支分舰舰队由六舰飞鱼级战舰十二艘先登级战舰组成。十八艘主力战舰,并不承担作战任务,要知道此时大和国和邢马台国都没有正规水师部队。这十八艘主力战舰,充当是打海盗的角色。不过魏国商人和军队良好配合,有军队帮助商人打下地盘,有商人出面谋取利益,已经形成了传统。所以为了支持这次出兵,魏国华夏商盟特意抽调了近二百艘大型海洋运输船帮助瀛洲军运输物资。
瀛洲军对狗奴国并没有采取痛打落水狗的策略,而是消灭了狗奴国主力十万大军之后,开始息兵止戈。不过随着魏国商人发现狗奴国南部地区拥有大量的原始森林,里面有着取之不尽的木材资源,这不为了获得狗奴国南部的木材资源,魏国瀛洲军副将姜协率领瀛洲军第一三二团开赴狗奴国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