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君选择历来都是很大的事。
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保证不了嗣君的能力,但名分、血统为重,这代表的是长幼、尊卑秩序。
能力么,次一点就次一点,至少大臣们是这么想的,尤其是明朝的大臣们,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仁宗、孝宗、穆宗这种皇帝了。
反正不和他们急,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反倒是朱厚照这种很有主见的君主令他们头疼。
宪宗皇帝其实也有几分吃了这个亏的味道。
不过朱厚照始终是很难接受放着一个更好的不选,然后选个次些的。
什么他妈的万世基业,千秋万代,他压根没想过能开个八百年王朝,这不是胡扯嘛,五百年后都21世纪了,怎么可能还搬出个皇帝天天跪他,开玩笑。
而且咱不缺英雄,后面几百年出过的风华绝代的人多了去了,五百年后那是他们的使命与职责。
他想的就是,在他能掌控的范围内,把这个国家的兴盛之象也延续下去。
这一百多年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工业革命的前夜,换个明穆宗那样的上来,然后把一切都遵照儒家大臣的意思改为原来的样子,那也不要引经据典、论古述今的和他谈什么嫡长子继承制的好处了,好好等着满洲人来割咱头发吧。
当然了,秘密立储制不是说没有弊端。
虽然是样本不足,但明显可见的弊端有三个。
第一,新君登基会措手不及。因为秘密嘛,天子不会刻意培养某个人,否则你叫所有人都看出来,那还秘密个屁。
而没有了太子,自然就没有太子党,那么新君登基就少了一帮班底。也就是说嗣君实力不突出,不像太子名分定下,人家名正言顺,手上的力量是压倒性的,一点乱子不会有。
简单的说,秘密立储会让新旧君主交替的阶段,更具风险性。万一有什么人给你来狗急跳墙,用物理手段决定呢?
既然大家都有机会,那么到了谜底揭开的时候,人心必然不够稳。甚至已经登基了,还会引发一些争斗。
第二,秘密立储,全赖皇帝一人决策,万一皇帝决策错了呢?比如人们普遍认为道光皇帝不应该立自己的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因为明显是皇六子奕欣更加有才干。
甚至有没有可能,让奕欣干,咱晚清的悲剧能避免一些,不说别的,奕欣至少活得久,咸丰登基是1851年,奕欣可是活到了1898年。
国赖长君,活得久也是个优势啊,省得后面在民族命运最关键的时候弄俩娃娃当皇帝。
但这事其他人半句话都插不上,老皇上一糊涂,那是全完蛋。
至于说秘密立储让皇位继承者缺少历练,这是扯淡。所有的资源全部加在太子的头上,也不一定教导出什么好东西来。
实际上,这第三个缺陷就是无人可选的时候,那才是真的麻烦。
嫡长子继承制是按照血缘,哪怕老皇上死了没留种,反正大家一合计,算算血缘亲疏,总归有一个大家都还能接受的。你不同意,你也没办法反驳太狠,毕竟血缘在这儿摆着。
比如嘉靖皇帝就是这么来的。
这就在关键时候保证了国家能够平稳度过这样的敏感时期。
秘密立储制则有一种立贤的味道,可万一老皇上没儿子,从好不好退化成有没有之后,偏偏血统这样的礼制又被打乱,那么那个时候谁来继承皇位?
当然,最终可能也会挑出一个人。
可这个人不服众,哪怕你坐在了龙椅上,其他人还是会觉得我比他强。到那个时候就是天下大乱。
这才是真正麻烦的地方。
也是朱厚照始终犹豫的原因。
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制度,不能够迷信的认为施行了什么制度,从此就高枕无忧了,这是唯物哲学史观留给他的宝贵财富。
关键是在于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当下。
当下朱厚照面临的情况就是,没有嫡子,那么就立长子。
可这样一来,就像是选定了载垨一样,那载壦、载垚等人还锻炼个什么劲?办差都不必很认真。
再有,太子党崛起是会影响到皇权的,尤其他当皇帝更不能有太子党。
道理很简单,他开展了很多得罪人的新政,那些不满意的人对他是没办法,但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一个两个的去劝说太子,讲,你爹这样不好,你爹那个不对。
万一太子信了这帮人,弄的父子对立,到时候怎么办?
朱厚照也不能天天忙着和这帮人对线,争取太子的心意,而一旦到那种局面下,就比较被动了。
储君的储,是一种保险,也是一种退路。不过有时候有退路也不一定是好事。其实现代意义上的任期制也有一点很不好,就是阳奉阴违,你干什么,我是反对不了,但我可以慢慢干或者假意的干,做个样子,除非你有本事不下台,否则我就死拖。
现在朱厚照的情况,是不选定人比较好,而且有意无意的抛出一个秘密立储制的新名词出来,这样朝堂上就形不成所谓的太子党,臣子们不知道要烧哪个灶台,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遵照他这个皇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