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足球职业联赛只有40余家职业球队,并且最多需要1400余名职业球员,这样一来,各个省份也会进行博弈性思考:“我们这个省,顶多也就是能搞起来两三家职业球队,顶多也就是七八十名职业球员,,顶多也就是有那么两三个球员能入选国家队,但是我们省有几千万乃至上亿常住人口,我们省有几百万乃至上千万青少年,那么我们到底该培养谁呢?这个人才该怎么选呢?我们省还有必要大力发展足球事业吗?还有必要建那么多足球学校吗?还有必要把校园足球开展得那么好吗?如果我们省大力发展足球事业,大力开办足球学校,大力搞好校园足球,这都需要大力投资的,但是大力投资了之后,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得到一两家职业球队,以及几十名职业球员和一两名国家队队员?那么这个投资也太不值了吧!而且,还耽误人家孩子的前途!那么,我们省还不如把那些投资足球的钱,用于建设工厂、开办技校,让孩子们将来都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呢!”
尽管中国足球存在着地域不平衡的特点,比如说辽宁省的职业球员数量就位居全国前列,云南省、贵州省、甘肃省和江西省等穷省弱省,其职业球员数量更少一些,不过足球强省和足球弱省在一起博弈的时候,弱省再弱,也会分到一些名额,就像是三十多人商量好了抬一桶10斤重的水,有的人给自己的定位是抬1斤,有的人给自己的定位是抬3两,有的人给自己的定位是抬1两,有的人给自己的定位,却是一点儿力也不出。
另外,引进外援和归化球员,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中国足球市场的职业球员需求量相对于人口本就极低,再引进外援尤其是归化球员,这对于想要投身职业足球事业的中国青少年及其家长来说,对他们的‘投资信心’是一个更加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归化球员,无疑就是一种病急乱投医式的饮鸩止渴做法。
也许,会有人把上述这些思考视作是‘勾心斗角’,姑且把这些思考视作是勾心斗角吧,但是呢,在最能盘活一个行业的市场经济模式中,这些‘勾心斗角式’的博弈性思考,却是最不可或缺的,每个人、每个虚拟的‘经济人’,他们都在思考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所有人才能够最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市场经济。
再说中国的城市与中国足球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省份如是博弈性思考,中国的城市也是一样,职业足球联赛和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发展,都离不开城市们的支持,而在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