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份奏疏并不涉及京城事务,而是应天府,也就是南京锦衣卫之事。
自从朱棣迁都后,南京锦衣卫的养护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早在景泰年间,就有地方奏报:“南京锦衣卫等卫屯田旗军,多在应天并直隶庐州、除州等处地方屯种,递年夺占民田,不纳子粒。”
朱四登基后,南京守备太监戴义,此人也属于被排挤的一派,身处江南急需立功,想早些回京述职,便在正月奏报南京问题。
“……南京锦衣、江淮等卫,原设水军马快战船。永乐间迁都北京,遂专以运送郊庙献新及上供品物、军需器仗。其后管运内臣,假托虚增,肆为奸利。”
当时的请旨内容,是要裁撤舰船。
而正月朱四的回复,是“不宜纷更,如弘治年例,以后不许再议增减”。
这份诏书下去,南京锦衣卫还是有办法赚钱,就是以巡江官校的名义,敲诈勒索过往的船只,再次引来民怨沸腾。
朱浩代皇帝批复:“革锦衣卫巡江官校。”
来个一了百了。
……
……
第五份。
涉及到杨廷和弟弟杨廷仪。
朝中有数名言官,以其贪赃枉法,对其参劾。
此人历史上于正德十六年,嘉靖帝刚登基时,便被给事中方凤给参劾贪墨枉法,当时杨廷仪便以疾病为由请辞回乡,而因为朱浩的出现,新皇跟杨廷和势力相斗异常激烈,以至于方凤参劾杨廷仪之事并没有出现。
这就是蝴蝶效应的影响。
到现在,杨廷仪仍旧是“病休”,只是从兵部左侍郎的位置上退下来,却一直留在京城养病。
年初病差不多好了,杨廷和觉得跟小皇帝的争斗有些力不从心,便想把弟弟调回朝廷,在旁辅助。
朱四提出开矿后,杨廷和有意重启易州山厂,以杨廷仪以户部左侍郎来兼领此差事,一来是让杨廷仪打进户部体系,干扰小皇帝在户部内有可能进行的改革,再就是以易州山厂的供求关系,影响唐寅开采的煤炭供应。
但杨廷仪这个人……
有点像杨廷和的二儿子杨惇,完全是扶不起的阿斗,没有杨廷和那么深谋远虑,不是做大事的料。
说白了就是一心想捞银子,中饱私囊,名声狼藉。
杨廷和要不是看在杨廷仪有点能力,又是进士出身上,否则也不想用这个弟弟。
朱浩的批复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