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可以说,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后来的贞观盛世。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李建成不死,做得不一定比李世民差。
但是,历史哪有那么多如果。
成王败寇,输了就是输了。
一个连争权夺位都失败的人,你真觉得他能创造一个盛世?
很明显,这里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不仅给李世民背上了一个沉重的道德包袱,也给李渊带来了许多折磨。
古人说‘盖太上者,无上也,皇者德大于帝,欲尊其父,故号曰太上皇也。’
但在李渊看来,史书上的这种定义和解释,可以说,充满了嘲讽的意味。
从李世民登基的那天起,李渊就感觉自己硬生生的活成了一个反面教材,李世民每颁布一条新的政策,都是在他脸上狠狠的扇耳光。
玄武门之变的当天,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推翻了李渊刚刚实行的宗教政策,让所有被李渊赶走还俗的和尚,全部回寺院。
几天后,又宣布罢黜四方贡献,然后广开言路,紧接着削减宫女等等。
这一连串的举措,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李世民要向天下人表明,李渊执政期间,存在太多的问题和错误,必须要及时的批判和纠正。
这难道不是打李渊耳光吗?
可是,面对李世民的左右开弓,李渊只能一忍再忍,打脱牙了也要往肚子里咽,也要血吞。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被囚禁了,有力也无处使了。
就像被关进笼子里的老虎。
然则,一切的开始,源自于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
他拿着钥匙,缓缓走到笼子边,告诉老虎:“嘿,你该露出你的獠牙,拿回你的自由了。”
于是乎,才有今天这种局面。
出笼的老虎,终于露出獠牙,开始展现自己的权威。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眼李渊,沉着脸道:“父亲要算大哥和四弟的帐,是不是也要算我的帐?”
“你的帐,我自然会算,但不是现在。”
李渊表情淡淡的说了一句,然后将目光落在尉迟恭身上,漠然道:“尉迟敬德,朕问你,建成和元吉,是怎么死的?”
“这....”
尉迟恭稍微迟疑,便重复当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