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李百户已是声色俱厉,满面的失望之色,起身就要走。
这种变化使得周思昭与闵炼二人的皆是大惊失色闵,若此人真是鞑子派来的奸细,根本不会流露出如此真切的情感。
“李百户留步!”周思昭连忙上前拦住,拍着脑袋懊悔道:
“刘百户累代蛰伏辽东,东厂之事某不甚知晓,告罪告罪了!当今天子忽地圣明如斯,某心存疑虑实是情非得已,还望刘百户理解!”
“将军哪里话。”李百户回身一看,赶紧拉住要跪下告罪的两人,恳切道:
“两位将军切莫行礼,归明之后,你我便是同为圣天子效力,都是大明朝的臣子,又何必分个你我高低?”
言及于此,李百户恨道:“那多尔衮先闻阿巴泰枭首,又闻金、复两州变故,必是震怒,听说此刻正率建奴大兵出关来此报复,趁尚到了,岂能放过两位将军?”
“刘将军在复州距离较近,自有其它的坐记前往,周将军不必担忧。趁着还有时机准备,两位将军速带大家渡海前往皮岛,黄蜚总兵正在岛上布置防务,接应你等归明。”
起身之后,周思昭拉着李百户坐下来,听见前面的话先替刘成仁松了口气,紧跟着却又是摇头叹息道:
“李百户有所不知,虽然金州已归我手,但城中尚有许多建奴存活,各地仍有许多义士响应号召,若是某就这么走了,他们必会遭建奴报复啊,!”
李百户瞪大了眼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此时已经到了何等境地?你们怎能如此优柔寡断?天下间岂有两全之事,那代善已遣洪老贼带兵围追堵截,不日就将抵达,届时跑也跑不成,打又打不过,还不是被狗建奴一锅端了?”
这等道理周思昭和闵炼又如何不懂,可是每每想到深受建奴迫害的百姓,还有他们看着自己那希冀的眼神,周思昭便下不定决心离开,恨不能和建奴拼他个你死我活。
再者说来,周思昭素以忠义自居,被迫无奈之下投降建奴这许多年,虽然圣天子英明不做追究,甚至另有重用,但他心中总归是觉得自己对大明不起。
“李百户不必说了!”忽然间,周思昭神色坚定起来,‘砰’地一声将拳头砸在桌上,横下一条心道:
“百姓相信我周思昭,我又如何忍心弃他们而去?就算建奴打来,某也必会一拳挥去,打掉他两颗门牙来,也不枉生为汉人!”
说到这里,周思昭摆手制止了李百户和闵炼的劝告,背过身去,说道:
“闵副将,速速带人和李百户离开吧,就和我的老母亲说,自古中孝难两全,儿子不孝,未能尽足孝道若有来世,我周思昭还会当大明的臣子,还会是个汉人!”
既然周思昭决议已定,李百户身为外人倒也不好再说,只是深深为周思昭舍己为人的精神所这幅,由于时间紧迫,便是直接动身前往码头安排船只。
闵炼苦劝不得,最后也只能是召集众将议事,商讨归明。
众人本来都是对未来的情形一无所知,听完闵炼所说,都是兴奋异常,各自带着属下兵士拖家带口,准备前往港口出海。
周思昭独自在房内待了两日,在其余人临行前,忽然给闵炼和曾经的部下们下了最后一道命令——“杀遍全城旗人。”
闵炼也明白周思昭的心意,许多人都在辽东受到建奴的压迫,他自己也是对建奴恨得咬牙切齿,临走之前释放出来其实是一件好事。
听见这话后,闵炼没有一丁点含糊,亲自操刀砍了一个姿色不错,跪在地上苦苦求饶的旗人女子,自此拉开了金州之屠的序幕。
这所谓的‘金州之屠’时间不长,但影响牵广。
汉军兵士们多年积压的仇恨在那短短两炷香的时间之中被全部释放出来,所有人都在挨家挨户的寻找旗人,但凡找到,不论老幼,不论男女,一律都是格杀勿论。
大约两炷香的功夫之后,金州城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鬼城,汉民几乎全部都跟着南逃,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到处都是旗人凄惨而亡的尸体。
闵炼跟随周思昭多年,也曾跟随毛文龙多年,在此时的汉军当中有些威望,由他带着兵士们南撤入海的过程中没出什么乱子。
本以为周母不会轻易就范,但意料之外的,周母听见这个消息之后显得非常镇静,非常顺从的跟着闵炼所部退往码头。
然而事情毕竟不能一帆风顺,还是在正准备登船入海那一天出了茬子。
一个亲兵慌慌张张来报,说是周母不见了,闵炼和李百户深为震惊,亲自带着兵士们几乎搜遍了整个码头,到最后也没有发现周母的蛛丝马迹。
周思昭站在城头,望向码头的方向,闻着空气中浓重的血腥味,淡淡自语道:
“这个时候,闵炼他们也该入海了吧。”
其实周思昭下这个命令,除了让兵士们泄愤之外,也有逼迫所有人和建奴彻底决裂的意思。
说实话,周思昭对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放心,但却对那些本地的汉军不太放心,这样一来,所有人便是彻底成为建奴的对立面。
多尔衮见到这个场面,一定不会放过参与此屠的任何人。
周思昭心乱如麻,就连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都没去见,总归是心中有愧,此刻留在金州城头静待死亡的来临,对他来说其实也是一种解脱。
“儿啊!”
忽然间,周思昭听到自己身后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蓦然回首,却见自己年迈的老母亲唯艰的在尸体中向自己爬来。
“娘,你怎么来了!?”
周思昭赶紧将手中的刀立在城头,跑下去把母亲接了上来,见到老母亲满身的血迹,顿时哭着跪下来道:
“娘,您为什么不走?您为什么不和炼子回皮岛,您来这里干什么?”
周母用手颤颤巍巍的将周思昭脸上泪水擦干,说道:
“儿啊,你能归明,娘打心眼里为你高兴,你已去的爹若是听见此事,也能含笑九泉了。”
见周思昭痛哭起来,周母心痛不已,赶紧弯腰将他抱在自己怀里。
在那一瞬间,周母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像抱着自己刚出生的儿子一般,她静静望向地平线上升起的建奴大旗,脸上竟出现一丝笑容。
“吾儿莫哭,娘又能和你爹相聚九泉之下,这是幸事,你能归明,娘和你已去的爹都替你感到自豪。如此,我周家也算为大明朝尽了忠义。”
“娘这一辈子什么都经历过,要说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不能亲眼见到王师荡平建奴之日。”
“不过娘相信,这天一定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