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是美好的,拗劲也值得称赞,但是一切都离不开努力,人生游玩似的打工插曲过后,我和父母都紧张的投入到应征体检的准备之中。
父亲找到的“关系”,和我外婆的邻居是亲戚,据说他们两个也曾经是同学,同吃同住甚至同花钱,关系不是一般的好,我当兵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身上。
外婆的这位邻居,是一个非常纯朴山村农民,为此几次带我和父母上门拜访他的同学,从不厌烦,从不推辞,当作自己的事一样,非常热心,特别让我感动。
后来考上军校,到外婆家拜访,每次都要去他家坐坐,带上些点心,总是推辞一阵,次数不多,因为他们最终也走出了大山,加入了打工行列,举家搬离,从此再没有回来。
在他带领下,我摸清了门路,父母要我没事就去走动走动,当作亲戚走访,带上些“火烘鱼”“笋干”之类的土特产,这位长者每次都会热心留下我吃饭,带着目的当作了动机不纯,走得多了我都觉得不太好意思。
年龄受限,最后一次机会,父母紧张,我更紧张,只能通过频繁走动增强信心,尽管这位长者许诺一定会竭尽全力,但我依然担心,就怕出现什么意外,隔三差五赶往县城,以看望为由,打探口气。
部队任主官期间,我曾经劝说我的士兵,命运往往在某个时间就掌握在某个人手中,引导他们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养成谨小慎微的习惯,养成注重言行的风格,某一次的良好印象可能改变命运,某一次的不良印象可能影响一生。
应征入伍,对我来说就是命运改变时刻,确实掌握在他人手中,当地的武装部工作人员,体检的医生,接兵的干部,哪一个都有可能使我与进入部队失之交臂。
因此不管对哪一个,我都特别小心,收敛起了所有的狂妄与傲气,包括父母交待的事,我都不再反驳,认真对待,尽全力完成,父母伟大的一面,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又开始清晰起来。
“托关系”“走后门”,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心照不宣之事,不管做任何事情,想到的不是法律和程序,最先想到的必然是“熟人”“关系”。
正是因为“托关系”“走后门”之风太盛,我们体检时,为了防止“熟人”放水或者作梗,几辆大巴载着我们这些应征青年,换了好几个地方完成体检。
轮到我体检全身是否有缺陷时,光着身体,听到边上两人小声言语,“这么好的身体,哪里差了,没有关系再好也没用。”听着不是感慨,而是紧张,不知道最后一年能否如愿以偿。
担心是多余的,这样长者在和征兵会上特别提到了我,说入伍心切,身体素质好,文化程度高,这样的优秀兵源,就应该想尽办法送到队伍,这样才能壮大我们的国防力量。
也许正是他的坚持说服了征兵工作的其他人,额外从县城划出一个名额给了我,如果不是这样的努力,或许我还是争不过乡里的干部子弟,一样无缘此次征兵。
大约十一月底的样子,澡下武装部敲锣打鼓,将鲜红的入伍通知书送到了我家,恍如梦醒,此前还人前人后低三下气求人,现在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不只是口号,确确实实是国家对青春献国防的青年,表达的一份社会关注和尊重,过程曲折,经历坎坷,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为造成的,一旦成为军人,这份关注和尊重,依然如约而至。
因为我的户口在澡下中学,学校对我入伍也相当重视,特别要求我来到学校,要在临走之前,为我举办一次欢送宴,这次欢送宴,父亲醉了,回家的路上,不顾时任澡下学校代课老师的姐姐和我的劝慰,竟然放声大哭。
父亲原本酒量比较大,控制力也强,一般很少有人能劝到他醉,年轻时曾经有人激他,他当着大家的面,一口气喝干了一斤装的白酒,一点事没有。
欢送宴上,他没有刻意控制,哪个老师敬他都喝,有些人敬我,知道我不地喝酒,他也代喝。当时还以为他是心情高兴,历经不易总算使我达成应征入伍心愿。
回校的那一段路,我和姐姐扶着他单独行走,田野道路夜晚寂静,只有我们三人身影,此时突然见他一反宴后相互道别的正常神态,失声痛苦。
口中说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不断责怪自己没本事,没有教育好子女考上大学,没有找到关系招工进单位,身入行伍非他所愿,愧对列祖列宗。
那一刻我才知道,高中毕业后的怨怒责怪,原本深深刺透了他的心,被他深深记在心底,或许后来姐姐考取夜大,拿到大专文凭,也是因为父亲的这一次痛哭。
从未见父亲哭过,这是平生第一次,而且如此激烈,数行眼泪从此深深埋藏心底,在家待业期间与父母争吵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悔恨交加,心如刀绞,真希望一切可以重来,真希望重写那段无知历史。
那一刻才是真正的如梦初醒,不努力无结果,前途因此布满荆棘,不但自己寸步难行,还牵连至亲父母跟着一起披荆斩棘,平添多少苦难,遭受多少折磨。
1993年12月15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终于穿上了军装,怀揣梦想,踏上当兵的路程,不见如愿以偿的喜悦,反而异常的心情沉重,被父亲的眼泪压得喘不过气来。
出发当天,穿上了武装部发的部队作训服,胸前佩戴了武装部发的一朵特别鲜艳特别大的红花,从家里早早来到了学校,学校依然重视,安排了要在这里隆重送行。
此时的校长已经换成了一名特别年轻的小伙子,可能比我大不了几岁,用他的话说,我创造了历史,学校从来没有送过优秀青年到部队,因此必须特别隆重。
与校长和老师的热情不同,这一天,天气异常寒冷,而且还下着雪,在家乡这样的月份从来没有出现过,或许父亲的心情也象这天气,当然还有我。
年轻的老师们使劲的敲着锣打着鼓,一路从澡下中学来到乡**,与同乡几位应征青年一道,坐上了一辆中巴,又在乡**的敲锣打鼓声和鞭炮声中,前往县武装部集合。
到达县武装部时,其他乡已经来了不少人,有送有行,临别叮嘱,关心交待,每个应征青年都像我一样着一身青绿的作训服,戴一顶作训帽,无肩章无领花无帽徽。
他们身边都或多或少围着几个送行亲朋好友,帮着提着行囊,手里拎着水果或者是零食,只有我孤零零一人,手里除了行囊什么都没有,身边一个送行的也没有。
这或许是父亲的坚持,从这一刻起,以后的路要一个人走,他只送到澡下学校,亲人们此前特地上门拜访告别,在那样的年代每家都给了我二百块钱,已经相当不易,山路遥远,他们也不可能赶到。
帮助我成功应征入伍的那位长者,此时做出了让我终生难忘的举动,他见我独自一人,走到了我跟前细细交待,还买来一大袋水果,让我不至于显得没有人关心,不至于那么难堪。
点名上车时,我还被安排成临时班长身份,估计也是这位长者的安排,用他的话讲,几次接触,发现我为人诚实,所以才肯帮我,这样的帮助直到踏上征程,成为寒冷中最浓郁的温暖。
就这样,在一场风雪中,心里装着父亲的眼泪,装着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抱着一定要做出点成绩的决心,离开了奉新,来到南昌,踏上开往军营的列车。
这是一辆专列,全是各地前来的应征青年,我们被安排在了同一节车厢,相互之间没有过接触,对我来讲都是陌生的面孔,心情压抑之下,并不想多说话。
年轻人容易熟络,此后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远赴他乡,少不得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久身边几位同乡,就开始相互介绍相互聊了起来,我没有过多参与,将长者买的一大袋水果,全部分给了他们。
透过列车厚厚的玻璃,依旧有雪花飞舞,平原苍茫一片,铁轨附近不时冒出丛丛枯草,从眼底飞逝而去。
时空穿梭了近十年,乘坐的似乎还是那辆绿皮车,不过铁路交通的瓶颈已经得到改善,行进速度很快,很少停靠等待,绿皮车旁还出现了红色的“K”字头快车。
深夜来临,耳中的咣咣声,车厢有规律的轻微摇摆,再不似十年那样催眠,其他人都已熟睡,看着窗外零星散酒的雪花,我却一点睡意没有。
求学之路结束,社会历练一年半,有求职的无助,有应征入伍的挫折,有逃避的消极,有打工的无奈,十几年的教育到底教会了我什么,又或者从中尝到了什么。
思绪拉回学校,点点滴滴,有欢笑有烦恼,有艰辛有坎坷,有豪放有激情,有忧郁有伤感,不管何种感受,身边至少有同学相伴,有挚交倾诉,或许这就是一种收获。
没有踏入学生心目中的殿堂,但是多年的集体生活,学会了太多,有忍让有抗争,有委屈有轻狂,有舒心有难过,尤其是高中三年,学会了友情珍藏,学会了感情融入。
现在回想起来,所做所行尽管略显幼稚,略显缺乏进取,但主线还是明显的,那就是从未放弃过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尝试,不断思考,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这都是财富,即将面临的部队生活,也是一个集体,而且是高度集中的集体,或许我可以带着这些收获,在部队的那一片净土驰骋,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