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魏霸主 > 第980章西域是一块宝地

第980章西域是一块宝地(1 / 1)

“得不偿失!”冉明闻言哈哈大笑。指着众臣道:“诸位也都是如此认为吗?”

看着众臣不发话,其实也是默认了王简的这个说法。

冉明叹了口气道:“丝绸之路蕴藏的财富,诸位爱卿想必都清楚吧?这里朕就不多作介绍,光丝绸财富这一点,西域必然掌握在朕手中。”

接着,冉明又让人拿出另外一个地区,这个地区比当初那副大地图更为笼统,不过却标注了其他东西。

冉明道:“西域三十六国(基本占据了整个新疆)如果从耕种的角度考虑,确实不如中原富饶,亩产量确实比中原地区略低,但是能适合耕种的地方太多了,而且足够大。根据细作的侦察,光西域适合耕种的地方,足足有四百万倾。”

“什么?”

“四百万倾?”

“嘶!”这是深吸冷气的声音。听到这个数字,这里大臣都惊呼出声。

要知道这个数字其实还是冉明保留的数字,在后世经过长期滥砍滥伐,水土流失和大规模荒漠化,整个新疆仍拥有五千九百一十二万亩耕地,而在这个时代草原还非常多,而且湿地更多,塔里木河和罗布泊还没有干枯,如果无节制的开荒,耕地很可能达到六千多万倾。

这个时代的倾可不是后世的公倾,而是每倾一百亩地。

一个县能有万倾良田,差不多都是上县了。事实上魏国一千九百余县,将近三分之一耕地面积在四千倾地以下,哪怕是综合平均下来,一个县也仅仅拥有八千倾耕地。这四百万倾耕地,就是五百个县的耕地总面积。没有价值的土地自然不会去抢占,可是五百个县的耕地面积,哪怕是再迂腐的大臣,也不敢轻易放弃。要知道这四百万倾土地耕种下来,哪怕都是三年耕种一次下亩,每亩地只有一石的产量,这个数字也可以达到亿石,即使收取十五税一,八百多万石粮食,在西域的军队完全可以自足,甚至可以大规模支援内地。

在这个时候,众臣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

冉明接着道:“其实西域最宝贵的东西并不是耕地,西域的汉人非常少,会耕种的人更少,所以西域诸国诸族几乎都是以放牧为生。西域最宝贵的资源是金、铜、铁和煤炭。这些矿山的储量,甚至比我们整个魏国的共和还要多,特别是在北庭境地,有一座山火烧山,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庞大无比的煤堆,由于煤炭经过阳光暴晒,产生了自燃,所以才被人称为火烧山。光北庭的煤炭开发出来,足足整个魏国烧一千年。(我们单位拿下来的煤矿,四十亿吨储存量,过半都是易开采的地表煤炭,直接用挖掘机就可以装车发运。)

以后世新疆的资源储存量数据,新疆的煤炭资源占了整个中国煤炭资源的百分之四十,煤炭的预测储量182万亿吨,大多数煤田的煤层多、厚度大,煤质优良,而且埋藏浅易开采,还有各种伴生矿物可综合运用,至于铜矿约为五千多万吨。

至于现在魏国还没有技术开发的石油资源,这个价值更大。中国光被俄国侵略的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仅储存资源的价值,就多达中国十四亿人口挥霍三百年。然而,现在我们只能拿真金白银去买了,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这是一块天赐的宝地,如果我们此时不为子孙后代拿下来,这是要遭天谴的!”冉明语重心长的道:“朕计划安西组建,在沙州进行为期一年的气候适应性训练,待安西军可以适应了西域气候,大军就缓缓推进,朕不要任何一个国家臣服,朕要的是土地,资源。任何敌视大魏的国家,就地消灭,任何人敢反对,朕也不要把他们全部杀光,就让他们在西域各地开矿山,在西域设立庭州刺史部,治北庭(今吉木萨尔县)。下辖高昌郡、哈密郡、昌吉郡、和田郡、伊利郡、河曲郡(今巴音郭愣州,汉朝在此地设立河曲城(孔雀河河曲,今库尔勒市),姑墨郡(今阿克苏)。”

王简道:“臣会命吏部筛选能臣干吏组建庭州刺史部,以及各郡县属官。”

冉明道:“庭州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安西军向继续西征,在夷播海(今巴尔喀什湖)楚河设立楚州刺史部,治所碎叶城。这个碎叶城,将来将以长安城为蓝本,原比例仿造一座城池,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同时作为安西军驻地。”

原本历史上碎叶城失陷,除了唐朝内乱的因素,主要还是唐朝实力削弱,国力匮乏,实在没有力量支援安西军了。在这个时候,冉明却从来不会担心这个问题。因为魏国的蒸汽机已经制造出来了,只是目前还没有达到冉明的要求,效率太低,而且体型太过庞大,没有太多实用价值。不过这却让冉明看到了曙光。

在安西军开始训练的日子,冉明就会组织修建铁路,从丝绸之路上修建一条双向铁路、高速公路。因为随着魏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魏国已经完成了国内的统一,军队需要量大减,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了,一旦大规模产能过剩,将会出现经济危机,大量工厂会倒闭,大量工人会失业,魏国财政收入也会大规模减少,这样会对问题造成致命性的影响。

而魏国因为大规模从南洋抢劫金银,这让魏国也出现了钱贱物贵的现象,这也就是所谓的通货膨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冉明只有通过大规模国家工程,以内需要拉动市场经济发展。这其实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将要出现的经济危机,不过通过战争可以完全抵消这种危机。

魏国将会展开西征和南征,进一步扩大版图。其实中国古代所说的好战必亡,其实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在古代国家打仗,都是老百姓出钱又力又卖命,结果好处他们半点都落不到。特别是秦朝,老秦人咬着牙齿支持国家发动统一战争,但是统一后,老秦人并没有因为国家统一获得好处,特别是秦二世在关中横征暴敛,把老秦人对秦国的好感耗费一空,这样老秦人对国家失去了认同感,也是为何刘邦可以轻易入关的真正原因。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拥有民心,只要把好处分润给全部百姓,这样以来,百姓对国家的认同感就会很强。事实上后世天朝不缺乏卖国贼,庞大的天朝几乎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捅成了筛子,毫无秘密可言。然而,就是因为官僚主义让百姓失去了上升的渠道,享受不到任何国家福利,不满之情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冉明是一个非常清楚这些事情的人,为了达到他的目标,他绝对不会妇人之仁,同样也不会外圣内王。国家战争,农民的粮食卖得更好,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商人因为军队消耗,基础建设,可以产生更多的利润,文人因为国家战争,大规模吞并土地,从而获得更快更好的上升渠道,自然而然的,军人可以因为战功,从而升官发财。

合理科学的制度,良性的发展模式,这让可以让魏国不间断持续发展。要说地理优势,其实中国和后世美国一样,拥有着最好的地理优势,在亚洲东部,中国除了北方的游牧民族,根本找不到同量级别的敌人,完全可以以辗压的方式,四处扩展。俄国被世界称为战斗的民族,从一个区区小公国,成长为一个世界上第一大国,依靠的就是这种不断的战争。

好战必亡,事实上俄国并没有亡,亡的不过是苏共,苏共那种官僚主义根本就是落后僵化的产物,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冉明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对于内部冉明也常抓不懈怠。贪腐是第一重视对象,只要发现,必会严惩。只要百姓举报官员,就立即立案调查,包庇和犯官同罪,至于降职处份,换个马甲才上位,冉明才不会做这种脱了裤子放屁的蠢事,真以为百姓都是傻子的人,那他才是真正的傻子。随着这个宴会,确定了魏国的发展方向,整个魏国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奋斗了。

总参谋部开始计划组建安西军的工作,同时开始调集各种资源,侦察西域情报,制定作战计划。

而吏部也开始准备话庭州和楚州的官员工作,而户部则开始对西征和南征计划,核定兵部的财政拨款,总参谋部计划中的各种物资,又开始向国内各大工厂下订单。魏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快速的运转着,在这个时候,魏国又一件盛要正式开始了。

随着魏国版图的持续扩展,文官方面出现了大的空额,特别是巴蜀和东晋,那些官员只要起义的,只要没有太多的劣迹,基本上都是留任的。没有办法,魏国根本没有那么多出色的干吏。

要说当官其实不难,可是要当一个称职的官员却非常难,能当一个青史留名的好官,这更是难上加难。事实上儒家经典和实务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儒经再熟的才子,也未必会算帐,也未必会熟悉税收,和刑名,一个外行要想领导内行是非常困难的,外行能领导好内行那才是怪事。文章做得再好,基本并没有什么用处,关键是实干。

对于这次魏国全国科举考试,冉明亲自制定了考题范围,综合起来其实也就六大方面,既经史、农垦,匠造、贸易,财务,庶务。这六大块不要说熟悉,哪怕略懂一点,就可以当一个明白官。至于想当好官,当然必然精通这六大块的知识。

特别是司法方面,冉明准备把司法从各级主官的权力中剥离出来,专门设立法院,负责处理各级民事和刑事纠纷。将来基层三巨头就后世的公检法。

对于魏国第一次全国科举考试,冉明无疑是最慎重的。当然为了增加王猛的政治声望,冉明特别命王猛为这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不过这个时候和明宋并不一样,没有什么座师之说。

“臣,何德何能!”王猛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惶恐,王猛道:“陛下,这次科举主考官怎么也要仕林领袖或名扬天下的大儒担任主考官,臣……再说也没有经验啊!”

冉明道:“其实主考官不难,只需要做到两点既可。”

“请陛下示下!”王猛忐忑的道。

“既公平,公正!”冉明道:“公平公正说出来容易,可是要做到恐怕非常难,为了可以在这次科举考试中获得头彩,那些人都非常不安份,魏国有资格成为主考官只要能排得上号的,几乎都收钱收得手软。”

王猛这下倒没有反驳,在冉明心腹嫡系中最有机会成为主考官的就是李贤了,王猛自己也知道论实务干才,李贤三个也赶不上自己。可是要说写诗词歌赋或写文章,李贤一个可以顶十个王猛。但是偏偏冉明命自己成为主考官。

冉明当然清楚王猛不像出身陇右李氏的李贤,李贤牵扯到了太多,哪怕他想公正公平,因为家中叔伯长辈硬压下来,他不从就是不孝,从了就是不忠。此时李贤真正体味到了什么叫忠孝难两全。

改革这件事情要循环渐进,急功冒进,那就是新朝王莽隋朝杨广了。事实上后世很多人看了历史,都在猜测王莽和杨广会不会是穿越人士。不论这个观点是不是正确的,至少王莽和杨广二人都是天纵奇才。

但是二人已经失败了,冉明不想重蹈覆辙。冉明一直非常清楚自己对未来的定位,这就是将魏国打造成一个工商业为主的国家,利用工商业庞大的利益趋使士族豪门改变兼并土地的习惯。在后世人们提出中国,总会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这个说法中,地大物博是站不住脚的,全球各种资源中也仅稀土这一项算是占据了绝对的垄断资源。其他都是自我粉饰。冉明现在就是利用魏国开始领先世界的科技力量和庞大的人力资源,为后世子孙,尽可能的获得可利用的资源。

作为一个后世大佬,更是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的掌门人,冉明在后世其实也涉足资源矿业,只是由于没有后台背景,能拿下的资源份额太小,而且都是别人吃剩下的。为了获得资源,获得财富,冉明对世界各地的资源分布和矿脉都有一定的资料积累。虽然冉明不是采矿方面的专家,但是大致方向还是知道的。

要建立这么一个工商业强国,光依靠儒家固有的理念,显然是不够的。纳百家进入朝廷,其实也是制造一群儒家敌人,迫使儒家不断的进步。但是在这个时代,儒家还是占据着绝对的文化传承。

所以在第一届科举考试中,经史方面的知识仍占据主要地位,科举考试采取百分制,经史文章就占了一半,像农垦、匠造、贸易、财务、庶务则各占十分。不过,这六个方面其实都包括非常广泛的东西,经史文章自然不用说了,儒家经典要靠,历代史料也要考,当然这并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和变通。

就连《墨经》也会多少考上几题,至于农垦,和匠造,则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了,农垦在冉明的定义中,农垦自然包括农事和垦荒,其实就是官府,也是传统的官府职能,像督导百姓勤于农事,兴修水利,百姓的婚丧嫁娶,维护治安、教化百姓等等。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是基层吏员最擅长的东西,往往大多数郡官主官都不懂这些知识。

光读四书五经读傻了的士子,当上了官也管理不好地方,基层吏员欺上瞒下,主官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样的士子充任官员,只会有两个下场,要么与贪腐吏员同流合污,要么当一个被架空的糊涂官。

这个科举当然不是让每一个考生都像基层干吏一样样样精通,而是至少要知道一个大概,五谷不分,四时不明,光会圣义立言立德立声的道理,这其实是管理不了国家的。当然除了农垦,像匠造,匠造就是了解生产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千万不要脑袋一热,为了维护农事,把各地的工坊强制性关停,地方官员在必要的时候要组织百姓青壮人力资源,支持各地的工厂,其一可繁荣经济,其二是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匠造管理和儒家的理念是有着严重的冲突的,其实法家最擅长这一领域。

秦朝以法治国,所以秦朝的生产能力非常强大,庞大的军械生产能力和各种工具,这让秦朝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挖掘。虽然汉武帝在独尊儒术的时候,真正的用意是外儒内法,以儒家的仁慈外衣包装法家的霸道。法家虽然霸道,但是却是治国最有效的方法,诋毁攻击法家的人,其实都是居心不良。如果真正可以做到以法治国,根本就没有官僚主义的生存土壤,更不会贪污腐败横行。

最新小说: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天空中一朵云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我在大唐是传奇 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