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力。”
卫二月终于向她伸出手去,好像一个成年人那样道:“你在美国一定要幸福,可以的话回来看看我们。然然这边我会照顾好她的,等到时局稳定以后我们三个再重聚吧。”她这样的说法,就好像自己是我的监护人一般,我听了忽然便生出一种自惭形秽的情绪来,比起她们我确实幼稚得紧了些。
同密斯林告别的时候,我难过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一直以为生离死别的时侯肯定会说很多话流很多泪,却不曾料到真到了这个时刻竟然只剩下茫然和无力。密斯林和卫二月的声音不断地在我耳边响起,可我却完全都记不得了。
戏剧社的玛丽教员也向学校提出了辞呈,原因是她在洋行里工作的哥哥决定回英国发展。玛丽教员为了不让整个话剧社沉浸在悲悲切切的离别气氛里,离开前的这些日子一直在指导大家突击排演著名的战争史诗《战争与和平》。她同大家说,也许面对战争我们不可能参与其中,但作为中华儿女每一个人都可以出一份力。她说临走前如果这出话剧能够排演出来,也算是她给大家的一份告别大礼。
《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名著,戏剧社里的同学们自然是读过的,然而心态却是今非惜比。大概人只有到了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才会真正生出感同身受之感。戏剧社里的同学们在这出戏的排练上空前地投入,没有人计较自己演的究竟是主角还是配角,甚至连一句台词都不曾有的牺牲者也是全力对待。原本放了学大家都是匆匆离开,但这段日子却废寝忘食起来,不到八九点钟便绝不离开。
在这种争分夺秒的紧张情势下,神出鬼没的顾作言又一次回到了了大家的视野之中。这一回他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带来了一个据说是早年同窗过的好友,两个大男生并肩站在排练厅中的时侯,整个场地的空气似乎都凝固起来。这对于常常沉浸在小世界里的女校来说真是难得的场景。我们记住了这个男生好看的脸还有极富书卷气的名字“时译之”,话说起来这个姓氏还真是少见,就连从小背熟的百家姓里都找不到它的存在。
本来时译之这样一个与戏剧社甚至整个中西女中都毫无瓜葛的人出现在排练厅里,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些别扭。但是听说他刚从苏联归来,那里曾涌现出无数文豪同样也是托尔斯泰的家乡,一切便又显得顺理成章了。在他的帮助之下,我们不但用英语排练了整出剧目,在许多经典的桥段还运用了俄语的对话和旁白。这位财大气粗的时译之同学甚至还许诺说要一手包办剧中的服装和道具,即使他的诺言还未兑现,在戏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