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双双用她的方式为齐年诠释了一个他早就明白的道理。他无数次地践行过这个道理,但是却常常在某些时候忘记了这个道理。
世间的道理,大多数都是非常直白非常简单的。要不然老子为什么会说“大道至简”。
对于道理,首先就是要去理解、去分析。然后就是正确地去践行。
但很多人道理都懂,一旦开始实践就走偏了。
还有一些人懂得这世间的所有道理,但是从来就不去实践。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我懂了,就相当于我做了。”或者“我已经看透了这个世界,那些都不值得我现在去做。等到我哪一天想做的时候,肯定能做好。”
然而,“大道至简”不假,“践行至难”。即便践行难,但是能始终如一地去践行却是难于上青天。
其实田双双讲了这么多,其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平淡平凡中寻找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生活化的一个场景,是所有人司空见惯的。但是如果你换一个不同的角度,换一个不同的节奏,再加上特定的字幕和特定的音乐背景音乐,那这个司空见惯的场景有可能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毕竟你熟悉的东西是按照通常的方式来展现的。它们是用眼睛平视的角度展现的吧?它们是没有字幕的吧?它们也没有背景音乐的吧?所以用某种方式来强化一个画面、一个动作,就有可能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要从充分调动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入手,通过色、声、香、味、触、法来触及人们的灵魂,让他们产生共鸣。
田双双走了之后,齐年好好地咀嚼了她讲的这些内容,然后又把自己所写的那些文章都拿出来看了又看。
这一次看自己的文章并不是去看逻辑性,不是关注论点、论证、论据,不是看其中到底有哪些内容是精彩的。因为通过田双双的分析,齐年更加理解了两个词的含义:一个是“精彩”,一个是“吸睛”。
精彩的不一定吸睛,吸睛的却一定精彩。
什么叫精彩?比如文艺片、比如枪战片。
文艺片的唯美、枪战片的剧情,足够精彩,但是并不一定吸睛。因为唯美的文艺片实在是太多了,剧情曲折的枪战片,实在是多如牛毛。没有人有时间再去看“另一部”文艺片和“另一部”枪战片。
和这些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大制作比,网上的许多视频无论是画面还是配音还是演技,都可谓是粗制滥造。可是,这些几乎无成本的视频却足够吸睛。你难道说这些小视频就不精彩吗?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在自己的领域如鱼得水,但是在做自媒体的时候经常会扑街的原因。反而是一些随意表现自己日常的这些人,却获得了大量的粉丝。
在田双双的推荐下,齐年看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里有个故事让他深受感触。
视频里那位up主说他有一个朋友立志要做出吸引人的视频来,于是特地利用假期到一个景点呆了好几天,拍了大量的素材。回家之后用各种转场技能、特效把精华片段剪辑成了几十秒钟的小视频发到网上。结果播放量竟然只有几十。而拍同样景点的同类视频,品质比他做的差了几个数量级,可是视频的播放量比他的却高了几个数量级。
这就像关于新闻的报道一样。同一个新闻,电视台报道的内容你不一定感兴趣,但是一个网友报道的内容多半是你感兴趣的。
为什么呢?因为电视台在报道新闻的时候,他们不是以观众的角度在报道,而是以领导的角度、以电视台形象的角度、以指导者或者灌输者的角度在报道。但是一个网友报道新闻的角度绝对是绝大多数网友所关心的。
举个例子来说。在关于交通规则的新闻事件中,电视台报道的是什么人,犯了什么事,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处,警察叔叔有多么伟大这些。而网友关心的是这个人开的是什么车?值多少钱?有多少个排气管?车上有没有妹子?妹子穿什么衣服?妹子和这个开车的人到底什么关系?
两个不同的文章或者视频投放到网上之后,你猜哪一种流量高?哪一种播放量大?哪一种流量获得的点赞、弹幕多?
这个道理齐年不是不知道,但只是他对这个道理的理解没有田双双那么深。毕竟田双双是从无数个血淋淋的坑里面爬出来的。她体验过自己花了无数的时间精力日日夜夜做出来的一条视频,播放量只有十几个的经历。她也体验过自己随手拍的几十秒的视频播放量有可能成千上万。
“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这是齐年经常和管理团队说的话,自己也力图往这个方向发展。做快递,他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做自媒体,他的火候还差得太远。
这个问题想明白了之后。齐年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修改。他采用一个平视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他所写的这些内容,去掉那些看似平易近人却又居高临下的教导,去掉那些无关紧要的描写和抒情,把它们换成简单粗暴的点评和煽情。
改完多次之后齐年基本上比较满意了。接下来就是标题。
自媒体的标题通常采用的是三段式,这一点齐年是理解的。因为自媒体平台审核文章是一般是通过机器来审,那么机器就会从标题和内容中提取关键字。如果标题中没有相应的关键字,机器就不知道到底要推送给哪些读者。所以三段式一方面为机器审核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让读者更容易判断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需要点进这个标题去读你的文章。
但是三段式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齐年其实还很不擅长。所谓“一看就会,一写就废”是常常让他抓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