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其他类型 > 莫名的幸福感 > 卷4 光年 第九章

卷4 光年 第九章(1 / 1)

写完“光之本质”,海涛仍然感到意犹未尽,于是接着继续往下写,不过这些已经不属于上一篇文章了:

“入射光与反射光之研究”

现在来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把一面镜子平放在桌面上。用一个射灯将一束平行光射向镜子,我们会看到和入射光对称的一束反射光。调整入射光的角度,反射光也会对称的变化。当入射光垂直于镜面时,反射光和入射光重合了。

在入射光与反射光以外,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光。这些光充满整个空间,使房间内的人和物清晰可见。这些光没有入射光和反射光那样明亮,但确是存在的。齿轮法测光速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都只把注意力放在入射光和反射光上,对这些光却完全忽视。实验所的出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

自然界不存在平行光束,我们所使用的射灯产生的平行光束,已经是经过一次反射了。我们能看到点亮的灯丝明亮的表面,灯丝的亮度在周围产生了光。入射光和反射光就好像是灯丝一样,在周围的空间产生光。入射光和反射光是二次光源,它们替代了光源本身的作用,在其周围产生光。二次光源的类别还有很多,如探照灯的光柱,手电筒的光柱,激光光束等等。二次光源既有光的特性,也有光源的特性。二次光源能在周围的空间产生光,就像点亮的灯丝一样,但又不同于灯丝。因为灯丝是实体的,而二次光源本身就是光。绝大多数二次光源都是人为产生的,是人制造出来的效果。

站在镜子面前,马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像。只要不离开镜子,镜子中的影像就一直在。镜中的影像和镜子面前的人是同时存在的,没有时间上的差别。反射光的实质是入射光的镜像,入射光存在,反射光就存在,二者是同时生存的,没有时间上的差别。没有时间差别的两束光又怎么能测出速度呢?

反射光是入射光的镜像,二者一但形成,在时间上就没有先后的关系。反射光和入射光就像是一对夫妻,结婚的时候,便成为丈夫和妻子,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只要不离婚,就是丈夫和妻子,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但是如果离婚,就不再是丈夫和妻子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时消失,没有先后。由于反射光和入射光没有先后的关系,所以什么齿轮测光速法,还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全都是荒谬的。

入射光和反射光就像剪刀的两片刀刃。单独一片刀刃,是不能形成一把剪刀的。当两片刀刃铆接在一起后,便成了一把剪刀。两片刀刃没有先后的问题。开合剪刀,就会对称的变化。把剪刀合上,两片刀刃就重合了。但两片刀刃又哪来速度可言呢?

理解了二次光源的概念,就知道入射光和反射光比直观看到的要复杂得多。理解了反射光是入射光的镜像,二者在时间上没有差别,就能明白光其实是没有速度的。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是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对立的吗?是环境选择淘汰生物吗?答案是否定的,生物本身就是环境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生物,就有什么样的环境。生物不仅仅是动物,也包括所有的植物。一望无际的草原,各种草本植物和土地河流构成了草原的环境。茫茫无边的森林,无数的树种和溪流一起构成了森林的环境。即使是在沙漠里,我们也能看到红柳、骆驼草和胡杨。它们和黄沙一起构成了沙漠的环境。植物和环境是一体的,本身就是环境的一部分。我们所说的环境其实就包括植物在内。

动物同样是组成环境的一部分。食草动物以草为食,同时自身也成为草原的一部分。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在森林中同样生活着各式各样的动物,它们就是森林的一部分。即使是在沙漠里,野骆驼、野羊、狼群也在顽强的生活着。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生活着企鹅。而北冰洋生活着海豹、北极熊和鲸鱼。动物在它们所处的环境中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生物即环境,有什么样的生物,就有什么样的环境。生物本身就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而非被环境所选择和淘汰。

“物理学新思路”

把最近的思路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自然光没有波动

电分交流电和直流电,光也分交流光和直流光。自然光是没有波动的,因此也没有速度和频率。

二.原子非现实的存在

原子作为一种描述物理现象的模型,并非现实的存在。不要试图去观察原子,更不必说比原子还小的粒子。原子具有扑克牌效应。

三.太阳是地球的反星球

太阳是和地球相反的星球,太阳就是人类苦苦追寻的反物质。

四.光谱有双胞胎效应

光谱具有双胞胎效应。看起来一样的光谱,可能是不同元素发出的。所以用光谱来分析太阳上有什么元素,是完全靠不住的。

五.万有引力不存在

万有引力是不存在的,物体之间不存在引力。万有引力其实质是物体高速运动的速度所带来的惯性。

六.晶状体具有眼外多重外延等效效应

晶状体是由透明晶体组成的,凡视线所及地方的透明晶体,以及类似于透明晶体的物体和表面,都可等效为晶状体。晶状体具有眼外多重外延等效效应,这种效应就是眼镜、放大镜、望远镜和镜子的物理基础。

水池里的水在无风的情况下是没有波的,在有风吹动时才会有波。自然光就像无风时水池里的水一样,是没有波动的。自然光没有波动,自然也没有频率和速度。

我们从初中就学到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外层电子组成,电流是电子流动所产生的。然而原子说只是人们为了分析事物的现象所提出的模型,原子并非真实的存在。我们不要试图去观察原子,更不必说比原子还小的粒子。

把一种想象的模型,当成真实的存在,是人类科学处于幼稚阶段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了原子的,不是骗子就是走火入魔了。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原子非真实的存在,比如扑克牌里有大王小王,但这个大王小王只是一个模型。我们拿扑克牌可以玩得很好,但你一定要在大王小王身上找出真实的头发和四肢,那是不可能的。

原子和原子核理论,都具有扑克牌原理。我们都知道扑克牌的厉害,周润发用扑克牌一次能赢几千万。扑克牌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根据规则能分出输赢。但扑克牌本身都是同样的纸片,连背面的图案都是一样的,只有正面的图案不一样。扑克牌的规则是人为制定的,扑克牌不过是一些相同的纸片,而根据规则的输赢却是实实在在的。原子和原子核理论就具有扑克牌的原理。

尽管原子和原子核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很多物理现象,还能指导科技的研究。然而现实的考量就是,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原子核,也不存在外围电子,物质真实的存在是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的一种形式。所以原子只是一种模型,不要把原子当做一种真实的存在。

太阳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连续不断的发光发热,其运作方式一定和地球上的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所包含元素不一样

太阳能不间断的发光发热,一定包含十种,二十种,一百种地球上不存在的元素,否则做不到这一点。

二.反应方式不一样

太阳上元素的反应方式,很可能是地球上不存在的某种方式,无法为人类所了解。

三.星球结构不一样

和地球外冷内热的方式不同,太阳是一个外热内冷的星球,其燃烧的表层深度不过一二十千米,以下是低温的星体。而外层燃烧的元素由太阳内部渗透出来。

四.太阳上燃烧的元素具有可循环性

与地球上燃料不可再生不同,太阳表面燃烧的元素可以循环回到太阳的内部,重新形成可燃烧的元素,再渗透到太阳的表层。如果太阳没有这种机制,不可能连续不断的发光发热几十亿年。

太阳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以地球上的方式解释太阳的运作,是对太阳的亵渎。

太阳内部可能有某些微生物的存在。太阳表面的元素燃烧以后,以某种方式循环回到太阳内部。太阳内部的微生物把它们还原成可燃元素,再渗透到太阳的表层。如此循环往复,太阳才能持续不间断的发光。

太阳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人类应该尊重太阳,而不是把太阳看作一个简单的傻子。

太阳能一刻不停的燃烧,说明太阳上面一定有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以外的元素,并且不只一个。用地球上元素的光谱去分析太阳的成分,是因循守旧的表现。

与地球外冷内热不同,太阳是个外热内冷的星球。太阳并非一个核反应堆。太阳的表面和地核类似,很像火山口流出的融岩。太阳内层有着丰富的元素,完全是地球人发现不了的。太阳就是人类苦苦追寻的“反物质”。

双胞胎的特点是长相极为相似,即使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亲人有时也会搞错,其它人很难分得清楚。用光谱来分析太阳上有什么元素是不靠谱的,因为光谱有双胞胎效应。看起来一样的光谱,可能是不同元素发出的。所以用光谱来分析太阳上有什么元素,是完全靠不住的。

物体随地球自转,又随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还要随太阳的运动而运动,看似静止的物体其实具有巨大的速度。物体之间并不存在吸引力,万有引力的实质是物体高速运动的惯性所带来的。

晶状体是由透明晶体组成的,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也是透明的液体。凡视线所及地方的透明晶体,以及类似于透明晶体的物体和表面,都可等效为晶状体。这些物体都可以看做晶状体在眼睛以外的延展。晶状体具有眼外多重外延等效效应,这种效应就是眼镜、放大镜、望远镜和镜子的物理基础。所有光学仪器都可以看做晶状体在眼睛以外的延展,并扩展了眼睛的视力。

“星光实验”

实验步骤:

1.在深夜里拉上窗帘,关上电灯。

2.坐在墙上电灯开关对面的床上,看着开关上的指示灯。

3.把手在眼前晃一晃,眼前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4.下床到对面墙边,根据开关上的指示灯找到开关,打开电灯开关,能看见屋里的一切。

5.关上电灯开关,回到床上,重复步骤2-3。

之所以把这个实验叫做星光实验,就是告诉你墙上电灯开关上的指示灯就像微弱的星光一样。

实验条件:

1.把床放在墙上电灯开关的对面,或把电灯开关装在床对面的墙上。

2.把电灯开关换成带指示灯的开关。

3.如果你的窗帘不够厚,把床罩挂在窗上。

实验结论:

微弱的星光你可以看见,但它的光可能根本没有到达地球。

“二十一世纪光学基础”

要了解二十一世纪光学基础,首先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光不是像自来水一样从光源源源不断的喷射出来的,不是从光源喷射出来,一直达到光照范围最末端的。这不是光的机理。光是光源部分的亮度在光源以外空间的辐射。光源在人的眼睛里是亮的,而光源在其以外的空间,也会产生亮度,这个亮度在人的眼中就是光。光不单能被人的眼睛所识别,还能照亮不会发光的物体,使人眼能看见这些物体,这就是光的功效。

人类认为光是从光源喷射出来,一直达到最远端的想法其实不难理解。人所认识的从中心发散的现象都是如此,比如喷泉就是从喷头喷射出来,一直达到最远端的。人很容易把光与之类比。而人发明的探照灯、手电筒和各种射灯,也会让人产生这种错误的认识。但实际上,光并不是从光源不断产生,不断喷射出来。光源的作用,就是维持一个稳定的光照范围。离光源最近的光是最强的,光的强度随着离光源的距离而减弱,直至消失。

光源总是处于光的中心,或是处于光的前端。这很容易让人认为光是从光源不断发射出来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光源不过是维持光照范围而已。理解这一点需要想象力和不同于一般的认知能力。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把剑从剑鞘里拔出来的时候,是一点一点的拔出来的。但整把剑拔出来以后,剑就是一个整体了。把剑指向前方,剑把就好象是光源,但剑尖不是从剑把发射出来的。

光有可视范围,还有作用范围。在作用范围内,光能照亮周围的环境,照亮其中的物体。作用范围以外,就不能起到照明作用,但还是能被人看见。在作用范围以外很远的地方,人依然能看到光。光的可视范围远远大于作用范围。

光的产生首先需要有光源,没有光源的环境是黑暗的。光源出现,光源作用的环境便出现光。眼睛看到光源制作用的环境,把光赶传递到大脑,大脑就出现光的思维。

没有眼睛的参与,不会产生光感。盲人是看不见光的,光对盲人没有任何意义。假如人类全都是盲人,根本就不会出现光的概念。脱离了眼睛来研究光,就会陷入机械光学的陷阱,会认为光必须有媒质来传播。事实上光只是眼睛对光源作用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并不是什么物质的东西,仅仅是眼睛感受到的变化在大脑中产生的思维而已。

眼睛所能看到的是无限远的地方,只要物体足够大、足够亮,人的眼睛都能看见。但距离越远,物体就得更大更亮。近的小物体看起来可能更大,而远的大物体或许看起来只有米粒一样大了。

光是光源在其作用范围内所产生的效果,离光源越近,光就越强。离光源越远,光就越弱。眼睛观察离光源近的地方,就会产生较强的光感,观察离光源远的地方,就会产生较弱的光感。光源作用于远的地方和近的地方,在时效性上是同时的。光源是同时作用于远的地方和近的地方,因此光是没有速度的。

光是一种静止的现象,而非一种运动的物质。这种现象充满从光源到光的末端,从光源开始逐渐减弱。但从光源到末端的光都是光源同时作用产生的,在时效上具有等效性。人类之所以把光看做是从光源一直发射到末端,是由于光源变化而产生的光的变化而引起的误解。事实上稳定的光源同时作用于光源附近和光的末端,不存在先后的问题。

光不过是一种视觉现象,这种现象是眼睛对光源作用范围的感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思维。盲人是无法产生光的思维的。由于光仅仅是一种视觉现象,所以是静止的,而非运动的。喷射的水盲人也能证实是运动的,但人类无法证实光的运动,说到底,光只是一种视觉现象而已。

人射光和反射光是同时作用于所在空间的,并不存在反射光比入射光慢的问题。入射光和反射光具有时效上的等效性,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反射光是入射光的镜像,入射光存在,反射光即存在,二者没有时间上的先后。

把光看做光源、眼睛、大脑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就能很好的理解光的非物质性,也能很好的理解光只是一种眼睛的视觉效果,一种观感通过眼睛在大脑中的思维而已。因此也能很好的理解光是没有速度的,远处的光和近处的光都是光源同时作用产生的,没有时间上的差别。

最新小说: 偏执上神的小祖宗又撒野了 穿成农女我捡个崽崽来种田 我成了恋爱游戏中的反派 炉中因果 娇娇 诡婿 重生1994:从下岗工人开始 越狱公主 彼岸军团 为何恋爱游戏的女主不太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