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更送达】
【突然想说点啥,就唠叨几句,还请见谅则个。(_)哥几个,姐几个,有空就来纵横,找个淘宝网银什么的充值了吧。看再怎么,也算不上光荣的事情。谁写出的文字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在网文圈子呆久了,也就知道作者就那么回事。不是什么锦衣怒马的职业,很悲催,为了取乐读者,绞尽脑汁写出这么几个文字让大家伙开心。
几千字加起一毛钱,一本书也就一包烟的价格。一包烟能有啥金贵的?可却的确等值了作者几个月的苦思冥想。】
【所以说,兄弟姐妹们,有这支付能力的,来纵横支持下正本,微言拜谢了。】
而且大秦对弩的设计也颇为人性化,这点,扶苏几次巡视将作监的时候都有提及,要照顾军士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伶俐的人自然就会记下,比如这个祁彦所管的大同军器监制作的弩便和别处有所不同。
其一在悬刀四周用竹片作环状的关,以防止不慎触悬刀而发伤人。其二便是在木臂下端两侧开凹槽,便于手持指抠。增工时制凹槽以使手得力,手得力则持弩稳、弩稳则射击精准。
待扶苏继续看看到具体制作工艺的时候,顿时把自己吓了一跳。这一个个弩机各部零件大小标准全国统一,可以互换,这标准化和通用化理念施行得竟然如此之先进,让扶苏心中着实感叹了一把不能小觑古人的念头。
而等扶苏继续深入,看到箭支生产的时候,顿时又格外震惊了一把。
秦箭都是由镞、禀(箭杆)、羽和栝(箭末小叉)组成。镞是青铜所制,而且镞头一般都是三棱锥体,实战证明,三棱锥体的稳定性和穿透力都是最好的。如同现在的三棱枪刺,箭杆有竹和木两种。镞铤插入细竹中,外缠细丝绳,然后表面再涂漆,一般前段70%是朱红色,后段涂褐色的生漆。栝两端尖锐,一般尖叉有1厘米深,用来把箭稳定在弦上,完整的箭通长三尺到四尺。
而且,扶苏心中原本准备好来一场流水线改革的腹稿也完全胎死腹中。
不为其他,因为大秦推行流水线了。箭支的四个部分,根本不是如扶苏想象之中,由一个个技术娴熟的匠师独立制作。而是分别按照技术含量,由普通工人,学徒,匠师依次将各个部分做完。其中,组装大多由技术老道的匠师完成。
看到这里,扶苏心中既是落空的失望,又是一股子自豪感油然而起。这就是大秦,强秦,屹立天下强悍无比的王朝!
自豪感过去之后,终究还是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