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796章 王长子

第796章 王长子(1 / 1)

静海城外战败后,袁尚一退百里。

初时,战战兢兢,不卸鞍甲,枕戈待旦。

几日后,却发现对面的指挥者并非刘备,而是荀攸。荀攸只派小股部队骚扰,派使者拉拢世家豪族,主力屯兵不前

明显兵力不够!

“古人有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然,斗转星移、天时运转,地利应时而变,纵有人和,但人力受制于天时地利有时而穷,岂非天数?

为将者不尊天时,而恃其才力,虽强必败!”

袁氏五世三公,又劫持皇帝以令诸侯,位居河流上游、背靠燕山、太行以防御,占了天时、地利两个,岂惧荀攸?

袁尚根本不相信燕赵大族会轻易舍袁就刘。

袁尚谨慎,认为不敢不防,快马请袁绍将半软禁在邺城的刘和,移到幽州,又对刘虞、刘和旧部阎柔、鲜于银等厚加赏赐笼络,以安人心,派出使者结好各地豪族

依靠广阳郡蓟县、渔阳郡渔阳、涿郡涿县、易京城塞、居庸关等城市关口为防御点,永定河、桑干河等河流为防御线,世家豪族控制广大乡村,建立起坚固防御体系

袁尚笑道:“荀攸再来,必能败之。即使刘备亲来,我亦能据守退之。”

……

“袁绍如此厚待世家豪族,河北世家豪族们岂能不支持袁氏!君劝我叛袁氏投安东,可是为我考虑?”

渔阳大豪王松,乃刘虞、公孙瓒旧将王门之弟。经常在公孙(安东)与袁氏之间左右摇摆。

同州人阳雍劝道:“静海拥九河注入,地联渤海,水通易京,地理优越。袁氏若来,安东之援军可救。况吴王乃幽州人,得人和也,必能胜袁氏,光复幽州。”

王松:“可惜,静海属冻港,这些年冬季愈发严寒,去年冬天更是冰封三月,冰冻沿海数十里,青徐、海东之兵如何能至?”

“即便以公孙伯珪之能,亦因援兵不至而死,何况我等!”

“除非吴王亲至”,否则控制渔阳军泉州的王氏,投靠安东是不可能的

阳雍回报荀攸,愤怒道:“渔阳王氏首鼠两端,不如攻伐之。”

“辛苦贤弟四处奔走”

荀攸亲为阳雍沏茶,阳雍是故司隶校尉阳球之子,出身名门,其本人也是大商贾、静海钱庄股东之一,好几年前就做了千石大吏,在燕赵很有影响力。如果阳雍都劝不了,就没人劝得了王氏。

渔阳王氏距离静海只几十里,如果王氏不投效,西面的广阳、上谷、涿郡,南方的河间之豪族就更难投效

却也说明,王松等豪族压根不相信刘备会带兵大军亲返幽州。

无他,安东战线太长,而主要控制区域在黄河以南,刘备已称王,没理由扔下南方重地孤身北返,更没理由冒着空虚河济防线两月的巨大风险,集中太多兵力北上两千里。

冒着失败的风险前往往边远之地,赢了还好,要是失败了短时间退不回来怎么办?

更多燕赵世家豪门也反应过来,认定刘备不可能帅主力亲至,故不响应荀攸

荀攸屯兵与袁尚对峙,小战不断,半月却无寸进。

就连卢植也急了,认为应该发奇兵攻敌侧后。只是荀攸却不急,反而令军士屯田,做长久打算

……

辽西

一支步骑翻山越岭北上

“这小河沟便是小凌河?”

张郃拉着马,马驮着兵甲,站在山腰,喘着气,轻薄的衣衫上不断蒸腾出热气。

举目四望,只见山连山,沟隔沟,距离目的地不知道还要走多久

“塞内之地,稼轩青绿。塞外之地,胡马牛羊。也只有你们乌桓人才认识这些路,才适应这片风物。真不知来此地有何用!”

言下之意,就算赶走了塞外乌桓鲜卑,也只能便宜塞内乌桓,养寇自重

“哼!”

刘焘扭过头去,45度仰望天空:“我们这支乌桓人,曾为光武效力,迁居塞内一百五十余年,为汉侦骑,骑射冲突,为汉守北疆,为父王立下汗马功劳,岂能与塞外蛮夷并论!”

上谷等郡乌桓,与汉骑混编,跟随上谷太守之子耿弇、上谷功曹寇恂等将,初为刘秀破王郎于邯郸,继而大破铜马义军,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为光武帝拿下河北奠定基础。

刘备与祁胭脂、乌敏英联姻后,上谷乌桓与幽州骑士成为安东早期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在北征鲜卑、杀檀石槐、平辽东、拓朝鲜、定青州、收徐州、下江南、灭袁术、退袁绍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时常起到决定战役胜负之决定性作用。

十余年征战,安东拓地万里,然而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上谷乌桓及之后收编的乌桓骑兵阵亡以千计,岂能视之外族?为酬谢功臣,因功封侯、君者近十,领将、校、都尉者二十余,军侯、屯长不计其数

牵招道:“安东麾下乌桓人,为汉征战,与汉通婚,取汉名,学汉文,说汉话,早就是大汉子民。

蹋顿亲袁氏,与鲜卑结盟通婚,攻公孙瓒,虏汉之人口为奴仆,这才是异族,才是大敌!”

汉族与羌、藏族同源西来,而今汉与羌、藏却并非一族。缅族与汉同族同源,现在又安是一族?

中原民族混合了东夷、北狄、南蛮、越濮……故用蛇身、猪头、鹿角、牛耳、羊须、鹰爪、鱼鳞等共组龙图腾,可见本来就是多部族共组之族。

牵招:“认同大汉,认同汉字记载之历史、文化,为大汉效力,便为大汉子民。再经过岁月考验,就可逐步融入,为汉族。大汉、汉族也因此壮大。”

“受教了”张郃垂下眼睑,躬身下拜。面上认错,心中却不知如何作想

刘焘对牵招好言称谢,却也看出张郃并非真心认可乌桓。之所以放低身段,不过只是拘于王长子身份和军人推崇战功罢了。

心中更加烦躁

上谷乌桓汉化极深,甚至有退役伤残将士转而研究学习六经。学得更好的是阵亡者之子弟,恩荫一人入青州书院读书,学成毕业者有资格为吏,故无不奋发努力,以明六经为荣,天然成为汉文化和汉地生活方式的推推崇者。农耕与放牧在上谷乌桓并行不悖。

可惜,如此积极融入大汉,却依然得不到张郃等汉人认可,而中原地区和江东世家豪族更加保守,对他王长子身份又有几分认同?

就差指名道姓称“庶长子”

刘焘望着北方,棱角分明俊脸上显出几丝忧虑的:父王,儿臣向来把自己做汉人,相比温暖中原,儿臣并不愿回草原阿

旁人都以为王长子担心敌军,也都往北望去

又经过几日跋涉,突得前方平原上烟尘四起,号叫声连绵,竟然是远征军行踪被发现。

单于踏顿、左贤王楼班,并乌桓、鲜卑大小王共将兵来战

看那烟尘,至少二十万乌桓、鲜卑骑兵。

而安东远征军不到6万人,大小将士人人皆有惧色

最新小说: 拖走腹黑丞相 诱妃入局:盛宠腹黑小狂妃 重生之废材来袭 孽缘当道 重生第一女状元 凤乱 龙兴华夏 金牌元素妃:逆天七小姐 你若称王我为妃 锦绣深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