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小学生 > 第八百九十八章 后浪拍前浪

第八百九十八章 后浪拍前浪(1 / 1)

此时王廷相开始后悔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也许不该多嘴!

刚才严嵩拟定殿阁大学士名单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忽视秦德威,所以王廷相对此感到不忿,忍不住把话挑明了说。

但是王廷相只顾得站在秦德威立场上考虑问题,一时间忽略了秦德威和张潮的特殊关系。

结果被严嵩所利用,反手制造出一个“师徒争位”的噱头。

如果秦德威在场还好说,或许师徒可以当场凭借互信形成默契。

可如今秦德威在三千里外,万一因为沟通不畅出了问题,造成师徒离心就不好了。

见一时间没人说话,严嵩又再次主动提议说:“那我就先表个态,我认为向圣母进奏的阁臣名单里,秦德威班序应该位列第二。”

大明从来没有内阁自行拟定大学士名单的前例,法理上也绝对不可能有。

但如今情势实在特殊,如果事事还是请皇上下旨,那朝廷就要瘫痪,什么也干不成。

然后严嵩又对张潮说:“你以为如何?”

张潮忍不住苦笑几声,他还能怎么说?难道还能毛遂自荐说“秦德威不行,我来当第二”?

大明官场从上到下,没有自己举荐自己上位的机制,道德上也不允许。

可是真要让秦德威当了第二,“抢了”老师的位置,只怕也要引起外人的道德指责。

所以对“秦德威第二”这个提议,张潮既无法赞同也无法否定,只能哑口无言。

严嵩看向新入阁的张璧,很有技巧的问道:“你觉得秦德威如何?”

张璧也是个老资格词臣了,对礼法问题也有自己见解,便答话说:“今天在此议论阁臣名号和班序,直接目的是为了应付新年各项大典!

而秦德威远在浙江,肯定无法参加朝廷的典礼,所以研究秦德威的班序毫无意义!

我看先将秦德威搁置了,把其他人的班序排好了就可以!秦德威的问题,等他回朝的时候再说!”

浙党大老张邦奇还指望看到“师徒内战”的好戏,哪能轻易就放过去,便对张璧说:

“名不正则言不顺,班序怎么就没有意义了?难道秦德威还能跳出五行外?我觉得将秦德威明确排到阁臣第二,甚为合适。”

张璧对严嵩这个首辅可能还给点尊敬,但对排名比自己还低的张邦奇则毫不客气,喝道:“班序问题,对秦德威本就毫无意义,何必多此一举!

那秦德威只要愿意,穿出正一品袍服,班序就必定是所有文臣之首!

你张邦奇不过一个侥幸入阁的新人,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秦德威拟定班序?”

张邦奇:“......”

秦德威身上的光还太多了,差点忘了这厮还是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

确实就像张璧所说,只要秦德威自己乐意,班位直接就是文臣之首,比最高从一品的首辅还靠前。

所以给秦德威拟定班序,排名第几第几的,又有什么礼制上的意义?

严首辅也想明白了这个,忽然感到索然无味。只要秦德威不翻车,在这些小伎俩上纠缠完全就是无用功。

张璧先喷完了比自己还菜的张邦奇,最后才说:“故而完全不用议论班序,只要敲定名号就行了!

首辅晋为谨身殿大学士,张潮和秦德威俱为武英殿,暂时不分先后,这样就可以。

本朝历代殿阁大学士,又不是没有过两人同用一个名号的前例。

而且师徒同为武英殿大学士,也算是本朝佳话盛典了!”

张潮感激的看了眼张璧,这个问题他确实不好出面说话,今天全靠张璧在这里顶住了。

而张璧这个提议,算是暂时缓解了张潮和秦德威师徒两人谁大谁小的问题。

让师徒两人都先挂个武英殿大学士名号,排名不分先后,将来的问题,等秦德威回朝时再说。

严首辅已经没多大兴趣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用礼制议题收拾秦德威的想法简直可笑,于是直接说:“就按张璧所说的奏报!”

然后这次内阁办公会就散了,王廷相离开文渊阁,回到西苑军机处值班。

到了下午的时候,王廷相早早离开军机处,在午门外等候大学士张潮。

“你有事要说?”张潮走出午门后,看到迎上来的王廷相,还有点奇怪。

王廷相拱手行了个礼,“我今日一时不察,说错了话,险些酿成师徒纷争的恶果,实在是罪过!”

张潮叹口气,摆了摆手说:“不瞒你说,我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的!

所以真不怪你,即便没有这次,也会有下次,问题一定会出现。”

王廷相很能理解张潮的心情,一是也不知说什么好。

张潮继续说:“归根结底,是因为我这个老师挡了秦德威的路,妨碍到了秦德威继续上升啊。

如果在不同道路上,或许还可以错开,偏偏我和秦德威走在了同一条路上。

虽说早有预感,但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原本我以为,在致仕之前还不至于发展到如此地步。”

张潮说的语序很乱,但也能反应出他的复杂心情。

无论是谁发现,自己成了挡路的那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有点伤自尊吧?

王廷相劝道:“已经到了这岁数,做人就想开点吧!你看我,如今不也只能指望秦德威给我写墓碑了?”

走到长安右门外,两人分开时,张潮又说:“如果没有秦德威,我或许仍然只是个遭受冷遇的老臣子罢了,所以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其实我今天想了想,等秦德威回朝时,我也许就该考虑致仕了,免得秦德威不好做。”

又次日,阁臣都到文渊阁办公,其实大家也没别的心思干活了,就等着新的殿阁名号被赏赐下来。

虽然说殿阁名号也只是个名号,改变不了实际权势的问题,但是人都有虚荣心,热衷于青史留名的文官更是少不了虚荣。

殿阁名号加宫保衔,大概就是文官们最高的虚荣之一了,写道墓碑上也是好看的一笔。

又不是人人都是秦德威,官衔一大把,虚荣多的数不清。

严嵩作为首辅,代表内阁去了慈圣宫,觐见摄政的张太后了。

等从张太后那里取了旨意回来,大家的新名号就可以昭告天下了,也象征着新一届内阁班子正式成型。

不过当严首辅重新跨进文渊阁中堂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

众人连带跑过来看热闹的王廷相在内,一起诧异的注视严首辅,就是走个程序的事儿,怎么还有空手回来的道理?太后的懿旨呢?

严嵩面无表情的说:“圣母又生了思亲之意,谕示内阁督促有司,将张延龄从天牢里释放出来。”

众人无语,没想到老太后这会儿又犯病了!

众所周知,张太后有两大心病,一个心病是前一二十年幽居冷宫,被宫人所慢待;另一个心病就是兄长张延龄一直被关在天牢里,说杀也没杀,说放也不放。

废了前司礼监掌印张左后,第一个心病就消除的差不多了,虽然取而代之的秦太监似乎与张太后也不是一条心。

但是第二个心病,老太后念叨了很久了,但大臣们装聋作哑,全当没听见。

首先,当初张家横行京师,不知让多少人家破人亡,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审问时都罪证确凿的,稍微爱惜羽毛的大臣也不愿意庇护张延龄。

其次,张延龄是皇上钦定的死刑,只是一直处于待斩状态。没有皇上的旨意或者等同于皇上旨意的命令,法理上也不好放人。

第三,当时张太后刚刚摄政,地位似乎不稳固,大臣也犯不上为了讨好张太后而释放张延龄。

别人还没说什么,王廷相怒道:“张延龄的事情,与赐予诸公殿阁大学士官衔,又有什么干系?娘娘当真是湖涂!”

张太后老湖涂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他真有那么精明,当初也不至于连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皇帝也搞不定。

严嵩没搭理王廷相这个外人,继续说:“圣母说了,赐予诸君殿阁大学士官衔的旨意,都在她那里放着。

谁愿意支持释放张延龄,便可以去慈圣宫,单独领回赐官的旨意!”

张邦奇自己没什么主意,忍不住问道:“严阁老意下如何?”

严嵩笑了笑:“谁没有骨肉至亲?我当然是支持圣母的诉求。

再说如今圣母已经摄政,但圣母的兄长还在天牢里关着,也实在有失国体,诸君以为如何?”

众人总觉得严嵩肯定有别的想法,但谁也猜不出来。

张邦奇完全跟风严嵩,答道:“附议!”

另一个大学士张潮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疑惑的想了一会儿,也没想清楚。

但他能认定一点,从“正义”的角度来看,完全没有放张延龄出来的道理!能让张延龄苟延残喘的活着,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严嵩见张潮不说话,就转身向外走,“太后的谕示,我已经传达到了,诸君好自为之。我这就去再次觐见圣母娘娘,接受封赏旨意。”

张邦奇也毫不犹豫的跟着严嵩出去了,他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和严嵩站在同一阵线。

再说他入阁至今,还没有加上殿阁大学士的官号,一直心痒难耐,如果同意放张延龄出狱就能换取官号,似乎也可以接受。

目送严嵩和张邦奇离去后,文渊阁中堂里只剩下了三个自己人,说话就更加大胆起来。

王廷相皱眉道:“圣母娘娘这样行事,简直如同无赖!为了自家私事,用朝廷礼制大事来要挟大臣,岂有此理?”

当初秦德威还在京师时,曾经私底下骂过张太后政治水平是村妇级别,如今看来果不其然。

就为了一个劣迹斑斑的兄长,拿殿阁大学士的官号做要挟,这是真蠢呢还是真蠢?

和张邦奇一样还没有殿阁大学士官号的新人张璧则想的更多些:“是不是圣母娘娘如今已经稳住了局面,便想利用张延龄培养宫外势力?”

王廷相却说:“圣母娘娘从来不足为虑,也就是身处摄政位置,才有犯蠢的机会。真正可虑者是严嵩,谁知道严嵩在想什么?”

张潮三思之后,然后才开口说:“无论别人在想什么,吾辈总要根据事实,坚持本心。

依我看,已经罪证确凿、审问明白的张延龄不能无缘无故的放了!不然就是对法纪的巨大破坏!”

王廷相当过刑部尚书,那阵子正好是张延龄入狱的时候。

后来他又深度参与过秦德威一些事情,所以对秦德威和张延龄的恩怨十分明白。

于是又忧心忡忡的说:“张延龄确实不能放,此人若还在狱中,尚可制约。

如果被放了出来,又有摄政太后的撑腰和庇护,再胡作非为起来,只怕任何法司都很难管住他,很难制住!

况且张延龄与秦德威积怨很深,如果他不管不顾的找秦家胡闹起来,只怕也是头疼事情。”

张璧在象牙塔呆的久了,对有些事情不是很清楚,“张延龄能找秦家胡闹什么?”

王廷相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当初张家被抄家后,有一小部分资产流入了秦德威手里。

比如张家被逼着源丰号存过一大笔银子,后来张家被抄家后就不翼而飞了,而且抄张家也是秦德威提议的。”

张璧无奈的摇摇头,似乎秦党的“正义”好像也不那么纯粹啊。

当日,太后两道旨意传至朝廷内外:严嵩加少保、谨身殿大学士,张邦奇加太子少傅、东阁大学士。

至于另两个阁臣,完全没有动静,也么有任何封赏下达。这些信号,又让朝廷上下又感到了紧张的空气。

原本年底已到,大家都已经习惯性的躺平了,有钱没钱都要过年。

就是内阁调整也没有引起太大波澜,用什么官号无非就是走个形式,不值得过于关注。

可是都没想到,本以为风平浪静的年底,忽然又掀起了波澜。

又被迫站队的众朝臣心中都在呐喊,这帮人累不累?从年头一直到年底,争斗起来没完没了!

嘉靖二十年发生过太多事情了,就不能消停些吗!

最新小说: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天空中一朵云 皇叔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这个暴君,我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