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参见陛下!”
无论真情还是假意,大臣们的礼仪挑不出毛病,每日早朝的第一个动作,必然是对皇帝恭敬行礼。
这叫做朝仪,代表着一种尊重。即便心里不尊重,但是表面功夫要做好。
自古至今皆如此。
朝仪之后,分列两班,文臣居左而立,武将以右而立,然后根据各自的官品地位,找到自己应该站立的位置。
至此,早朝正式开始。
以前早朝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皇帝第一个开口,惯例是询问一句,诸位爱卿有本奏否?
帝王第一个开口,这似乎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今天的情况同样如此,只不过皇帝说的话有些不一样。
没有询问有本奏否!
而是直接看向张九龄,淡淡道:“刚才张爱卿在大殿门前发出质疑,想要知道郭子仪是个什么样的人,这话朕没有听错吧?”
张九龄走出朝班,拱手行礼道:“回禀陛下,老臣正是如此询问。”
皇帝点了点头,又道:“你问他是否大奸似忠,又或者天生磊落,对不对?”
张九龄毫不迟疑,再次道:“回禀陛下,正是如此。”
说着抬头看向皇帝,脸色显得极为肃然,郑重道:“臣在朝堂为官多年,毕生兢兢业业操持,陛下当知臣的秉性,也知臣这辈子最担心的是什么……”
“臣这一辈子,最担心的就是藩镇祸国,拥兵自重之人,自古以来谋反者比比皆是,一旦起兵,必然肆虐,苦的是天下百姓,害的也是天下百姓。”
“以前大唐有九大藩镇,外加一个岭南经略使,这已经如同十个毒疮,时刻在损害着家国……”
“然则老臣年年苦劝,陛下总是听之任之,以至于藩镇势力越来越壮大,渐渐有不尊皇权迹象。”
“无奈之下,老臣只能奋起余力,努力维持朝堂尊严,尽力聚集众臣之力,勉强与藩镇抗衡,震慑其不敢异动。”
“人力有时而穷,老臣等人已经疲累无比,幸喜一番付出有所收获,暂时尚能让藩镇有所收敛……”
“究其原因,唯只一个,那就是朝堂凝聚所有力量,恰好可以和地方藩镇力量持平。再加上占据大义,所以能威慑藩镇们不敢乱来。”
“但是臣现在很担忧,这份力量持平即将打破了。”
张九龄说到这里,猛然伸手一指郭子仪,虽然这位老宰相已经很苍老,但是这一刻他的声音却无比高昂,大声道:“这郭子仪,就是打破平衡的人……”
满朝文武百官,瞬间全都把目光看向郭子仪。
只听张九龄大声又道:“从开元二十年起,大唐一直只有十大地方势力,不曾增加,也不曾减少,而吾等朝臣聚集全力,勉强可以和藩镇抗衡……如果彼此力量一直这么持平下去,也许大唐仍能继续原先的局面。”
“然而臣没想到,陛下似乎又犯了当年的错误,您竟然再次重用武人,让他在短短两年时间崛起。”
“仅仅两年啊,这郭子仪已经手握重兵,他麾下的一万骑兵大军,其中竟然有两千个是玄甲铁骑。”
“老臣虽然是文臣,但是老臣并非不通武略,我知道一万大军的力量有多强,也知道一万大军意味着什么势力。”
“古语有云,兵过一万,无边无沿,即使是一万个普通的步卒,若是发起叛乱也能肆虐一方。”
“况且郭子仪的兵卒不是普通步卒,他的兵卒全都是最精锐的骑兵。”
“陛下啊,整整一万骑兵啊。”
“此前黄河一战的时候,他以一万骑兵对阵五万边军,竟然一战横扫,战局瞬间而定。”
“整个天下哗然,老臣的心里则是颤抖。”
“世人只看到大唐有一个绝世猛将崛起,老臣却意识到这又是一股藩镇似的势力……”
“能和老牌藩镇硬碰硬,这难道不是藩镇级别的势力吗?”
“所以臣开始担忧,臣变得夜不能寐。”
“我害怕大唐再出现一个藩镇,害怕这天下出现一个突然的搅局者,如果这个搅局者突然入局,臣等努力维持多年的局面必然打破。”
“事实上,已经打破了!”
“如今谁都能看出,地方势力已经胜过朝堂,以前吾等能和藩镇相持,现在多出一个山东的郭子仪……”
“他麾下的一万骑兵大军,以及被他掌控在手的山东南路五个府,若是趁乱而起,谁去阻挡于他。”
“所以臣不得不对他发出询问。”
“臣一定要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若是大奸似忠,那么他城府堪称天下第一,世人皆被其蒙骗,以为他是个率真的莽夫。”
“真要是这样的人,他绝对不会潜藏太久,一旦看到时机成熟,必然会展露他的枭雄本意。”
“那时候的他,就是导致天下万民于水火的恶棍。”
“但他若是真的天性率真,心中并没有任何的贪婪欲望,那么他将是大唐的擎天柱,将会成为震慑其他心怀不轨之人的一把刀。任何势力想要叛乱,都要先想想能不能搬开他这块拦路石……”
“所以郭子仪的心性太重了。”
“他心中藏着的意图也太重要了!”
“老臣为了家国天下为继,不得不谨慎对他进行甄别,到底大奸似忠,还是天生磊落。必须要问清楚,决不能放任自流。”
也许是因为长篇大论,并且声音高昂如同怒吼,所以这位老丞相一番滔滔不绝之后,连喘息之声都显得十分粗重。
他太苍老了,但却强撑着老迈不肯放下职责。
自古老成谋国之忠,似乎就是这种老人。
……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皇帝似乎一句话都没听进去。
当张九龄终于说完所有的话,满朝文武都认为皇帝必然会给予解答时,突然竟看到皇帝仰天打个哈欠,脸上显出十分不耐烦的神情。
“刚才张爱卿的话,朕已经全都听清。”
“既然你已说完,可以退回朝班。”
张九龄愣住!
满朝文武很多人也愣住。
足足良久之后,张九龄才下意识高呼,急急道:“陛下,您刚才要回答老臣的话……”
“放肆!”
皇帝陡然厉喝一声,同样苍老的面上雷霆暴怒,怒视张九龄道:“汝可知自己身份?安敢对朕大声高呼?”
突然皇帝竟是从龙椅站起,高高俯视着下面的张九龄,语带冷厉道:“既然你想要答案,那么朕就给你答案。关于郭子仪的心性,朕给你的回答只有一个……”
皇帝说着微微一停,随即声音宛如震喝,道:“他心性如何,该由他的父母评定。他会不会谋反,则是朕这个皇帝担忧的事。而你张九龄,真以为满朝文武只你忠臣吗?”
“你若是忠臣,就不会聚集门生故吏。”
“所谓的苦心维持朝堂尊严,难道不是你们掩饰派系的借口吗?”
“藩镇在边境拥兵自重,尔等抨击他们将来会祸国殃民,那么朕想要问一句,你们这些官员聚成的派系就不祸国殃民吗?”
皇帝似乎越说越气,竟然直接揭破了自古以来朝堂上的潜规则。
“低级官员想要晋升,先要经过你们的考核,若是不愿意拜入门下,必然会遭受你们的打压。”
“比如开元二十九年时,淮南一个县令的晋升,这县令已经当了二十年小官,一辈子矜矜业业为民。所在之地,万民敬仰,然而就因为他的理念与尔等不和,尔等便压着他的晋升不放。”
“整整二十年啊,让他当了二十年的小县县令。”
“张九龄,这件事你怎么跟朕解释?”
“是不是在你的心里,这个县令也是藩镇那样的人,因为你担心他未来有可能会祸乱,所以你就提前压着他不重用?”
“尔等这些人,嘴上说的真好听啊。”
“你们动不动就用古人云,拿古人的言论来抢占道理。那么今天朕不妨也用一句古人之言,我问问你们怎么解释‘官字两张口’这句话……”
“这句话应该是句古人传下来的话吧?而且还是古人老百姓流传很广的话。”
“就算是当今世道,怕是百姓们也经常会说。”
“那么这句话的所指,张九龄你给朕解释解释。”
皇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看着张九龄,几乎一字一顿,无比冷厉的道:“什么叫做官字两张口!”
整座朝堂大殿,几乎落针可闻。
张九龄那苍老的脸上一片惨白。
反倒是皇帝的面色一如既往,语气缓缓的再次开口道:“看来你是不愿意解释,那么朕来解释替你解释……所谓官字两张口,老百姓们嘲讽的就是你们这些官,黑的说成白的,忠的说成奸的。只要是于你们利益不合者,那么在你们眼中就是有罪。”
“当年朕设立节度使,乃是因为大唐的地域太广袤,如那西域边境,距离长安足有五千里,这么遥远的距离,即使快马疾驰也要十天十夜,并且是马歇人不歇,经常会累死送信的信使。”
“单单一个信使,尚且要跑十天十夜,会因送信累死,然而即使把信送到也已经是十天之后。”
“那么若是边境出现战乱,朕派出的大军需要多久能到达?即便到达之后?战局又已经拖延了多久?”
“这种情况之下,朕怎能不设置边境藩镇?”
“节度使这个职位虽然是朕首创,但是边境藩镇的割弃真是朕的首创吗?”
“早在八十余年前的贞观时代,太宗陛下已经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又有朕的那位传奇大帝姑祖父,他更是襄助大唐在草原阴山建立的镇守之城。”
“无论是安西都护府,又或者阴山脚下的镇守之城,距离大唐长安皆都遥远无比,即使飞禽在天上也要飞上三天三夜。”
“张九龄你说说,诸位一直反对藩镇的爱卿不妨也说说,如果你们是大唐的皇帝,你们该如何掌控遥远的城池?”
“靠你们这些懂不懂抱团成派系的文官吗?”
“恐怕朕想派你们任何一个过去都会推诿吧。”
“你们没人愿意去那遥远之地,因为在你们文人眼中那是苦寒之地。去了是去受罪,去了是被发配……”
“你们喜欢游览灞桥的风景,你们享受长安的歌舞升平,闲极无聊之时,在朝堂上发一发忠君爱国的奏疏。但是要让你们干实事,你们一个两个缩的比谁都快。”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朕不得不重用胡人将领。”
“朕把他们设立成藩镇,让他们驻守在大唐的边境。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边境总要有人去守。”
“或许在你们的眼中,只看到这些藩镇拥兵自重。但是在朕的眼中,我看到的是藩镇们每年都在和番邦打上好几仗。”
皇帝说到这里,语气稍微一停,然而紧跟着再次开口,声音隆隆道:“那些仗,并不大,有时候仅仅是边境摩擦,参战的士卒只有几百人……”
“但是即便几百人,那也是拿着刀枪在拼命。藩镇们麾下的士卒们,每年为了我大唐都要牺牲很多个。”
“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吗?知道!”
“但是你们谁替他们向朕表功吗?从没有!”
“你们只是不断的抨击藩镇,你们一直在劝阻朕不要重用武人……”
“那么朕今天想要问一句,我不重用武人去重用谁?”
“是你吗?张九龄?”
“又或者你,李林甫?”
“你们这些文臣,擅长的是官字两张口。但是让你们去边境守卫国家,怕是你们立马就要找借口推诿吧。”
皇帝说到这里,似乎更加暴怒,陡然大吼一声,宛如咆哮般道:“就比如一直被你张九龄抨击的安禄山,你总是说他狼子野心意图谋反,但你从未在朕面前说过,安禄山每年都要带领士卒和草原打上七八仗……”
“还有河西节度使,他镇守的西域有三十多个小国,你们真以为那些小国是从心底尊敬大唐吗?你们真以为这么多年的朝贡是因为人家欣慕大唐吗?”
“不是的,是因为朕的节度使在打他们。”
“揍的他们不得不尊敬,揍的他们不得不朝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节度使,所以朕才能在朝堂上听你们大臣聒噪。如果没有他们守卫边境,恐怕你们早就一溜烟的躲起来了吧。”
“节度使们的功业,朕比你们任何人都清楚。至于你们抨击的拥兵自重,至于你们说的飞扬跋扈……朕难道不知道吗?朕知道了又有什么办法?”
“我若是不用他们,立马就要迎接番邦入侵。而重用他们的结果,仅仅是有可能某个藩镇会作乱……”
“诸位爱卿,如果你们是皇帝,那么这个选择该如何做,你们倒是说出个更好的办法教教朕。”
没人能教皇帝!
因为皇帝说的都是事实。
史书上只会记载藩镇作乱,但却从不会记载藩镇作乱之前的功业,原因很简单,掌握史书的是文官。
但是对于皇帝而言,其实皇帝才是看的最清的人。
不用藩镇,边境无人可守,那么番邦立马就要入侵,整个大唐迎接的是国与国的灭国之战。
但若是重用藩镇,确实会导致尾大不掉,只不过虽然尾大不掉,但是不一定所有的藩镇都会谋反……
也就是说,还有平定的机会。
这等于是一个快饿死的人,割肉给自己吃,暂时填满了肚子,最终会流血而死。
但在流血而死的缓慢过程中,这个人有可能会受到救助,保住一命,继续苟活。
如果不割肉给自己吃呢?
直接就饿死了啊!
……
今日的朝堂大殿,成了皇帝的独角戏。
谁也没有料到,多年暮气沉沉的唐玄宗竟然突然爆发了一次。
不但当场揭破朝堂官员的龌龊,而且还把许多潜规则直接撕破,这一幕让很多官员心中发寒,隐隐约约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果然,下一刻!
陡然皇帝隆隆出声,语气无比决然的道:“今有宰相张九龄,年事已高,不适朝堂议政重负,朕以仁慈之心,赐其荆州刺史之职,即刻拟旨,即刻生效……”
哗!
满朝哗然!
发配!
这是发配!
堂堂一位宰相,一位跟随陛下多年的老宰相,竟然就这么发配了,贬官去荆州那地方去受苦。
事情还不止如此。
只听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更加决然的道:“既然你们抨击朕重用武人,动不动就说朕年迈昏庸,好,今天朕就更昏庸一次……”
“郭子仪,你上前听封!”
“今有琅琊大将军郭子仪,武功盖世,忠心十足,镇守山东南路五个府,一年时间兢兢业业,招抚流民,治地清平,朕以大唐皇帝之旨,赐其淄青节度使之职,划地肴山以东,北接范阳藩镇,从今天开始,郭子仪是节度使。”
整座朝堂大点,突然落针可闻。
淄青节度使!
大唐又多了一个节度使!
皇帝真是疯了啊,竟然又设立一个节度使。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皇帝似乎还没打算结束,突然再次开声,语气仍旧决然道:“安禄山,郭知运……九大节度使,以及岭南经略使,官品集体拔升,从此列为护国大将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