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吃的南瓜藤还剩下一小半,刘桂圆不打算再炒新菜,浪费油和柴禾不是。
从篱笆外头开出的菜地里,摘了几片蒜叶、掐两棵香菜,切碎了放点油盐拌一拌,这也是一道菜,就刚才烙好的杂粮饼正好。
饭菜才端到桌上,刘崇山就从外头回来了,看屋里有烙饼和小菜,还怪可口,伸手就卷了一张,边吃边问刘桂圆:“都是你弄的?”
“嗯,跟大姐二姐学的,她俩去打猪草了,快回来了马上。”
刘崇山不在意的点点头,对她说:“去园里摘个尖椒来。”说完就去了里屋。
等刘桂圆摘了两三个熟透的尖椒回来,就听到他在里屋和张氏说话。
“到哪里弄牛奶?生老三的时候没有奶,她不照样长这么大?”刘崇山在屋里听到张氏说要到刘大双家要牛奶的事,有点不想去说。
本来生个丫头就够丢人了,还得为她去别人家要奶,这下全村都知道他生的又是丫头了。
“桂圆那时候喝的是铁蛋娘的奶,要不然哪能养大,莲子还没满月,没有奶可不行。”
铁蛋娘就是上午来过的二婶娘,铁蛋和桂圆前后脚落生,那时侯两家人还没分家,就抱去让她喂了十来天。
不提铁蛋还好,一提铁蛋,刘崇山就想到二弟家一连生了三个儿子的事,那脸上表情就不对了,说:“还有脸说,你看看人家多会生,你看看你?莲子早产怪谁……”
“爹,尖椒摘来了。”刘桂圆一听刘崇山又要翻旧账,赶紧掀开布帘子进了屋。
“等你来天都黑了。”刘崇山手里的卷饼还剩两口,就不要放尖椒了,留着下顿吃。
“爹,刘大双家那里叫我和大姐去说呗,我们小孩好开口,一问保管人家就给了。”刘桂圆笑嘻嘻的看着刘崇山,提议道。
“瞧把你能的,人家认得你谁个?你娘现在就没有奶,莲子得喝多少牛奶管够?那些牛奶不要东西换?”刘崇山一方面嫌上门丢人,一方面心疼家里的粮食。
乡下人家,想要别人家什么东西,不提花钱买,都是拿对等价值的东西换,这个东西大多都是粮食。
“估计快要收麦子了,到时候咱家粮食就能续上了。再说了爹,俺娘生莲子伤了身子来,那牛奶要回来,她也能喝,她养好了身子,才能给俺家生小弟弟。”
刘桂圆知道现在是四月里,等到五月底六月初的样子,田里的小麦就能收了。
果然,刘崇山一听到生弟弟,那点子不情愿就都没了。
等刘红枣和刘花生回来,三姐妹就着剩下的烙饼垫了半饱的肚子,刘桂圆就把到刘大双家借牛奶的事说给她们俩个听。
“家里还有点玉蜀黍渣,要不用这个换?”刘红枣吃过饭,在空地上拾掇弄来的猪草,眼下家里菜还没长起来,从这里头也能拣一些嫩的马兰头炒着吃。
刘红枣挑好嫩的马兰头放在一边,又抓了一大把丢进鸡圈里头,三只母鸡看到绿叶菜,撒着脚丫飞过来吃。
“刘大双家是谁,他家房子在哪里?”刘桂圆惦记着借牛奶的事,一个劲儿的问她大姐。
刘花生拿起一把扫帚,将地上细碎的菜芽叶子扫在一块,听到刘桂圆问这个,便细细的介绍了起来:“我给你讲,他是我们本家的大伯,不过隔了两房头,没那么亲。他这人怪有本事的,会耍花鼓会唱曲,每年有大半年时间都出去要饭,听讲在临县几个地方挣了不少钱……”
刘花生的一番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原先看到家里有玉蜀黍,菜园里种有尖椒,她还不确定,现在听到“花鼓”“要饭”,她猜测这里大概是明朝中晚期。
因为玉蜀黍这种作物正是在明朝后期引入的,而刘花生嘴里说的花鼓,有点像后世有名的凤阳花鼓,那么这地方估摸着就在安徽凤阳附近一代。
照二姐刘花生说,这里好多年以前闹过大灾荒,好多人收不上庄稼饿死了,后来他们这地方才流行起了种玉蜀黍等作物。
这点正好和明朝末年对上了号,因为末年频发灾荒,当地人在老家活不下去,这才拿着花鼓到外头富庶的地方唱曲乞讨,慢慢的就形成了当地人外出挣钱谋生的一种手段。
“那现在的皇帝是哪一位?今年是哪一年?”刘桂圆不想猜来猜去,她历史又不好,索性直接问她姐。
“你怎么敢说那两个字!”刘花生吓了一跳,忙捂住她的嘴。
“万岁的名讳我们哪敢说,不过现在是大平十一年。桂圆,你问这干啥?”刘红枣走过来趴在她耳朵边小声说着。
“那明朝还在吗?”刘桂圆心里有了预测,急忙小声问她大姐。
“那是前朝,已过去十一年了,如今是大昍朝。这些你今天问过就算知道了,以后可别再问。”刘红枣拍拍刘桂圆的肩膀,左手食指放在嘴唇上,作出“嘘”的动作。
“就是,以后别问了。”刘花生跟着附和道。
刘桂圆点点头,作了个抹脖子的动作,立马逗笑了方才还紧张兮兮的二人。
看来,这个大昍朝应该是明朝的后续,可是明朝过了不是清朝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刘桂圆也就抛开不想了,反正无论哪个朝代,她还不是得一样过日子。
猪草拾掇完,刘红枣和刘桂圆将两大粪箕的猪草送去三婶娘家,她家今年一共养了三头小猪仔,正能吃得很。
除了猪草,她家还有些去年吃剩下的麦麸子,早送了大半到三婶娘家,不然一向抠门的三婶娘,怎么会允给她家两三斤猪肉。
刘崇山吃过午饭又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在她看来,这个爹就是个不务正业的。
到里屋给张氏倒了一回尿盆,在床底下的木盆里找到一块莲子换下的尿布,刘桂圆一并拿到屋外的空地处洗了。
等她洗好尿布,大姐二姐也回来了,三姐妹聚在一起商量,一会儿结伴去刘大双家借点牛奶。
“要不我带桂圆去,咱三个人都去不好。”刘红枣想了想提议,主要她和大伯家的刘金娣年龄相仿,玩的也好。
“行,那我在家陪咱娘说说话。”刘花生从早上忙到现在,也乐的清闲。
三人商定好,刘红枣带着刘桂圆,提着小半口袋的玉米渣子往刘金娣家去了。
刘金娣家果然像二姐说的那样,家里生活条件不错,两间并在一起的屋子,一间是齐整的土坯房,另一间是青砖堆砌的半瓦房。
绕过一堵土坯围墙,刘红枣敲了两下半掩着的暗红色木门,没多时就有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过来开门。
“咦,红枣来了,怎么这么久不来找我玩?”刘金娣看到好姐妹刘红枣过来,高兴的挽着她的胳膊,一低头看到刘桂圆跟在后头,好奇的问:“这是桂圆……现在不傻了?”
“嗯,现在可懂事了,炒菜做饭都能做。”刘红枣一副自豪的表情,原来村里有个别人看到妹妹桂圆,总是明里暗里的讥笑,现在看他们还敢。
说完指着刘金娣对刘桂圆说:“你要喊她堂姐,知道吗?”
刘桂圆弯着月牙眼,笑着喊了一句,刘金娣还没来得及应,屋里传出一道中气十足的女声。
“刘金娣,就一双石榴花鞋垫,你能绣四天,你那手是猪蹄子吗?”话刚落下,身穿红色衣裙的刘钱氏手里拿着一对绣花鞋垫走了出来。
“娘,有人在呢。”刘金娣被亲娘说了一顿,气的原地跺起了脚,随即想到什么似的,对刘红枣说:“对了红枣,你教教我怎么用双面绣吧?”
刘红枣以前学过一点双面绣的手艺,还是张氏手把手教她的,后来自打三妹出生,张氏没时间也没心情教女儿学刺绣,所以这个双面绣技法就连刘花生都不会。
刘钱氏嗔怪的看了她一眼,说:“没学会走,就想学跑了,先学好挑花绣再说。”随即热情的招呼刘红枣姐俩进屋。
刘红枣喊了大伯娘以后,却有些不好意思开口,愣在原地支支吾吾的说:“俺小妹妹没有奶吃,想问问你家母牛可有多的奶水……”
“大伯娘,俺是桂圆,俺爹和俺娘叫俺们姐俩过来换点牛奶,家里刚生了小妹妹,没有奶喝天天哭哩。俺们不白拿,用一点玉蜀黍渣换,可别嫌少。”刘桂圆接过话头,霹雳吧啦将来意说了个明白。
刘钱氏愣了一秒,连忙拍腿笑道:“哎呦,这是小桂圆吧,小嘴太能说了,还真是病好了,变伶俐了!”
“家里母牛上个月生的小牛犊子,奶还没下去,你要想要,明天一早过来挤一点。玉蜀黍渣就不要了,俺家不缺这个,回头告诉你爹娘,都是亲戚说这些就外道了。”
刘钱氏着实是个豪爽的,一来牛奶这东西他们乡下人平时也不喝,二来自家日子这几年过得越来越好,一点点玉蜀黍渣,要不要都无所谓。
要说以往那几年,她家里头那是穷的叮当响,只有一间破土屋和两三亩薄田,生金娣那年赶上小旱,一家人差点儿饿死。
后来当家的跟熟人外出乞讨,有时遇到有钱的客人,跟前唱个曲打个花鼓,很能得几个钱,这才慢慢给家里挣下一点儿家业。
要不怎么村里别人家孩子,不是到地里干活就是搁家里收拾零碎,她家金娣偏偏待在家里,没事学学捻线刺绣?
刘红枣听了这话马上感激的站起来,嘴里直说谢谢大伯娘肯帮忙,不过玉蜀黍渣一定要,不然她们不好意思来挤牛奶。
刘钱氏不是那等矫情人,见刘红枣姐俩坚持,大手一挥,点头说:“那行,我就收下了。”
得了刘钱氏的承诺,刘红枣姐俩喜滋滋的回去了,临走前,刘金娣还拉着着刘红枣的手,叮嘱她有空一定要来教自己双面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