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刘庆还在昏睡,有荀氏门客来报,递上书信,欲请汝南太守刘君至荀府一叙。
刘庆瞬间酒醒,赶忙整理容装,仔细梳理一番,换上儒士袍服,配上佩剑,就要出门。
李旻叫住刘庆嘱咐道:「国助,若至荀家,要仔细注意礼仪,文若、景文到还好,友若最看出身,若其有甚言语,千万隐忍,荀氏颍川世家之首,集天下士人之望,千万注意!」
刘庆谢过李旻,带着卫队就去了荀府。
荀府无甚富贵之景,但文士之气极浓,连看守府门竟都是儒士穿着。刘庆报上自己姓名,即刻就有人带进府门,无不神情恭敬、言语小心客气。
刘庆好是一番感叹,先前为县尉、校尉之时,何曾有人对自己如此客气,便是一般的小世家都不甚遇到礼遇,如今为两千石,方知一方郡守之威也!
进了正堂,为首之人是一儒生与一道士着装之人。相传荀靖德行显著于世,号为隐士,应是那道士着装之人,另一人理应就是荀彧之父荀绲。
待其行见客之礼,刘庆还礼致意。
荀靖先行了礼打了招呼以示对来客尊敬后,就自行离去了,稍后荀绲致歉道:「家兄好老庄之道,号为隐士,府君见谅。」
刘庆随意道:「无妨,我在洛阳亦曾悟到隐士之理也。」
荀彧好奇道:「何也?」
刘庆解释道:「有人曾告我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荀氏众子弟今日为迎刘庆,来人不少,盼着刘庆新任太守能带去上任,此时闻刘庆所言俱是尴尬,这是在说荀靖避世不出,单为自己而避,不顾天下耳。
荀彧顿时对刘庆印象有些差了,但只以为是其年少得志,闻名四海,起了骄矜之心,并未过多言语。
荀绲未想到刘庆开口就是暗骂,以为是其怪罪荀靖无礼,心里暗骂荀彧识人不明,怎么此等张狂之徒也说成是明君一般,讪讪道:「家兄懒散惯了。勿怪,勿怪。」
谁知刘庆道:「我还未说完,我回那人道:无论隐士、朝臣,俱需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此,便是隐或不隐,又有何妨?」
荀绲深读经书,闻言失色,赞叹道:「刘君此言大善,或可著述刻于竹帛也!未曾想刘君竟有如此见识!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也!」
荀彧道:「刘君此言暗合圣人之道也!我观刘君气质不俗,传言刘君指挥兵马如臂使也,未曾想刘君亦知经言之道也?」
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刘庆知是其试探,大笑道:「圣人之言,岂是虚妄?不过如今乱世,亦需治世之道也!」
「何为乱世?」
「人如草芥,命如浮萍。」
「乱世何起?」
「不敢言。」
「为何不敢言?」
「天地君亲师皆不敢言。」
「如今董卓在京,天下欲往何处去也?」
「不敢言。」
「为何又不敢言?」
「国运在此,故不敢放言。」
「君欲何往?」
「安民保境,济世富国。」
三言两语之后,荀彧在心中已很是首肯,他看一些荀家小辈望着刘庆眼里都要喷火一般,竟都示意荀绲、荀彧为其说话。
毕竟明主难得,况且其也不像荀彧、荀谌、荀攸他们名满天下,有的是公卿、州伯征辟,此时跟着刘庆去汝南安身就是其最好的选择了。
荀绲也看了出来,问刘庆道:「刘君果非一般人也!封侯拜相依我看亦不在话下,我这些小辈如今赋闲在家,可有
刘君看的上眼的,大可征辟之,以助君之任。」
先说些奉承话抬举一下,后面才是真正要说的,刘庆这才明白,原来这老头叫自己来是为了给自己塞些荀氏不入流的小辈。
见荀彧也没什么表示的意思,甚至都没见着荀谌、荀悦,刘庆大失所望,笑了笑说道:「我与堂下诸君还不熟悉,稍等些时日,我再看看可有职位。」
当下就退堂,行礼道:「荀君再会,文若,咱们有缘再会。」
待刘庆与荀家小辈走后,荀谌才从后面屏风出来,不以为意道:「此人只是有些急智罢了,就凭其还对三叔点评论足,不过是一时走运得了个太守罢了,来咱们荀府神气什么?我观其但未一太守便是足够的了!」
荀绲教训道:「你说的什么话?!这岂是圣贤门徒该说的话?就凭你也看的透此人?还不退下!」
荀谌面露不屑之色,暗道荀绲无什么眼光,自己往后院去了。
荀绲置气道:「友若太过放肆了!此人不但有勇有谋,见识深远,又有猛将依偎臂助,但少治世文臣助其成事,假以时日,刘庆其人未必不能立业。」
荀彧点头称是,说道:「友若受袁本初征辟,不日将赴冀州,一时心气高傲也是正常。刘庆此人并非如此简单」
又拿出荀攸之信与荀绲道:「公达亦来信提及此人,不过公达似对其有些意见,言其狡诈莫辩、阴险至极,但又似对其推崇备至,言其雄才大略、气魄雄伟,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荀绲笑道:「你这堂侄也是别有风趣。」
荀彧闲谈道:「公达自幼少孤,无父无母,十三岁时其祖父又逝,平日除了诗史军略甚是少谈,就此次来信对刘庆倒是长篇大论,还提及一人,说是刘庆帐下谋士,此人之才智不在我与他之下,我今日与昨日在刘庆身边倒是未见此人。」
荀绲问道:「对了,韩冀州接迎你之事如何了?」
荀彧暗自心悔却又不能毁约,答道:「韩冀州召我入冀州,我先已答应他,颍川战乱之地,我欲往冀州避乱,叔父还有他们是否同去?」
荀绲摸着髯须,又站起来踱步,想了很有一会道:「常言道;四面撒网,八方捕鱼,我等这般名门巨室每逢乱世便是如此安生以继家世,友若与你都在冀州,你带着我这支族人前往冀州,余者皆留颍川。对外就说是这些人难离故土,不愿前去冀州。」
荀彧点头称是,暗自想着刘庆那帐下文士,想着什么时候与其较量一番。
待刘庆回李旻府上,早已有一文士在等着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