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异论相搅(1 / 1)

这边,冯拯的话音刚落,那边,刘娥顿时做出一副沉思的模样。

半晌,刘娥微微一叹。

“既如此,便让寇相公任西京留守吧。”

西京留守虽然名义上掌管着西京洛阳的守卫、修葺等事,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闲差。

已逝的宰相吕蒙正离任前便担任过这一职务。

在场的两府大臣都是人精,一听到‘西京留守’的职务,纷纷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其中,最开心的莫过于参知政事王曾,他的仕途中,寇准是无法避开的贵人。

若没有寇准以及王旦的推荐,他也不会那么快进入中书。

事到如今,王曾终于确定,太后打算召寇相公回朝,真的不止是试探。

而是确有其事。

寇相能够重新回归,即便任职的是一个闲差,那也是极好的。

雷州地处偏远,乃是众人避之不及的苦寒之地,若不是贬黜,是没有人主动申请去雷州的。

哪怕是待阙在家,也好过远赴雷州。

与此同时,丁谓不着痕迹的瞟了一眼太后的神色,眼看太后态度坚决,他便放弃了继续劝谏的心思。

《独步成仙》

太后是铁了心要召寇准回朝。

拦是拦不住的。

虽说中书有封驳的权力,但若是真惹恼了太后,太后完全可以内降,避开中书,直接召寇准回来。

与其冒着触怒太后的风险,不如顺着太后的意思。

反正寇准回来也只是担任西京留守而已。

一个富贵闲职。

当然。

如果太后真的想让寇准重新入驻中书,丁谓绝对是不择手段的制止。

良久,眼见两府大臣皆是默然不语,刘娥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既然没人反对,便拟诏吧。”

“太后宽仁!”

钱惟演不放过任何一个讨好太后的机会,第一个跳了出来,献上了溢美之词。

紧接着,其他人也跟着奉上了赞美之词,连丁谓也在其列。

大局已定,继续抗争下去完全没必要,送上几句赞美的话也不要钱,不送白不送。

闻言,刘娥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调寇准任西京留守,才是她本来的目的,什么召寇准回朝,不过是漫天要价。

这一轮交锋,最终由刘娥获胜而告终。

廷议结束,两府大臣先后离去。

回去的路上,丁谓和冯拯并排而行,不过若是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丁谓的步子要比冯拯慢上一些。

毕竟,冯拯是老臣,而且两人又份属同一阵营,该给的尊重还是有的。

“冯相,您老说说太后这是何意?”

冯拯今年已经六十有四,放在古代,绝对算是高龄老人了,到了他这个年纪,争权夺利的心思也澹了许多。

自从扳倒寇准之后,他为官的心思便越发的澹了。

本来,他已经有了恩请致仕的心思,可被太后今天这么一闹,致仕的心思立马就澹了。

他要继续站在朝堂之上!

有他在一天,寇准就永远回不来!

冯拯和寇准可谓是一对老冤家,两人一直从太宗朝斗到了真宗朝,二十余年的争斗,早已势如水火。

“老夫也不知。”

面对丁谓的询问,冯拯即便猜到了些什么,也不愿吐露半分。

他和丁谓的联盟是很脆弱的。

如果不是为了扳倒老对手寇准,冯拯岂会和丁谓站在一起。

听到这话,一旁的丁谓便停止了交流。

冯拯的意思再明白不过。

其实,太后的意思,丁谓也猜到了一点,无非是顾忌自己手中的权力太大,想要召寇准回来制衡一二。

异论相搅嘛!

先帝最喜欢用的策略。

此策虽然不利于政策的执行,而且极易引发党争,但对赵氏江山却是有大大的好处。

起初,丁谓以为太后不会这么做,但现在看来,太后亦是深得其中三味。

不过,相较于冯拯的谨慎,丁谓心中的忧虑反而没有那么大。

丁谓扳倒寇准,虽然有私人恩怨在里面,但更多的是为了扫清前方的障碍。

即便没有寇准,也有李准,王准。

这些老臣们不走,哪有他们这些人的位置?

因此,丁谓虽然也痛恨寇准,但恨并不是他扳倒寇准的主要驱动力。

另外,太后和寇准的恩怨,远比他要大得多。

天禧年间,太后的亲族在蜀地横行,后来事情闹到了京师,彼时,寇准丝毫不顾太后的脸面,极力要求严办此桉。

丁谓虽然不喜寇准,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寇准的号召力很是恐怖,并且为人刚正。

太后也正是认知到了这一点,才会费尽心思的贬黜寇准。

如果寇准此时仍在中书,太后受到的钳制绝对会比现在大得多。

道州(今湘省道县)。

前些日子,寇准再次收到朝廷的诏书,他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对于这一结果,他并不怎么意外。

也不是太过伤感。

道州本就是偏僻之地,去雷州,也不过是换个地方安度晚年。

环境差一点就差一点,只要有酒就行。

这一天,寇准离行的前一天,他召集了一帮酒友聚在一起,算是最后的送别宴。

寇准虽然三度入住中书,但他交朋友并不看重别人的身份,只要能和他喝到一起的人,便是他的朋友。

“来,一起干了这杯!”

寇准亦是六十多岁的高龄老人,但他喝酒的姿态依旧豪迈,只见他站起身来,高举手中的酒杯。

随后,一饮而尽!

“寇公,海量!”

看到这一幕,席间的几人顿时交手称赞。

道州这边天高皇帝远,国朝有史以来,寇准是来人中最尊贵的那一个。

虽然寇准现在是被贬,但也不乏捧着他的人。

国朝对官员最是宽容,被贬并不代表再无起复的机会。

寇公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寇公三次拜相,又三次被贬,谁知道会不会有下一次?

到底是地处偏远,当地的乡绅们并不知道朝堂上的风云,如果他们知道寇准被贬的深层原因,绝不会有人过来赴宴。

而寇准更加不会主动去解释。

解释起来太复杂,他和这些人交际也没有其他的目的,仅仅只是单纯找几个酒友。

此时,寇准还不知道,召他回京的诏书已然在送来的路上,而且是加急的那种。

最新小说: 都市修仙大佬 大国药商 从桃花坞进入娱乐圈 治愈系天王 星武纪元全文免费阅读 女神的上门奶爸 重生从表白校花开始 日常系榜单 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沈青云周雪刚刚更新 在综影拍片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