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不得不说,宋苒是真的很恶心大皇子了,她有些怀疑,前世是不是瞎了狗眼才会看上了大皇子,这不仅虚情假意,而且整个人看起来还那么猥、琐,但大皇子偏偏又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德行,还自以为自己是个风流皇子。
所以宋苒其实是有些悔恨的,若是前世没有看上大皇子,也不会那么凄惨了。不过还好今世也不着急,一样好好的收拾他。
景政十三年的秋天,可以说是多事之秋,哪怕是在前世,宋苒也是这样觉得,这些日子宋苒一直心神不宁,总觉得有什么事情会要发生,所以心情也不是特别的高涨。
再加上钟常在、留音等人的情况,整个后宫底分位的妃子,还有紫宸殿的宫女太监们,都惧怕她要死,看见她都恨不得躲起来,深怕与她沾染后就会变成钟常在还有留音的下场。
宋苒也是一阵无语,她怎么觉得她收敛了自己的性子,反而比前世更加惹人讨厌了?
其实宋苒不知道自己误会了,这一世的她其实性格还是挺不错的,能帮忙的就从来没有推辞过,甚至可以说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她,想要和她往来的。
只是最近发生的这两件大事,让这些人觉得宋苒突然有些遥不可及了,嫉妒宋苒的自是不会与她往来,而想要交好的人,却害怕并非宋苒引起的气质。
其实也就是说,皇上把宋苒的身份抬高了,众人不敢再接近宋苒罢了。也就唯独留月、留桐和墨松这几个敢了。当然,肯定是要排除白芷一伙人的。这些人可都是宋苒可以说,前世和今世最要好的朋友了。
……
距离秋猎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已经过了近半个月,这半个月,宋苒真的是被心里的不安给逼得有些精神不爽快,甚至皇上多询问过几次是不是太累。
连着杨禹帆都送了好多次蜜汁鸡腿都没有让她的食欲还有精神好起来,更别说二皇子与三皇子他们只是嘘寒问暖了一番。
“宋苒,你这精神头到底是怎么了?朕还是给你宣个太医来看看吧。”皇上声音关切的道,其实这话他已经说了好几百遍了。
“奴婢只是有些没睡好罢了,这些天天气有些干燥,奴婢只是有些闷闷的而已,过些日子就好了。劳皇上关心,奴婢罪该万死。”宋苒没有一点精气神道。
“都说了,和朕不需要这么客气,你可是越来越见外了。”皇上佯装发怒道。其实他是心疼这宋苒在这一方面太过有规矩了,但有时候却是胆子胆大包天。
而宋苒却是不信皇上的话,若是皇上哪天看不惯自己了,来个翻旧账,那她不就是死定了,她才不要这么蠢,而且死的那么冤枉呢。
所以宋苒闻言,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这话可不好接,接也是死,不接也死,还不如不接,至少皇上觉得她没有精神头,没有力气说话罢了。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名侍卫,冲进了紫宸殿,吓得宋苒三魂都掉了一魂。
“冒冒失失的做什么呢?”皇上看见宋苒的状况,有些不悦的训斥着还没有说话的侍卫。
侍卫浑身颤抖一下,突然看见宋苒的惊吓,才知道自个把皇上面前的大红人给吓住了,顿时有些紧张道:“回皇上的话,微臣有事禀报。”侍卫是护卫皇上,自然不是奴才,而是臣子。况且这些有头有脸的侍卫,都是朝中大臣加的子弟来当官的,很少有那些个平民百姓。
这一来是为了皇上的安全,怕有故意接近皇上目的,然后刺杀皇上。二来则算是给那些个大臣家中的庶子等等的一些体面罢了。
“有话就说,难道还有朕问你吗?”皇上不悦道,对这个冒失的小伙子一点好感都没有了。
“回皇上的话,刚收到快马加鞭的战报,突厥族攻破了丰州与胜州,现在正坐地为王了。”侍卫赶紧回答道,心中还不停的忐忑,有没有说错话?有没有用错词?
“混账!”皇上一怒,狠狠的拍了几下案桌。
宋苒则是恍然大悟,她就说为何这些天总是心神不宁,原来是发生了这件事情啊,看样子事情过得太久了,她都忘记了。
突厥游牧名族,不仅心狠手辣,而且他们不种粮食,只养牲畜。
但牲畜的肉却不宜长久储存,而且突厥族最容易爆发瘟疫……看样子这突厥族要么就是爆发了瘟疫,要么就是没有了粮食要来中原来抢夺了。
而在前世宋苒是知道这件事,前世潜牙为了让她开心,几乎是每天都会回报大皇子的事情。
而知道这件事情,是因为潜牙知道她一直关注大皇子的事情,而大皇子也没有嘱咐过他什么事能和她说,不能和她说。
所以潜牙就将发生突厥的事情挑了些有趣的事情告知了宋苒。而也是从这个守城回来后,潜牙才开始慢慢得变了。
在前世,突厥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攻了城,攻破了并占领了丰州和胜州。其实是因为贵太妃的娘家,阮大将军以提供一年粮食为由勾结了突厥的某一个将领,和许诺了这两个州的守城将军天大的好处。
才让突厥族以异常容易地就控制了两州,但此刻快要入冬了,突厥并没有继续攻占其他的地区,而是负责增兵,休养生息。
等来年趁机去攻打朔州和夏州。
但因为朔州兵马无法抵挡突厥的兵,请求增援。皇上就派出了阮大将军之子,也就是阮贵贵太妃之弟,带着大皇子前去守城。
正好增援的时候是因为冬天不利于前行,不好开战,所以突厥等人在胜州休养生息,而冠军大将军则正好和皇长子前往去朔州。
一个月的车程到达朔州的时候,突厥正好开始攻城。
守了一个月,当朔州的守城将军被害死三天后,冠军大将军与突厥的某个接应人商议后,突厥人则假因对方粮草不足,退回到胜州,后又增兵十万守在朔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