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郡,马岱出使归来,带回来一千匹战马。由于天水郡目前无法供养,赵云便令人将这批战马运送至魏延处。
城外,谢雄带着三千士卒在城外开垦荒地,由于附近的羌人都暂时不敢轻举妄动,故而不少以前荒废的良土,都开始重新翻修起来。
郭侃则继续招兵买马,为日后攻打曹魏凉州五郡做准备。
羌人的威胁解除以后,再加上赵云采取与羌人贸易的选择,城中也来了不少的羌人,
毕竟,养战马的很多东西羌人都可以提供,而他们也需要大汉的物资,比如蜀锦,蜀锦织品经纬比例恰当,图案清晰,色彩丰富,花型饱满,工艺精美。有“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美誉。
对于季汉来说,蜀锦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蜀锦经两汉,至汉末三国达到高峰时期。前两任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治蜀期间,蜀锦的产量就相当可观了。刘备据有益州之初,就用现成的蜀锦赏赐诸葛亮、张飞、关羽“各千端”,东汉千端差不多等于现代一万米,光是赏赐就可以拿出这么多,可见季汉政权对于蜀锦的巨大保有量。
到诸葛亮治理季汉时,他并没有拘泥形式,执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而是敏锐地发现了蜀锦所蕴含的巨大商业经济价值,蜀锦的对外贸易收入将是蜀国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因此把蜀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物资的高度,设锦官,专门管理蜀锦生产。不仅允许官办、商办和个体家庭手工业等不同的经济体从事蜀锦生产,身为丞相的诸葛亮还亲自动手在府邸的周围种桑八百株进行示范(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三国志》),号召蜀地百姓大量植桑、养蚕为蜀锦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
蜀锦在当时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而且也是军费开支的一大来源。《太平御览》引《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因为蜀锦图案清晰,色彩丰富,花型饱满,工艺精美,哪怕是季汉的死对头,曹魏也不能摆脱,曹魏的王室贵族们都很喜欢用蜀锦,民间也大量流通蜀锦。再加上曹魏一直无法摆脱实物交易的经济模式,蜀锦甚至成为曹魏国家的货币计量单位,蜀锦已经成为魏蜀交易中利润最大的商品之一。
羌人与汉人混居以后,自然也是喜欢上了这种华丽的东西,更有甚者,用马匹来交易蜀锦,都是常见的事情。
“不合格,下一位!”
征兵处,郭侃坐在一旁,精挑细选着士卒,但凡有一点不合格的,他都不要。