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超古代着陆器的矢量生成装置,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为其重新设计了操作方式,以适应飞行堡垒。
堡垒不是飞机,不可能作为堡垒战斗时还留个玻璃窗口给驾驶员,而堡垒的外围是主要战斗面,驾驶室放在这里即使用装甲盖住,仍然有不小的故障风险,还会挡住士兵行动路线和视野,所以它必须放在靠近中间的位置。
而在靠中心的区域,就只能从上下两个方向探头,经过一些波折,最后决定只做下方升降式,能节省一点设备空间。
该驾驶室可以说相当古怪。
飞机上,为兼顾强度和气动效率,驾驶室都是尽可能大块的曲面玻璃,而飞行堡垒的驾驶室看起来更像鱼缸,几条边也不是玻璃和玻璃接合,直接上了合金框架。
空军总长冯军亲自坐进去,王齐和李想差点笑出声,其他人也有几个捂着嘴,眼带笑意。
坐了人更像鱼缸了!
这个驾驶舱和传统的结构截然不同,里面很空,就一把座椅,也完全没有飞行座椅那么复杂,和车用椅子一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设备。
驾驶面板在人的前上方,也就是“鱼缸”的一个顶边附近,据说这个操作方式,是为了确保驾驶舱释放结构不影响对堡垒的操作,同时降低信号线束缠绕概率。
驾驶区隔壁,是电信号控制台,这里可以管理堡垒里绝大多数设备。
从“堡垒”的概念出发,本身是不需要什么设备的,一旦降落,它的功能就是作为建筑物使用。
但人员生活改善离不开电力,尤其是温控设备和餐饮加热功能。
温控方面,王国并没有弄出空调来,主要采用魔法制冷,它的好处是结构稳定,没有可动零部件,基本不存在自行损坏的可能。缺点则属于通病,魔力作为一种信号源使用时,结构可靠度不如电缆,单位时间内能容纳的信息量也比较差。
餐饮加热则使用电热炉,没有微波炉,所有用电设备,能源都来自于中控室隔壁的魔力储备中心,利用魔电转换技术进行分配。
王齐等人从生活区里转出来,到了战斗区二楼。
二楼的楼板,使用的是冲孔钢板,空隙大小为14.5毫米,确保15毫米以上口径的弹丸不会掉下去。
采用冲孔版作为楼板,能在保证强度、轻量化的前提下,让两层楼之间能够更直观的相互看到。
作战区总共有三层楼,一楼是专门的对水平面作战区,二楼是综合区,三楼则是专业对空区,其中三楼还有几个给机炮用的升降平台。
二楼特殊之处,在于这里有着可开启战斗窗,以及平台拓展功能。
陆军总长白宇叫参与测试的士兵演示拓展作战的方式。
所谓拓展,基础源于堡垒外墙的复杂度,为确保堡垒在激烈战斗中的生存力,外墙集成了包括魔法、冶金、制造的大量成果,技术含量相当高。
现场演示士兵到墙边拉闸,墙顶角线上的一个装置给出推力,把一面墙体往外放,绞索结构运动,拉着墙体向外缓慢落下,变成地板。
接下来还有几个动作,通过“地面”上的拉手结构,拉出护板到垂直地面的状态卡住,形成一个总面积十余平米的作战阳台。
护板的规格一致,是12毫米的锰钢板,除了阳台对外的部分,原墙体部分也有一堵一米高的护板,另外中心区还有一个只占四平米不到的范围也被护板挡住,这里会临时放下弹药箱,或者再塞几个战士。
护板全部起来之后,地面上还有个接口,可以用对应设备插入,单独控制着块地板下面的魔术阵结构。而这所谓设备也特别简单,就是一根带有特别接头的魔法启停器。
这样的可开启式区域,整个2楼有16处,能拓展出差不多200平米的室外空间,来应对一些防御力要求不高,但需要更强火力的情况,比如小恶魔数量巨大的时候。
不开启阳台时,二楼的总射击位为32个,同样也是十六面可动墙的变化。
战斗射击位虽然理论上可以用机炮,但机炮用射击口的射击角太小了,也不利于观瞄,只能乱射一通,因此主要还是使用人员直接射击。
王齐一行再去三楼转了一圈,从堡垒里出来。
出来和进去的不是同一种门,是一楼对水平面的门,与二楼阳台错开位置,有四个门。
落在堡垒专用承托台上,这四个门刚好走上承托台,再走一段从水泥斜坡下来。
和观察区负责记录的研究人员窝在一起,等待测试开始。
测试过程倒没什么惊艳之处,堡垒启动后在距离承托台仅有2米高度悬停几分钟后,会上升一段飞到城墙外,不做任何事情,立刻回来继续悬停在承托台上。
偏离原始位置后的再定位具有不小的技术含量,只是从观看角度显得过于平稳,毕竟各项准备工作都十分充分,甚至有白天都很亮的柱型强光辅助坐在“鱼缸”里的堡垒驾驶员来进行定位。
军方的人和研究员说起话来。
“验收能不能快一点?”参谋部的比较急。
“今天没出状况的话后面应该不会有太严重的问题,一个月后应急能用用,但全部验收最少还要半年。”
自家倒也不是缺了堡垒就没办法战斗,它只是作为一种便于临时部署的支援手段存在,等一等问题不大。
王齐则问起其它事:“矢量生成装置有没有可能替代现有的浮岛间运输平台?”
“回陛下,这件事比较难,矢量生成设备虽然在魔力利用率上高于【漂浮】与【飞行】,但生产难度太高,制造局现有的能力无法量产。而且恕我直言,它成本很高,就算做出来,渡口方恐怕也不愿意采购。”
王齐点头:“是啊。”
量产……确实是麻烦事。
矢量生成装置结构特殊,它有四个魔法发生组件,这东西本身带方向,并不是四个一模一样的东西。
此外,四个组件组成四面体结构时,该空间内不能有气体以外的异物,不然轻则出力降低,重则突然熄火,因此它最好在一个密闭空间里工作。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在设备之外,对比现有浮力平台还有额外的装配成本。
更高的生产复杂度,密闭空间带来的额外成本,实际落地的话,一个常规浮力平台含储能、魔术阵、操作功能在内的核心单元12万元,带矢量生成核心的单元即使能实现量产,大概也要卖到30万以上。
至于魔力利用率高低问题,大多数人也并不关心,魔力零成本从自然界取用,充能不过来就多准备几个摆渡平台,让每个平台都有更多的蓄能时间。
矢量生成的效率提高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总设备采购成本,问题它是个新东西,而各渡口早就有了运输设备,哪怕要更新换代,考虑人员培训和物资管理等问题,渡口还是会倾向于用老系统。
现阶段对矢量生成装置的需求并非必须,不用操心它的量产问题,等出了发动机后,让航空生产链根据效果和需求自己去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