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979【抗战时期的教育】

979【抗战时期的教育】(3 / 3)

陶行知刚坐下就重新站起来,抱拳道:“都说周先生是及时雨,这回也是真的相信了,陶某感激不尽!”

周赫煊说:“以后学校资金不够,尽管来找我。”

陶行知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不停的抱拳挥舞,连连说道:“多谢,多谢!”

希望小学这些年也是一直在办的,日军入侵华北之前,周赫煊就让文绣等人带着学生南下。现在大后方已经有80多所希望小学,主要吸收战争孤儿和贫寒子弟入学,顺便也帮一些低级知识分子解决了生计(当老师)。

如果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有什么施政亮点,那无疑要数教育事业了。

抗战初期,常凯申就特别做出指示,把学生从征兵对象中剥离出来,并大力发展教育来为战后恢复做准备。八年全面抗战打下来,国府的地盘越来越小,经济越来越困难,但教育却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大后方)在校小学生数量,从1936年的300万,增长至1943年的676万。在校中学生数量,从1936年的48万,增长至1945年的120余万。在校大学生数量(含专科),从1936年的4万,增长到1945年的8万余其中还去除了大量辍学参军的学生人数。

大学和中学的学校数量,不但恢复到战前水平,甚至比战前增加了将近一倍。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常凯申干了很多混账事,但却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财政那么困难都还在加大办教育的力度。咱们说句实诚话,这些在抗战中走出的学生,为后来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新小说: 机战春秋 烽烟(原名夹板岭轶事) 王爷是我养大的 子午春秋 史上最强小秀才 重生大唐,开局迎娶武则天 大唐破阵乐 渣皇快爬,虐文女主开挂了 铁血风流传 我在大秦修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