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二十八章 通宵达旦,严重的问题!(二合一)

第一百二十八章 通宵达旦,严重的问题!(二合一)(1 / 1)

之前崇祯还真没想过,这群家伙都已经是被判处死刑,表现不好就要被抄家砍头了,竟然还挑工作。

这就好像沙漠里马上就要渴死的人,给他喝水,他还挑牌子一样,简直离谱。

于是崇祯便将这些吏员再次集中起来,严肃表达了必须好好教学,如果敷衍了事,那就当即拖出去抄家杀了!

一众的吏员,哪里听得这个?听完之后纷纷吓得跪地磕头,不住求饶。

不过,到底也要给他们些盼头,于是,崇祯等他们安静下来,便又将之前对那名老吏说的话,给在场所有人重复了一遍。

一人教十人,与一人带一人,教出合格吏员的效率差距自然很大,听了这番话之后,那些吏员明显也安心多了。

不好好教就是死,好好教将士们识字做事,之后说不定凭借这点反而升官。

其他路子被堵死,这条路又给了确切的希望,加上崇祯此前的严厉呵斥,他们自然变得老实多了。

吏员接见了,崇祯索性也对着那些强征过来的教书先生们好言好语劝勉一番,并且同样给他们许愿,表示做得好钱财封赏必然少不了,而且也同样有机会当官。

再冲着已经分队完成的新军将士也勉励一番,许以愿景,崇祯便转身离开了。

毕竟,改了场所之后,不过就是寻常一对十,私塾一般地教书。

新军将士在军令之下,都是将学习当做作战任务来做,也不存在学习不认真需要监督的情况。

既然吏员们扫了兴,那他就先回去整理政令。

之前上午虽然也将政令整理了一通,但是当时为了赶紧将今日的政令下达,便只是将就着凑活用了。

要规整为新政执行的一个过程,只是想到了便让人找出来,然后临时修改抄录肯定是不合适的。

崇祯当前自己一个人处理所有政务,当然可以这样做。

但是当前的地盘本就不止京城,崇祯不可能一直只留在京城之中当一个京兆尹,等京城理顺,整理出一套行而有效的治理方案之后,这一块的事务肯定要有其他人担负起来的。

而且,大概率不会是所有权利事务,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否则单一一个人的权力就太大了。

这样一来,政令就不能由某一个人随意调动,而应该分门别类,将原本归属于各类衙门的政令整理清楚,方便根据不同职务,来单独调用。

而且,这般的调用政令,其实也没有必要直接将过往的政令全部调动;

用实打实名称日期俱全的政令原文,也不如从这些政令之中抽出通用内容,然后归档于一书。

这些事情,不管是说,还是做,其实都不算多大难度,但是要把所有事项与政令一一对应,花费的工夫还是不少的。

而且,如何分配更加合适,这肯定也得崇祯亲自拍板定夺。

于是回到宫中之后,崇祯再次将之前那一百将士,以及执笔监的太监们叫了过来。

政令本就在书房没带走,现在开始秉烛整理倒也方便。

“先将政令按部门放好,然后从之前调动最多的部门开始,将政令一类一类拿给朕看。”

“准备抄录政令,记住,日期、人名、事项都空下来,留下空额。”

随着崇祯的一道道命令,将士们便开始一摞一摞地将政令带到崇祯身前。

而他身边的执笔太监,则在崇祯的吩咐之下,将那一份份政令,整理成没有具体日期的格式化内容,这样的政令,便被崇祯暂命名为空头政令。

毕竟是刚刚接触这些事项,崇祯也不知道这类的政令,到底哪些是有用,哪些是没用可以删去,于是,他便先将所有的政令,分门别类,把每一类的政令都转化为一条空头政令。

这么多年的政令,数量自然如同瀚海一般,哪怕过度相似的都被整合成了一摞,可以直接规整成一张空头政令。

但是所有类型的政令都规整清楚,所需的时间也就想当漫长了。

等到夕阳完全消失,书房中的光线变得只有烛光,执笔太监书写晾干的纸张都铺满了小半个御书房的地面。

而撤下去的政令数量,尽管也是厚厚的一摞一摞,但是与装在御书房门口,摆了好大阵势的总共政令来看,却仍然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当前的进度尽管已经很快,但是,要全部处理好,估计也得如此多的人手,整理好些天才能真正完成了。

好在,这些政令全都整理完之后,崇祯再处理政令,便能够轻松很多,执行的效率,也能够一下子快数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就勤奋的崇祯,自然更加振奋,本该去吃的晚膳,也变成了让御膳房专门送来,并将其他人的膳食也做好,迅速在御书房内解决。

但就在崇祯准备这样加班加点,尽可能多地完成政令规整时,一名小太监突然走了进来,走近崇祯之后,冲着崇祯低声说道:

“陛下,之前安排的吏员工作记录,已经全部收齐送上来了,您看,是给您送过来还是?”

“嗯?吏员记录已经收齐了吗?”

崇祯听了这话,揉了揉一直紧绷精神也略微发胀的眉心,精神振作了一些:

“赶紧送上来吧!”

吏员工作记录,是崇祯之前下令,让那些跟随吏员的新军将士,在观察他们身边吏员一天的表现之后,要做的记录。

这项工作,是在吏员工作结束,将士们回到军营之后进行。

而将士们跟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军营便已经是傍晚,加上要回想一整天的事迹,并且记录,所需的时间也相当多。

正是因此,才会这么晚才做好送来。

看这些内容,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这新派下去的千余吏员工作情况,以及他下发的三百多条政令是否合乎适宜,以及有没有需要修改的方向等等。

可谓是相当有用。

不一会,便有太监将一大箱子的纸张搬了上来。

看这容量,里面存放的纸张怕不是得有好几千张,等同于将士们对自己跟随的那名吏员的记录,全都不止一两页。

见此,崇祯眉头一皱。

“嗯?不过千余吏员,记录他们的内容便有这么多?”

“回禀陛下,正是如此。”

“行了,你们下去吧。”

将士们想着将情况记录的更加清楚,这份心肯定是好的,但是这么多的内容,崇祯一个人看,那光看完一遍都得多久了?

但想想,一千来个人,哪怕是一人只有一段话的讲述,他全部看完都得看一千段。

这哪里是他一个人能够抽空完成的?

情报获取确实需要,但是现在看来,情报的筛选,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啊。

这一点确实是崇祯考虑不周了。

“情报......是专门再召集识字的将士,组建一个为朕阅读整理情报的部门,还是,把这些内容交给锦衣卫?”

情报部门,大明可从太祖建国便一直都有,那正是前段时间朱元璋专门建立的大明锦衣卫。

刺探情报,整理情报,本就是锦衣卫的职责所在。

此前,在刺探情报方面,他们短短一天时间,就发现了山海关援军退缩的情报,并且及时传回了京城。

而整理情报这个特点,似乎正好可以将新军将士交上来的情报整理好。

这样,一方面崇祯可以直接得到规整好,几页纸便清楚明白的情报内容,而不是一下子面对这么多纸张。

另一方面,也正好可以解决锦衣卫当前初建,没有情报的问题。

“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禀皇上,已经快亥时(晚上九点)了。”

亥时,已经属于晚上,但是这个时间点,锦衣卫肯定还是有人清醒的。

“传朕命令,将这一箱情报,转交给锦衣卫,并让他们加急处理。朕要他们明天一早将情报中将士们发现的问题,以及政令上的不足之处全部找出来!”

这命令一下,必然不少负责这块内容的锦衣卫就要通宵达旦地工作。

不过,以当下锦衣卫的数量来看,这个工作量,他们是完全能够完成的。

对崇祯来说,这就够了。

于是,这箱满满的情报,便在御书房待了不到一刻钟,就又被抬了出去。

而崇祯,则继续与其他人等一同整理政令。

——————————

“派人去锦衣卫问问,朕要求的情报整理得怎么样了。”

早上一醒来,崇祯便立刻下令,让太监前去催促进度。

“陛下,一个时辰前,锦衣卫那边已经派人将整理好的情报送过来了。”

换成大明末年,崇祯时期的锦衣卫,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效率,甚至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都不一定有。

但是,太祖通过法术重新定下的锦衣卫,其他不好说,但是忠心和勤恳基本上都是到顶了的。

崇祯历来起床都早,现在也不过刚到卯时(早晨五点),也就是说,差不多寅时初(凌晨三点),锦衣卫就将资料送了过来。

“有心了,传朕命令,昨夜负责的锦衣卫,当月俸禄加一百两!”

听到资料已经被整理好,崇祯大手一挥,便下令赏赐。

数千万两的现银在手,赏赐起来他的手笔也大多了。

如今的朝廷百官都被抄成了国库里的一箱箱银子,他自然不需要再上朝。

于是穿衣洗漱,晨起之后,崇祯便直接赶往了御书房。

当然,崇祯倒不是准备现在去准备今天的政令。

昨天是事务匆忙,加上没有预料,否则的话,能够提前准备的政令,肯定是要提前做好的。

就比如,今天的政令,昨天下午的时候,他便已经弄完,随时可以下达。

现在去御书房,为的是看看随行将士们的吏员记录,分析分析是否需要做些相应调整。

而再此之后,他自然就要将剩下没有完全规整好的政令体系给调整妥当了。

“案前将士,以及执笔监的太监也都叫来!”

那一百能识文断字的新军将士,本来崇祯只是准备临时调用,但是现在看来,至少好些天都得一直使用,既然如此,他昨晚便下旨将此一百将士临时划归到了案前将士这个职位。

案前将士、执笔监,这两个临时安排的部门,加上一千干吏,便是如今涉关朝政的所有人等。

若是这套方法可行,那之后便可以扩散到各处城县,作为新政之基。

当然,具体这套方法可不可行,效率高不高,那还得看吏员们的工作成果了。

昨日几千张的情报,经过锦衣卫的连夜整理,已经汇集成了不到十张纸的厚度。

基于昨天崇祯的命令,最上面的纸张,写的便是在昨天的工作中,表现得很差的吏员。

一个个名单以及将士们所记录的事项,全都清清楚楚,崇祯看着,眉头直接皱起。

早已说明做的不好便是杀头抄家,他们居然还有消极怠工以及公然收受贿赂的!

一条条看完,崇祯拿起朱笔,做下批示。

“冥顽不灵,即刻原罪定罚!名单及罪刑通报所有吏员,以教书吏员则适替补。”

给机会不把握,那就直接去死吧。

本就是罪行深重之人,还不肯好好改造重新做人,那就直接投胎转世重新做人!

当然,这样的吏员人数自然只是少数,一千多人之中,也就只有那么寥寥十几个而已。

第二张、第三张纸,则是工作中有一定纰漏的吏员名单了,崇祯挨个看了看,不算什么大事,都还算瑕不掩瑜,继续观其后效即可,放到一边,留作备案。

然后,便是其他的内容,崇祯也都挨个仔细查看。

崇祯这也是第一次签发这么多政令,而且还是在没有经验只有过往政令作为参照的情况下做的,将士们提交上来,显露出的小问题自然也不会少。

“嗯,这一点需要微调,过往官吏的命令已经不太符合实际了。”

“这一个......嗯,可以,之前没想到,原来那条看似无甚作用的政令,原来是配合这一条的。”

“好,这个确实......”

......

不少小问题,崇祯都很快虚心接受。

不过,看完这几张,一翻面,他的脸色瞬间凝重。

最后的几张情报,居然全都是从各个角度描述的同一个问题。

这件事,不仅相当重要,甚至安稳与否,直接关乎王朝根基!

而他之前,居然完全忘了关注!

最新小说: 婢妃传 妖有仙妻 碎月如戈 诸天古卷 风烟传 有妻足焉 特战天神 王爷,堂上见 半拍丑女 重生之我的男友是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