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治理经验。”
“阁下客气了,贵国开拓殖民地的时间早于帝国,应该是帝国向贵国学习才是。”
“不不不,早期的殖民开拓属于教会和民间商人的自发性行为,德意志帝国官方的垦殖活动,实际上要晚于贵国。”
德国公使摆摆手,解释道:“得益于贵国皇帝陛下提供的矿产资源分布资料,喀麦隆殖民地每年能够为帝国本土提供一部分殖民收益,但是在纳米比亚、坦桑尼亚还有南洋地区的巴布亚等殖民地,帝国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帝国内部,已经有一部分人向腓特烈三世陛下提出建议,申请削减对殖民地的投入,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对自由世界国家的投资。”
德国公使没有明说,但是周长龄也猜测到,主张削减对殖民地投入资金的,要么是德国首相脾斯麦,要么是受脾斯麦影响的一类保守主义份子。
作为后发工业强国,德国与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即便继续执行脾斯麦制定的外交策略,随着德国国内资本主义的持续壮大,战争也将不可避免。
因此,加大对殖民地的开拓和控制,将过剩的资本和人口转移至殖民地,用殖民地反哺本土经济,才是解决矛盾的最优方案。
“帝国外交部也曾经与贵国就殖民地治理问题交流过经验,这个不是什么秘密,我就了解到的一些信息,与阁下分享下。”
周长龄回忆了一些与刚果殖民地相关的信息,介绍道:“帝国在刚果殖民地,针对黑人土着的治理,与英国类似,通过分封各地部落酋长,对土着实行间接管理,不破坏当地统治结构,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强制要求当地土着学习宗主国语言、适应宗主国文化、习惯。
除去对土着居民的间接管理,帝国更倚重建立在刚果殖民地,各战略要地的移民据点,通过移民据点,对刚果各资源产地进行直接治理,刚果殖民地每年上交本土的收益,大部分也是依靠移民据点直接治理产生的。”
周长龄说完,看了德国公使一眼,建议道:“大部分非洲土着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花费精力和资金,直接对他们进行管理,效率低下且花费巨大,如果贵国想要实现殖民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建议向殖民地输送一部分过剩人口,将殖民地中,无主的土地分配给迁移而来的本土百姓,相对于非洲土着,迁移而来的本土百姓,更方便管理,劳动效率和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也更高。”
“可是,非洲气候炎热,从欧洲迁移过来的本土百姓,很容易感染各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