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布面甲。
膛线与米涅弹的出现,标志冷兵器盔甲开始退出历史舞台,清末就淘汰的东西,怎么还会出现在民国?
更奇怪的是,这些尸体的致死点,无一例外,全都是撕裂和切割伤,子弹和炸药根本造不成这么光滑的切口,就算骑兵冲锋能断人手脚,可连马匹一并斩碎就太过分了吧?
对比之下,穿着棉甲的尸首,保存得反而最为完整!
热武器全面称霸的时代,冷兵器却占据优势……
一股不妙的感觉在杜淮山心头滋生。
相同的物理规则、环境、人种,并不一定就代表这里还是正常的地球。
于是。
除了马步枪,他还找了一具较好的甲胄,忍着恶臭扒下来,连同军刀一并扛起,迅速找到一棵树,背靠着躲起来检查。
布面甲外为布料,内里在要害装有铁片,并用铜钉固定,看似孱弱,实际相当有份量,他只拿了胸甲和头盔,就足有十七八斤。
幸亏原主体质不算差,杜淮山套上后并未觉得太吃力,因为棉衬厚实,重量分散均衡的关系,竟比上学背大书包还要轻松些。
军刀的样式与65式骑兵刀很像,全长近一米,重三斤,刀条微弧,单侧刃锋,双开加强筋放血槽,钢制全包围护手,握把上缠着粗布条防滑,配黑色木质刀鞘。
千万别觉得三斤的武器很轻。
单手挥舞时,刀身的重量会全部压在手腕和小臂上,一般没受过专业发力训练的普通人,十几下就会感到酸痛难忍。
古人那些重达几十斤的武器,要么是单位换算不同,要么就是在马上作战,不需要过度挥舞。
杜淮山专业主修方向是散打和中国式摔跤,可传统武术和兵器套路表演一样需要学习考试,所以对冷兵器的了解很深。
简单舞了几个刀花。
试出刀身重心主要集中在前半段,这样更便于劈砍,却难操控,手腕果然吃力得紧。
他脑子里对刀剑花枪各种套路烂熟于心,但魂穿过来,身体是陌生的,各项力量、速度、反应等数据不配套,更没有肌肉记忆,招式耍出来,总有些慢半拍的感觉。
不过慢半拍,也比什么都不懂要强。
剩下那把老式栓动步枪,匣里还有四发子弹,枪管完好无损,捣鼓了几下,就搞明白怎么旋拉推膛了。
男孩子天生就对某些事情无师自通,更别说他大一军训时还打过95式。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