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上午10时,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利比里亚警卫局弗兰克局长、联利团辛茨总警监陪同下专程到外交部接见了正在执勤的中国第四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参加仪式的徐晓伟政委向瑟利夫总统汇报了中国防暴队进驻以来在队伍教育管理、搬迁营建、蒙罗维亚地区备勤及外交部驻守警卫勤务等工作开展情况,对瑟利夫总统及利比里亚政府关心支持维和工作表示了衷心的感谢。瑟利夫总统听取徐晓伟政委的汇报后表示,中国人民是利比里亚人民的好朋友、好伙伴,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为利比里亚和平发展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利比里亚人民非常欢迎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来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十分感谢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辛勤的付出,为维护利比里亚和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瑟利夫总统情深义重地谈了自己对中国防暴队的印象和感受,认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严明纪律、敬业精神、专业表现给利比里亚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支十分优秀、出色的维和警队,利比里亚军警系统应该向中国防暴队致敬、学习。希望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秉承两国传统友谊,加强与利比里亚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帮助提升利军警系统的专业水平,为深化推进两国友谊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希望,中国第四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将利比里亚人民和政府的感谢与祝福传达到中国。徐晓伟表示,防暴队是中利两国友谊的桥梁和友好使者,将秉承“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利比里亚政府及各部门交流,加大与利比里亚军警系统的警务合作,力所能及地为利比里亚开展警察培训,提升警务技能。
最后,瑟利夫总统检阅了防暴队,与每名队员一一握手,并称赞道:“Goodjob.ThankChina.ThankChinaFPU.”整个接见活动持续约半小时,联合国网站,利比里亚当地电视台、报刊,国内《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纷纷刊发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防暴队在利比里亚的社会舆论影响。
就在这边防暴队三分队经受着定点驻守任务考验的时候,另一边提前进驻尼泊尔防暴队的一分队队员们,也在承担着一项日后被联利团称为“不可思议的中国奇迹”的重大任务,那就是新营地的建设。
第一次走进尼泊尔防暴队营区的时候,队员们着实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营区的集装箱板房经过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后,已经变得破烂不堪、摇摇欲坠,房顶上、墙壁上长满了青苔,不少地方露出了一个个拳头大的破洞;营区里黄沙遍地,风起时满眼灰尘,阳光照耀时又无比刺眼;到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杂草丛生、蛇行鼠窜,与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难民营简直一模一样,丝毫看不出有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该有的威严影子。
尼泊尔防暴队还算客气,给中国防暴队提供了一间房子住宿,一个木头搭建的简易棚作为厨房,一个集装箱浴室作为厕所和洗澡的地方,还有一个储水罐供饮用、洗漱。但是直到搬进去后,队员们才发现,房间是如此之小,简直小得无法安顿。
如果把暂住在解放军维和部队运输连分队的房间比喻为“简易房”的话,那么这里比喻为“鸽子笼”是最恰当不过的。一分队30人加上带队的副队长徐彪,必须窝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一直住到尼泊尔防暴队撤走。房间如此之小,怎么办?“凉拌”!
副队长徐彪让队员们搭上了上下铺的架床。一阵忙碌,搭好后,队员们不禁哑然失笑。这些床铺看起来和火车上的硬卧差不了多少,只能勉强够一个人躺,想要起床,还得思考好之后再慢慢起来,否则睡上铺的队员容易一头撞到屋顶上。而就在进驻后的第一天晚上,出人意料地下了一场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场雨,让队员们更加感受到了“寄人篱下”的无奈。下雨的时候已经是凌晨,队员们经过一天的劳作,已经浑身疲惫。除了站岗的队员外,其余人早早地进入了梦乡。一阵轰鸣的雷声过后,天空中突然暴雨如注。队员王宁在熟睡中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行走在沙漠中好长时间,一滴水都没有,嗓子渴得冒烟。就在他以为支撑不下去的时候,看到前面出现了一片绿洲,里面有清澈的泉水。他忍不住欢快地跑过去,一头扎进清泉里喝了起来。“真是美味啊!”王宁笑着醒了过来,还不忘用手擦擦嘴边,却摸到了一手的凉水。难道这不是梦?王宁恍恍惚惚地抬头,却看见滴滴亮晶晶的水从屋顶上透过蚊帐滴落下来,正好滴到了自己的嘴上。“啊呸!”王宁吐掉嘴里的雨水,赶紧把大家叫起来。打开灯一看,大部分的床铺都被滴落的雨水浇了个透。无可奈何的队员们赶紧起床穿衣,拿出脸盆,摆在蚊帐顶上接雨水。
像刷油漆这种活,一天蹲下来,腰酸腿痛、两眼发黑,不少队员因此患上了腰肌劳损。
住宿的房间已经如此,淋浴房和厨房更不用说了。就和中转营的淋浴房一样,一间集装箱板房被隔成两个卫生间、两个淋浴间和一个洗衣、洗脸的隔间。
洗澡和上厕所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门口排成一溜的长队。刚进驻那几天确实折腾人,很多队员还处于水土不服的状态,得便秘的人特别多,所以上厕所的时间特别长。前面进去的人倒是舒服了,就苦了后面排队的人,往往是这边好不容易排上号了,眼看着就能进去“享受”一番,那边却吹响了集合的哨声,只能“夹着尾巴”哭丧着脸跑去开始一天的劳动。
队员小王就有过这么一次痛苦的经历。
早上六点的起床哨吹响后,队员小王醒了。然而猛然间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的队员小王却发现身体有点异常:肚子“咕噜咕噜”叫得厉害,仿佛饱满的气球,一阵阵气流在肠子里流窜。紧接着就是阵阵剧痛。
来不及思考到底是怎么回事,集装箱板房外就响起了“踢踢踏踏”的声音。蒙罗维亚拂晓的晨光热烈地笼罩了整个营区,寂静的营区开始喧闹起来,队员们一边擦着睡眼朦胧的眼睛,一边手忙角落地穿衣穿裤。维和防暴队对于集合的要求是“轻装一分钟,重装三分钟”,所以每次早上起床就像打仗一样。所幸队员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场面虽然紧张却忙而不乱。
这天早操的训练内容是基础体能训练,蛙跳。这下子可要了队员小王的老命!
队员小王对于“咕咕”叫的肚子初步判断是昨晚吃的应急食品导致了肠胃不适,拉肚子了。按照联合国的要求,每月有两天时间维和防暴队要进行应急食品消耗,昨天是进驻维和任务区后第一次消耗应急食品。客观来说,联合国的应急食品还是比较丰富的,有饼干、小蛋糕、茶叶、巧克力等等,就是队员小王习惯了吃米饭,一下子胃还没有适应以饼干、蛋糕充饥,所以肠胃提出了抗议。
蛙跳训练的时候,每一次落地,队员小王都感到一阵热血直冲脑门,必须紧绷住大脑神经,才不至于控制不住直欲喷薄而出的便意。大脑紧绷的后果是导致了全身肌肉的紧绷,虽然早上蒙罗维亚自由港码头不时有凉爽的海风吹过,队员小王还是绷出了一身冷汗。
期间队员小王曾经打过报告上厕所,没想到副队长不紧不慢地问了句:“还撑得住吗?”
队员小王想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他知道副队长是个严厉的带兵人,如果说撑不住,一定会被讥笑:连个大便都撑不住,还能干啥?只能擦着额头的冷汗勉强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说:“还行。”
“还行?还行还不赶快去训练!”副队长大吼一声,差点把队员小王吓得屁滚尿流。副队长补充了一句:“如果出去执勤遇到战斗了,是不是要跟对方说,我要上厕所,能不能先停火?”
队员小王只能怏怏地回到训练的队伍。幸亏小队长善解人意,吩咐队员小王少做了几组蛙跳。但即便如此,强烈的便意还是让队员小王不得不拼命往嘴里吸气,以此强忍住痛苦的煎熬。
早操半小时的训练对于队员小王来说,简直比刚入警时3个月魔鬼训练的时间还要漫长,他几乎是在分分秒秒计算着收操倒计时。终于随着一声哨响,早操结束了。
队员小王的心思早就飞到了厕所那边,听到哨响,刚想抬腿直冲厕所,没想到肚子不争气,一阵坠痛,让他抬起的脚步瞬间慢了下来。一阵阵的便意刺激着下体,连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吸气、挺胸、提臀,就怕一放松就憋不住。队员小王心想,以前书上说的拉肚子能一溜烟跑到厕所的,都是瞎扯淡,连走路都困难,还能一溜烟呢?太能忽悠了!
好不容易来到厕所,队员小王傻眼了。原来厕所坑位已经满了,每个坑位前面还等着好几个人!
防暴队的生活条件艰苦,只能在不大的营区里安装了十二个厕所坑位,每天早上是如厕的高峰期,一百多号人几乎都得排上个大半小时才能轮得上。刚进任务区那会,由于缺少青菜,很多队员患上了便秘的隐疾,厕所里一蹲就是半小时,急得外面等候的队员骂娘声不断。有时候为了早点排上队,有的队员都是提前起床。
现在排在队员小王面前的至少有四五十号人,看样子个个都是急得抓耳挠腮。
队员小王实在憋得受不了,苦苦哀求说道:“兄弟们,能不能插个队啊,要拉裤子了……”前面的队员打趣道:“要不你把新裤子借我?我要让给你,我也得拉裤子上!”
此时,队员小王一张小脸已经从刚开始憋得通红到现在已经憋得青紫了,肚子里的存货一直在蠢蠢欲动,翻江倒海,要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队员小王感觉到全身的力气差不多用完了,大腿开始发抖,好几次都是咬住舌头强迫自己头脑保持清醒,才不至于控制不住一泻千里。
就在队员小王感觉自己已经撑不住的时候,前面站起来一个人,看样子是已经解决好了,一脸惬意的表情,在众多焦盼的目光中悠然自得地提起裤子。没等前面的队员反应过来,队员小王以紧急集合的速度,猛地往前一窜,抢在前面队员抬脚之前冲进了厕所,“砰”得一声把门关上,留下身后一连串的咒骂声。
没等队员小王蹲下,已经积攒多时的存货从肚子里喷射而出,响起了一阵疾风骤雨声。
鼓胀的肚子在一番宣泄后舒坦地瘪了下来,畅快淋漓后的感觉从脚升到头,队员小王长吁了一口气,发软的双脚似乎支撑不住全身的重量。然而……
队员小王在厕所里发出了一声哀叹——裤子还没脱呢!
厕所尚且如此,至于厨房,就更不消说了,根本就是一个雨棚下搭着一张桌子,仅此而已。用队员们调侃的话来形容,就是乡下的肉摊。
不管“鸽子笼”也好,“肉摊”也罢,总之,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这里将是中国防暴队的新家园。所以,来不及收拾埋怨的心情,队员们便一头扎进了艰苦卓绝的营建工作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队员们却万万没有想到,营建工作会困难到如此程度。开始干活的时候,队员们突然发现,工具没有怎么办?营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大到板房的搭建,小到一根电线的安装,都需要工具,但是找遍了蒙罗维亚,很多工具还是缺乏。本来出发前大家已经做好了在任务区缺乏物资的准备,海运物资里也增补了很多工具,但是船期还没到,集装箱还在大西洋上漂泊着呢。尼泊尔防暴队也缺乏工具。想借借不到,想买买不到,这就是开始营建时队员们面对的第一个挑战。
负责营建工作的是队领导詹兴虎。他召集队员们在一起商量对策。
“目前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詹兴虎问。
于德朋是队里的营建专家,他提出来说:“没有工具,我们创造工具也要干!现在已经是旱季和雨季交替的季节了,马上就要进入雨季。
一旦到了雨季,所有的活计都停下来,势必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
詹兴虎转过头来问修理组的队员张兴猛和刘松道:“你们说说看,以咱们现有的物资,能不能造出合适的工具?”
张兴猛和刘松其实是车辆修理所的队员,但是防暴队主要的工具都集中在他们手里,对于需要什么样的工具,能造出什么样的工具,他们是最清楚的。
憨厚的刘松回答说:“我觉得大部分还是可以的。我观察过了,尼泊尔防暴队现在准备走了,他们留下来的物资里有不少的木板和铁器,像类似于锄头、铁铲、扫把、簸箕之类的,只要用我们修理所的工具稍微打磨一下,应该很快就能做出来。尤其是梯子、凳子之类的木制品,除了尼泊尔防暴队留下来的以外,咱们还可以适当到外面的木材市场采购一些。铁制的工具也是一样,可以抓紧打磨,按照营建的需要,只要花点时间,都能打造出来。”
詹兴虎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刘松说:“那这个艰苦的任务我就交给你和张兴猛了,只是要辛苦你们两个了。”
刘松和张兴猛坚定地说:“没有问题,请领导放心!”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刘松和张兴猛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比如说螺丝,有些板房搭建的时候螺丝尺寸不符合实际尺寸,需要把长的截短,把大的磨小,尺寸必须精致到毫米,不能有丝毫差错。刘松和张兴猛刚开始的时候雄心勃勃,但是却老是抓不住要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没办法,两人只能用手机在网络上搜索视频,反复学、反复练,一次不行再来一次。齿轮飞溅的火花打到脸上和身上,两人全然不顾。甚至有时候为了造一个工具,两人三更半夜跑到信号最好的芒果树下去上网找资料。
在两人的努力下,勉强凑齐了基本的工具。
与此同时,搬运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从格林维尔陆运过来的物资陆续到达了,共计有45个集装箱的物资。有的物资体积小又轻,队员们搬抬起来比较容易;有的物资比较笨重,需要很多人一起发力,搬抬起来就非常费时间,比如发电机组,需要十多个人慢慢地一步一步抬走,往往一个上午只能搬运好一台。三四月份的天气非常炎热,与在外交部大楼执勤的队员不同,那边需要的是在太阳底下静止不动,这里的队员却是要在太阳底下不能停歇。每天早上,太阳从蒙罗维亚的地平线上升起的那一刻,队员们就必须从熟睡中醒过来,简单地进行洗脸刷牙吃早饭之后,马上就要投入到搬运中。蒙罗维亚的太阳非常毒辣,七八点钟的太阳把人晒得皮肤生痛。为了赶进度,队员们从这个时候起就开始劳作,一直到晚上就寝,几乎没有停歇的机会,中午有时候偶尔可以打个盹。格林维尔营区从第一支防暴队进驻开始积累,三支防暴队过去后,留下的物资非常多,根据后勤队员统计的数据显示,大约有30万件。这些物资都需要在雨季来临前搬运到位。所以,每天每名队员搬运的重量都是以吨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