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犹豫不决中。
当是时,夫差清楚吴王和伍子胥君臣际合的良好关系,于是便日日夜夜找他疏通关系,打探消息,想求得他帮助,立为太子。
换了别人,必然会对伍子胥唯唯诺诺,许下一个又一个好处,但夫差却不同一般,他当面第一句话就是:“父王欲立太子,太子乃邦国柱石,除了我还有谁够资格?此事的谋划就全在君了,拜托!”
若是被夫差求上门的人不是伍子胥,如此莽撞自大的夫差大概要被扫地出门了。哪有这样求人的?
但夫差这种舍我其谁的霸道和自信,竟让伍子胥十分对眼。他也用同样的口气允诺道:“太子的人选还未定下,但只要我入宫请求。此事便能定下了!”
一老一小两个张狂之士一拍即合,而吴国太子之位,居然就真这么定下来了……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阖闾对伍员的信任,哪怕他私下觉得夫差并不是一个好的继承人。
阖闾当面直言:“此小子性情残暴而不通人情,恐怕不能继承吴国的社稷!”
知子莫若父,夫差的性格的确有些乖戾,他傲物凌人,喜欢看到对手匍匐屈膝。而不是分庭抗礼。方才之所以玩弄全军紧逼的手段,正是希望赵兵大乱,希望赵无恤被逼无奈之下,来车前以大夫身份向他跪拜顿首,那样才能遂他心意。
可让他没料到的是,刚刚经历苦战的赵氏武卒面对新的强敌逼近,阵脚竟然没有半分退却,而是针锋相对。夫差的虚实之策没有起到效果,又不能真的打起来。他只能强行让兵甲停下。
如此一来,夫差的姿态就变得有些尴尬了,一时间进退不能,如今赵无恤主动递过来一个台阶。现在就轮到他选择下或是不下了。
就夫差本人来说,赵无恤这种外柔内刚的态度让他十分不痛快,是索性咬咬牙战一场?还是与赵无恤交臂言和?
性格里的浮躁好容易被压了回去。临行前,吴王阖闾的话在夫差脑际回响。
“夫差。你可知此番宋国大乱,本是吴国北进中原的大好时机。我为何只让你带两千吴甲去?”
当时夫差自信地站在父亲面前,仰望他在王位上高大的身影,大声回答道:“因为吴人勇悍,能以一敌十。”
“谬矣!”阖闾却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夫差的自夸之词。
“是因为硕大吴国,已经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卒去宋国了!你若是连这都不懂,如何能当太子?”
被训斥的夫差有些不快地咬了咬唇,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