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春耕
农村发展,土地改革。农民承包土地30年不变。
晨夕上小学一年级时学费才两元,只发两本书,就是语文和数学。第二年学费一下就涨到了十几元,五年制小学也改制为六年制小学。课本也多到七八本,图画,写字,思想品德,自然等。
从此,有个名叫“化肥”的东西家喻户晓,尤其是美国的“磷酸二铵”最牛B,撒在庄稼地里,长势好,产量高。
大集体时代的铁牛,链轨车也慢慢下岗了。犁地全靠牛。
晨曦微露,田野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仿佛给这古老的耕作方式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老黄牛缓缓走出牛圈,和邻居家的牛搭伙成对,它们的步伐虽显沉重,却透着一股沉稳与力量。三叔牵着缰绳,手中紧握着那柄磨得发亮的木犁,眼神中充满希望,但更多的是对当前这份质朴生活的珍惜。
随着三叔的一声吆喝,春耕开始了。
老黄牛缓缓低下头,厚重的犁铧深深嵌入湿润的泥土中,翻起一道道整齐的土浪,散发出泥土特有的芬芳。晨光透过村庄的缝隙,洒在这一人两牛一犁(二牛抬杆)的土地上,犁的后面玉娘在撒化肥,大嫂在撒种子。她的脚步均匀,犁沟内撒一下的小麦种子和化肥均匀的和土壤融为一体,金辉斑驳,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村民们或肩扛榔头(打土块用),或手提粪篓,陆续加入到这古老的耕作仪式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片被土改遗忘的角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悄然上演。
这个时候。学校就开始放农忙假,上午上课,下午放假。放学前老师在土地皮上画地盘,一人一块,让学生在地皮上写完今天的生字和数学算式,学生们用树技或废旧电池里的碳棒在地上写好,老师捡查。
犁好的种子地,还要打土块。晨夕和晨宏的任务就是打土块。
他们拿着榔头,站在刚翻耕好的田埂上,晨夕的眼中闪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兴奋,而晨宏则显得更为沉稳,双手紧握榔头柄,目光专注地扫视着脚下的土地。阳光逐渐变得明媚,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融为一体。
晨夕率先行动,他轻轻一跃,踏入松软的泥土中,找准一块较大的土块,高高举起榔头,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颤抖,随后猛地一挥而下,“砰”的一声,土块应声而裂,化作数块更小的土粒,飞溅开来,带着几分泥土特有的清新气息。他回头望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