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山里人家,不少地方风景独特,引人入胜。
村庄大多聚居在南,学校在北,穿村而过的马路,在村子中间折转分叉,书写“冶城职业技术学校”的大门,下面朝南耸立村民房屋之中。
大门高可能有五六米,与学校四周高大的围墙连在一起,将学校与村庄分开,是进出学校的主要道路,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小门,正北的连着后面田野,正西的连着学校农业基地,能通往河边竹林,正东的通向校属工艺厂。
进入大门,是一条宽阔通道,细小鹅卵石铺就,长约百米,尽头耸立三层高的教学大楼,古朴典雅,方方正正,上面永远飘扬一面国旗。
教学大楼一直是老师们办公的地方,只有班干部常去,我好像一次都没进去过,楼顶是学校的广播室,从高二开始,我们的美女副班长,就一直担任校播音员,直到我们毕业。
紧靠大门的通道两边,对称耸立两座两层楼房,东边的一幢是宿舍,西边的一幢是教学楼。西边教学楼过去是高大的礼堂,里面空旷,有一个很大的舞台。
礼堂的北边侧后位置是食堂,食堂再北是几排教职员工宿舍,东边又连着一排教室,再过去是教学大楼,职工宿舍与教室中间有一条通道,连着北侧院墙下的集体公厕,北面的小门就在公厕旁,除了正南的大门有铁门,所有的小门都是开敞的。
几幢建筑围成校园,非常开阔,以中间通道为界,西部是蓝球场,不再好澡下中学单独一个,而是好几个排在一起,高中才算得上真正认识蓝球,运球、投蓝、配合,都是在这里听老师讲解,从同学们那学会。
东部是足球场,可能也是全县唯一的比较标准的足球场,三中踢足球是传统优势,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动不动就是与全县联合的足球队比赛,而且赢多输少,成为我们并不多的可炫耀荣誉之一。
与到会埠中学报到一样,依然是父亲带着我来学校报到,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只不过这次骑行的距离更远,全长三十多公里,骑了三个多小时。
心情更是有所不同,少了些兴奋好奇,多了些无奈失落,以前是跟不上父亲的速度而落后,现在是带着郁闷无法超前。
从家门口马路出发,一路穿过老会埠,继续前行十几里到达渣村,再上横旦全县的唯一公路,约二十几里之后,进入罗市集镇折转进一条马路,沿这条马路十多里,最后到达冶城。
报到的教学大楼前,一眼看到了一个熟悉身影,是澡下的同班女同学,不知道是见到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