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巴尔扎克,初中时文学常识必背的内容,“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代表作《高老头》。这是贺新脑海中能够想到关于巴尔扎克的一切,他的小说更是没有看过。
为此他特地从中戏图书馆借了一本剧本中反复提到的巴尔扎克的一本小说《于絮尔.弥罗埃》。
这本小说读起来要远比之前他反复研究过的《小径分叉的花园》轻松的多,就是讲一个富有的名医,告老还乡,领了一个叫于絮尔的女孩作为老年的安慰。而他的几房亲戚贪婪成性,为了争夺遗产,窥伺刺探,不择手段,几乎把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做了牺牲品。
小说还算精彩。在剧本中这本小说之所以能够深深地吸引包括罗明、马建铃这样的知青,医院的医生,乃至目不识丁的农民等所有人,贺新感觉大概就是小说中细致地描述了十七世纪法国的物质环境。
比如那时候的住宅、住宅周围的环境、城市、街道以及室内装潢和日常生活用具等等,这些对当时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人来说,无疑就象打开了一扇窗,能够看到外面新奇而又精彩的世界。
更何况里面还有各种精彩的人物描写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贺新上辈子对知青的印象不深,更多的来自原主的记忆。剧本中的罗明和马建铃和原主的父亲基本属于同龄人,他甚至能想象得出,当年年仅十五岁的原主父亲唱着歌颂毛爷爷的歌,从繁华的大盛海来到荒无人烟的北大荒。
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繁重的劳作,极其贫乏的物质条件,近乎空洞的精神世界,让这个瘦弱的少年从刚开始的狂热、兴奋,演变为迷茫、麻木,甚至到了奔溃的边缘。
如同剧本中马建铃说的一句话:要在这大山里过一辈子,想起来背脊骨就发凉。
亦如同剧本中的罗明和马建铃在这大山里遇见了一个让他们铭记一辈子的姑娘——小裁缝一样,原主的父亲在北大荒同样遇到了一个美丽彪悍的东北姑娘。
也许在这点上原主父亲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同时也是更有勇气的——为了爱情永远留了下来。
贺新循着原主记忆中父亲的经历,感觉隐隐打开了一道门,似乎进入了马建铃这个人物的世界。
仔细想想,贺新发现自己其实跟马建铃很象,同样的沉默寡言,同样爱上一个姑娘却不敢表白……
……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开机比预定日期推迟了近半个月,主要是拍摄许可证迟迟办不下来,那位法国制片人莉莎大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