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游戏竞技 >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第七卷 第九十章 废物是放错地方的宝贝

第七卷 第九十章 废物是放错地方的宝贝(1 / 1)

废物不过是放错地方的宝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必然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展现最好的自己,没有人天生完美,但生活可以完整,看到自己的内在,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全然地爱自己!

接纳最真实的自己是指人能够欣然接纳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的优势而骄傲,也不因自身的缺陷而自卑,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是帮助人快乐生活,走向成功的正能量。

人或多或少都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都希望自己能够再完美一些。然而,天不遂人愿,世上几乎不存在完美的人。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如果不能跟自己做朋友,不能接纳真实的自己,就是跟自己作对,与自己为敌,心理冲突就会很严重。不但影响心情,还会使自己不断地排斥、厌恶自己。然而,不管人如何不喜欢自己,如何希望自己变得完美,事实都无法改变,自己不想要的那一面依然是真实的存在,并不是想逃避就能逃避得了的。既然无法逃避,既然是自己的现实,不妨学着接纳。

《庄子?大宗师》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子祀和子舆是好朋友。有一天,子舆生了一场怪病,子祀去探望他。见面之后,子祀发现子舆竟然变成了驼背,大吃一惊。但他怕子舆伤心,依然不动声色。谁知子舆一见到子祀就说:“伟大的造物者啊,竟然把我变成了驼背的模样。背上生了五个疮口不说,脸也因为佝偻而贴到了肚脐,两肩高高地隆起,高过头顶,脖颈则朝天突起。”

子祀无奈地问他是不是非常讨厌这种病。子舆却悠闲地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它呢?如果我的左臂变成了一只鸡,我便用它来报晓;如果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去打斑鸠来烤着吃;如果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我的精神变成马,我便可以乘着它遨游四方,无须另备马车了。再说,得是时机,失是顺应。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哀乐自然不容易侵入心中。这就是自古以来的解脱。那些不能自我解脱的人,就要为外物所奴役束缚了。物不能胜天,当我改变不了它的时候,为什么要讨厌它呢?”

子舆可谓是豁达之人。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身体状况的改变,依然能够坦然接受,甚至还想到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让自己活得更好。人只有接纳真实的自己,依照自己的本质好好地生活,才能找到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地方,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接近成功。

从前有一位年轻人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他的老师:“老师,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怎样呢?”

他的老师回答说:“你在开始自己的人生路之前,先从这里走出去,你将会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着一句话,你可以按照那句话去做。当你走过第三道门的时候,我会在门外等着你。”

年轻人上路了。不久,他就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年轻人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规划这个世界,把自己看不惯、不喜欢的一切都统统去掉。可是,很快他就陷入了迷茫之中。去掉了那些不好的事情之后,他看到的世界依然不够完美。他想答案或许在下一道门上,于是就继续上路了。

很快,他就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年轻人想,怪不得我无法改变世界,因为其他人都没有改变,和我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一定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结果,他发现人们根本不可能按照他所说的那样去做。他只好期待第三道门能够给予他帮助。

当他来到第三道门前,他发现上面写着:“改变自己。”年轻人这才恍然大悟,与其改变世界,不如去改变世界上的人,而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年轻人推开门,见到了等在门后的老师,他把自己的体会告诉了老师。老师听后笑了笑,说:“你现在往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年轻人将信将疑地转过身,准备往回走。这次,他看到第三道门上写着“接纳自己”,他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在改变自己的时候总是自责、苦恼,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总是把目光放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

年轻人继续往回走,在第二道门上,他看到的是“接纳别人”。他开始明白自己为什么在改变别人的时候那么艰难,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在的差异,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和体谅他人。

年轻人继续往回走,他看到第一道门上写着“接纳世界”。他渐渐明白自己为什么无法改变自己。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总是勉强为之,而忽略了更适合自己,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

年轻人推开第一道门,他的老师已经等在了那里。他对年轻人说:“一切的成功都要从接纳自己开始。你只有接纳了自己,才懂得如何接纳别人,才能接纳整个世界。而接纳是改变的第一步。”

有人说,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地方的宝贝。上帝虽然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缺点,但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地方,缺点同样可以变成优点。接纳并不一定要改变,但接纳可以使人面对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有时人们会问你:“你的生日是哪一天?”或者你可以问自己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被我称为生日的那一天之前,我在哪里?”

问一问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未生之前,你在哪里?”

或者你可以问云:“你几岁了?能不能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深深地谛听,你也许能听见它的回答。你可以想象一下云诞生的景象。未生之前,它是海里的水。或者它本来在河里,后来变成了水蒸气。它也可能是太阳,因为阳光制造了水蒸气。当时风也应该在场,是它帮助水转换成了云。云不是无中生有的,不断在变化的只是形式罢了。事物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云迟早会变成雨或雪或是冰。如果你深入地观察雨,你会看见云。云并没有消失,它化成了雨,雨化成了草,草化成了牛,牛又化成了牛奶,然后又成了你嘴里的冰激凌。今天你如果吃冰激凌的话,给自己一点时间凝视眼前的那个甜筒,然后说:“嘿!云儿!我认出你了。”这么做,会使你洞悉和了悟冰激凌及雪的真正本质。同样地,你也会在冰激凌中看见大海、河川、高温、太阳、草及牛。

深观之下,你根本看不见云的生日和死期。真相只不过是云化成了雨或雪。死亡这件事并不存在,因为事物永远在延续着。云承继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阳的高温,而雨又承继了云。在未生之前,云早就存在了,所以,你今天如果喝牛奶、喝茶或是吃冰激凌,请随着你的唿吸,凝视一下眼前的那杯牛奶、茶或是冰激凌,然后跟云朵打声招唿。

佛陀不慌不忙地深观万物,我们也做得到。佛陀并不是神,他和我们一样是凡人。他痛苦,但是他懂得深观,所以他克服了自己的痛苦。他拥有了深刻的了悟、智慧及慈悲,所以我们才说他是我们的导师和兄长。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事物是不灭的。人们说佛陀已死,然而这并不是真相。佛陀仍然活着。若是环顾一下四周,我们会看见各种形态的佛。因为你深观过万物,并且洞察到事物并没有真的诞生,也没有死亡,所以佛已经在你心中了。我们可以说你就是佛的新貌、佛的继承者。不要低估你自己。向四周多看几眼,你将会瞥见四处都是佛的化身。

深入地观察一盒火柴,你看得见里面的火焰吗?如果看得见,你已经证悟了。观察一盒火柴,你已经看得见火焰了。只要有人动一下手指,火就会显现出来。我们不妨对它说:“亲爱的火焰,我知道你早就存在了。现在我要帮你展露自己。”

火焰一向存在于那盒火柴及空气里,但是没有氧气的话,火焰就不可能展露出来。如果你点燃一根蜡烛之后,立刻用东西蒙住它,它的火焰就会因缺氧而熄灭。火焰必须有氧气才能存在。我们不能说火焰存在于火柴盒里,或者存在于火柴盒外。空间、时间或意识里,处处都有火焰的踪迹。火焰无所不在,它正等待着展露自己的机会,而我们就是帮助它示现的条件之一。虽然如此,我们只要向它吹一口气,便能制止它继续示现自己;我们向火焰吹出的那一口气,就是制止它以火焰的形态示现自己的一个条件。

我们可以用同一根火柴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再吹熄火柴上的火焰。你认为那根火柴上的火焰熄灭了吗?答案是:火焰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接下来的问题则是,那两支蜡烛上的火焰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答案是:它既不相同,也不相异。现在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根火柴上的火焰真的熄灭了吗?答案是:既熄灭,又未熄灭。它的本质也是不生不灭的。如果我们让那支蜡烛继续燃烧一小时,那火焰是原来的,还是变成了不同的火焰?答案是:烛心、烛蜡和氧气一直在变化着。燃烧中的烛心和烛蜡一直在起变化。如果这些东西都在改变,火焰也一定在改变。因此火焰已经不同了,可是又没什么不同。

火焰是从何处来的?它的起源是什么?我们应该深观一下这个问题。难道我们必须摆出莲花坐的姿势,才能找到答案吗?只要再多一个条件,它就会呈现出来。佛陀说过,每个人都有佛性。佛性就是能够领悟我们真实本质的一种能力。答案其实早已在你心中。老师是无法给你任何解答的,老师只能帮助你联结内心的觉性、智慧和慈悲。佛陀导引你跟心中早已具足的智慧相应。

“因”也是“果”。当我们观察像花、桌子或房子这类事物时,我们总以为花、桌子或房子必须由某人制造才能形成。我们总想找到桌子会产生的原因,房子会产生的理由。于是我们下了一个结论:房子的因就是营造者——泥水匠或木匠。那桌子的因又是什么呢?是谁制造了这张桌子?木匠。花的创造者又是谁呢?是大地、农人或是园丁。我们对“因”这件事的思考是非常简单的。我们以为只有一个因,便足以促成事物的存在。但深观之下我们却会发现,一个简单的“因”是不足以造成“果”的。木匠不是桌子唯一的成因。如果木匠没有钉子、锯子、木材、时间、空间、食物,或是生养他的父母以及其他的因缘条件,他是不可能造出一张桌子的。桌子的因其实是无穷无尽的。

当我们观察一朵花的时候,也会发现同样的情况。园丁只是各种因中的一个;其他诸如土壤、阳光、云、肥料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事物,也都是必要的条件。如果深入地观察,你会看见整个宇宙都在促成这朵花的示现。深观午餐中的一片红萝卜,你会看见整个宇宙都在促成这片红萝卜的示现。

继续深观下去,我们将会发现“因”,也就是“果”。园丁既是帮助那朵花示现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其他事物产生出来的结果。园丁能示现,是因为有许多其他的因:祖先、父母、老师、工作、社会、食物、医药和遮风蔽雨的房子。如同园丁一样,它们既是因,也是果。

深观之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因同时也是果。没有什么东西足以被称为“纯粹的因”。这种深观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许多的事物,如果不执着于任何教条或理念,我们就能自在地探索了。

花必须仰赖“非花”的因素才能示现。有人问佛陀:“事物的起因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他说:“彼生故此生。”这句话意味着,事物必须仰赖其他的事物才能示现。花必须仰赖“非花”的元素才能示现。

深观一下眼前这朵花,你将会发现许多非花的因素。深观一朵花,你将会发现阳光这个因素。缺少了阳光,花是无法展现出来的。深观一朵花,你又会发现云这个因素。缺少了云,花仍然无法展现出来。其他的因素也很重要,譬如土壤、农人等等。各式各样的非花因素,都在共同促成这朵花的示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最新小说: 魔装少女 无限斩杀 毒宠狂妃:神医九小姐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人类往事之猩球大战 娇娘难追:腹黑魔帝赖上门 绝对狩互 论怪兽的合成公式 灵异四人组 超越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